美媒解析特朗普“推特治國”要點,攻擊攻擊再攻擊!不過有個例外

美媒稱,特朗普對社交媒體的利用不同於其他美國總統,他把它作為改變政策的跳板、反對批評的棍棒和表達自我肯定的途徑。

據《紐約時報》11月4日報道,特朗普的白宮顧問凱莉安妮·康韋說:“他需要發推就像我們需要吃飯一樣。”

美媒解析特朗普“推特治国”要点,攻击攻击再攻击!不过有个例外

特朗普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報道稱,一直以來,特朗普習慣轉發引起其注意的帖子,似乎沒有考慮它們的背後是誰,也不考慮其動機。這給那些令人討厭的推特賬戶增加了可信度。

《紐約時報》分析了特朗普的帖子,研究了他關注的賬戶,並採訪了幾十名政府官員、議員、推特高管和推文涉及的普通美國人。以下是整理過程中的一些發現:

攻擊、攻擊、再攻擊,不過有個明顯的例外

報道稱,美國總統超過1.1萬條的推文半數以上都是在攻擊,目標從“通俄門”調查、美聯儲到黑人橄欖球運動員及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不一而足。但在2000多條推文中,特朗普引用了一個人的話來讚美,那個人就是他自己。

總統的工作人員曾希望他的推文延遲15分鐘發佈

《紐約時報》瞭解到,在特朗普就任總統之初,他的高級助手曾討論要求推特對特朗普的賬戶實行15分鐘的延遲,類似電視網採用的5秒髒話延遲系統。但助手們很快就放棄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意識到,這個想法若是讓媒體或他們的老闆知道,會帶來政治風險。

外國情報機構試圖引起他的注意

報道指出,一些推特賬戶與外國支持的政治宣傳活動有關,它們將數千條帖子直接推給了特朗普。這些賬戶經常宣揚陰謀論或支持特朗普的政策。其中一條寫道,“我們愛您,總統先生!”特朗普予以轉發。

特朗普的轉發助長了極端分子

報道稱,總統轉發了至少145個未經驗證的賬戶,這些賬戶推送陰謀論或極端主義內容,其中20多個賬戶已經被推特封停。它們包括白人種族主義者、反穆斯林偏執狂和“匿名者Q”(QAnon)的追隨者,後者是一個涉及邪惡戀童癖和“深層政府”(deep state)的陰謀論,美國聯邦調查局已將其追隨者列為潛在的國內恐怖威脅。

他不會關注回去

報道指出,特朗普轉發的很多有問題的內容都來自於源源不斷的推文流,每分鐘大約1000條,這些推文都以他的名字為標籤。但這些內容也來自特朗普關注的少量賬戶,這些賬戶構成了他挑選過的資訊來源——目前僅有47個,其中大多數是他的家人、名人、福克斯新聞的主持人或共和黨人士。其中一些人反過來也會關注那些推廣“匿名者Q”、表達反伊斯蘭態度或支持白人種族主義觀點的推特賬戶。

你可能從未見過他在公共場合發推

報道稱,那是因為他不喜歡戴上看手機屏幕的老花鏡。相反,總統向白宮社交媒體主管丹·斯卡維諾口授推文。有時候,斯卡維諾會用超大字體打印出推薦的推文,讓特朗普簽字同意。

早上發推

報道稱,特朗普發推的習慣在一天開始時最為強烈,這時他在白宮官邸,往往是在看福克斯新聞,翻閱他的推特內容,把這個平臺變成一名助手所說的“大眾傳播的終極武器”。他的“攻擊推文”有近一半是在早上6點到10點之間發出的,此時他大部分時間都沒有顧問在場。

推文中包含的數字

報道稱,總統吹噓他在活動中的人群規模或獲得的掌聲共183次;攻擊移民570次;36次將新聞媒體稱為“人民公敵”。有16次,特朗普稱自己是大家“最喜歡的總統”。

推特不是現實生活

根據輿觀調查公司對總統每條推文進行的民調發現,特朗普獲得最多點“贊”和轉發的一些話題——對NFL(美國職業橄欖球大聯盟)的抨擊、關於特別檢察官調查的帖子、稱普遍存在選民作弊行為的毫無根據的指控——在公眾中的支持率很低。

延伸閱讀:

特朗普談“推特治國”:社交網絡更快捷

據俄新社12月7日消息,美國新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接受美國NBC電視臺的採訪時稱,比起官方新聞稿或記者採訪,社交網絡能使自己更快速地表達想法。

特朗普說道:“這是一種現代化的交流方式,我在此發表意見要比通過新聞稿快得多。比起在工作中與那些不誠實的記者們交談,我在社交網絡上可以更真誠地發言。”

據報道,特朗普的Facebook和Twitter賬號已有數千萬粉絲訂閱。

張志新:特朗普的“推特治國”

美國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總統權力交接階段,頻頻通過社交媒體推特發聲,就他關心的國內與國際事務“指手畫腳”。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媒體蓬勃發展使得任何人,包括美國政要都不能忽視其影響力。特朗普依靠“推特治國”,既是對其“反精英”、“反建制”傳統延續,也或成為其全力推動執政議程、最大化地發揮總統影響力的重要手法。

互聯網時代的必然產物

特朗普對社交媒體的偏好,顯然與互聯網時代信息手段影響波及每個人有關。而政治與網絡的結合,其實遠早於2016年。2007年美國大選期間,共和黨參選人榮•保羅就創下短期內在網絡上籌得鉅款的歷史紀錄。保羅雖是共和黨內偏向右翼的“自由意志主義者”,但其傾向孤立主義、反對對外干涉、要求廢除美聯儲等激進政策主張卻贏得青年人喜愛。保羅的紀錄就是通過社交媒體實現的,而這也為奧巴馬其後勝選提供寶貴的經驗。

某種程度上,2016年特朗普的獲勝是2008年民眾求新、求變思潮延續的結果。事實上,在競選策略上“不走尋常路”的特朗普最擅長的就是抓眼球,而憑藉推特炒作和造勢就是他最主要的手段。別忘記,他原是紐約曼哈頓區默默無聞的小地產商,通過數次成功的公關,才使在地產界脫穎而出,並且完美跨界娛樂圈,成為真人秀“飛黃騰達”的主持人。對他而言,“即便是負面的宣傳也比沒有宣傳好”(Even bad publicity is better than no publicity at all)。

2016年大選中,特朗普沒有依靠傳統的籌款模式,而對網絡捐款的依賴也是在他從初選中勝出才開始的。一次次爭議性言論的爆出,不僅為他帶來輿論的抨擊,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的小額捐款湧入其競選賬戶。雖然反自由貿易、反移民和排外在政治上不正確,卻處處觸碰到底層民眾要求就業、維護自身和社區安全,乃至不願介入外部衝突等心理。民眾以難以計數的小額捐款表達自己對特朗普政策的支持,最終成功將其送入白宮。

反建制派媒體的主要手段

特朗普對推特的依賴,另一重要原因是其對美國主流媒體的鄙視。在他看來,無論自由派還是保守派媒體反映的都是所謂精英的聲音,因此輿論實質上已被建制派所“操控”。而且,就在大選期間,特朗普因為主流媒體歪曲、曲解他的講話,直接向媒體宣戰。這其中包括禁止《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政治家》和《赫芬頓郵報》等媒體記者參加其選戰活動,如果發現就會有保安禮貌地將他們“請出”。同時,他還不遺餘力地抨擊美“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賣力地為希拉里助選,實際上已成為“克林頓新聞網”(Clinton News Network)。

特朗普勝選後,依然對媒體不依不饒,而以《紐約時報》為代表的自由派媒體則與他針鋒相對。去年11月24日,專欄作家查爾斯•布洛在《紐約時報》撰文:特朗普,我們絕不可能好好相處!他寫道:“只要國家元首本身成為這個國家的威脅,所有心懷善意、忠於國家的公民,絕對有義務在每一回合抵抗你和你的議程。”而這已經成為未來四到八年自由派與特朗普互動的基調。

開啟治國“新途徑”?

因為上述原因的存在,特朗普在推特上找到了更為直接和有效的與民眾溝通的手段。目前,其推特粉絲高達1870萬人,多數是活躍於網絡的“新千年一代”和他的“鐵桿”、“死忠”支持者。特朗普的那些簡潔、直白的“後半夜”推文,成為其率性而為、百無禁忌個性的直接寫照。即便常常引發爭議,也成為保守派選民不斷轉發、評論的材料來源。為何是“後半夜”推文?有研究發現,在工作時段內,只要有特朗普的成年子女在身邊,他的推文都中規中矩、完全符合美國主流政客的口吻。然而後半夜,子女離開後,特朗普的推文往往就“肆意妄為”。

近期,特朗普將“推特治國”推向高潮。一方面,經濟上通過不斷向大企業喊話,確保他們將工作崗位留在美國國內,並促使企業與政府合作,降低行政成本。去年12月初,特朗普高調抨擊波音公司建造的“空軍一號”成本“失控”,威脅取消訂單,導致其市值瞬間大幅蒸發。其後,特朗普再劍指軍火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要求其降低F-35隱形戰鬥機成本,否則政府將更換廠家。

另一方面,特朗普不斷就外交事務發表爭議性言論,導致其與白宮的“默契合作”名存實亡。例如,他批評聯合國是一個“聚會找樂子的俱樂部”,而其團隊也考慮削減對多邊國際機制的捐款。就在奧巴馬因俄羅斯涉嫌使用黑客影響美國大選結果,而驅逐俄外交官之後,特朗普在推特上對普金“不予報復”的做法大加讚賞。這種現任總統加油、當選總統撤火的做法,著實讓世界大開眼界。而他對臺灣、南海問題的隨心所欲的評論,更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不知所云”。

總而言之,特朗普“推特治國”作為公關和作秀可能短期內吸引民意的支持,在政治上有效,但從長遠來看其並非好的政策,或不符合政府決策機制,或事實上違背經濟規律,或對長久以來的國際共識肆意破壞。拋開美國國內政策不加評論,單就其涉外推文,以及可能據此制定和實施的對外政策而言,它損害的不僅是美國的國際聲譽,對世界的和平與穩定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挑戰。

張志新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