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民建化石博物館,最大一件身高6米,1000多萬不賣


2016年,安徽省亳州市觀堂鎮來了一位專業農民,他在這裡流轉土地380畝,專業從事生態農業、水果種植及觀光旅遊服務等。席德龍原本從事藥材生意,1996年在經營礦石類藥材的過程中,接觸到了化石收藏行業,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陸陸續續收藏了價值約6000萬元的各類動植物化石 。

正當生意紅火的時候,席德龍激流勇退,將生意交給了兒子打理,自己卻跑到了觀堂鎮的一個貧困村當起了專業農民。原來他看到當前的農業種植存在濫用化肥、農藥的現象,心裡感到非常擔憂。圖為生態觀光園的工人們將購進的有機肥料分散運輸到田間,最多的時候,這條水泥路上有機肥料堆積如山。

每座大棚約使用有機肥15方,價值在1600元左右,這些肥料都是經過高溫消毒的,確保不使莊稼患上病蟲害。席德龍介紹,自己的生態觀光基地堅持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目的就是為了讓人們吃上放心的蔬菜。除了蔬菜大棚之外,他的生態觀光園內還有葡萄、冬棗、聖女果採摘基地、藏紅花種植基地等。


最吸引人眼球的,要數他在生態觀光園內建設的兩個展廳。一個用來展示他這些年來收藏的動植物化石,也就是他的“化石博物館”;另外一個用來為村民提供免費服務,讓村民們有一個集體活動的場所,還可以在此舉辦宴會等。下面“草根影像”帶你走進他的“化石博物館”一飽眼福。

這座“化石博物館”佔地面積700平方米,不同時期的化石在此齊聚一堂,有5.7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2000多萬年前的巨犀化石、800萬年前的普魯斯鱷……博物館分岩石礦物化石、哺乳動物化石、恐龍巨犀化石三個展區,共有1000多件展品。

展廳入口處,是席德龍最開始經營藥材時收藏的藥物礦石。最左側為紫英石,搗成小塊生服或煅用,主治心悸、驚癇等疾病;中間為滑石,手指方向為“陽起石”,具體作用網上皆有介紹,“草根影像”在此不再贅述。

這三塊是胡楊木化石,原木質已經硅化,經過打磨的表面光滑如鏡。據瞭解胡楊有“三千年不老的傳說”,即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它象徵著堅韌不拔的精神,有著較高的考古、觀賞和收藏價值。

左側為出土於甘肅和政地區的劍齒虎化石,它生活於距今1000多萬年前後的中新世時期,右側為距今2400萬年以前的臨夏鴕鳥,它出土於甘肅臨夏地區,比現在的鴕鳥體格要大不少。

生活在800萬年以前的普魯斯鱷化石,可以看出,它的身軀在地質的作用下發生了巨大的扭曲,所以才變成了今天這幅模樣。他收藏的還有更為珍貴的和政羊化石、震旦角化石、黃河象牙化石等。

由於展廳面積不足,他收藏的化石擺放略顯擁擠。席德龍介紹,他收藏的化石有好幾千件,擺在這個展廳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果需要全部展出的話,至少要建設5000平方的展廳。在個人收藏領域,能有如此大的展出規模,可以說是全國罕見,在這背後,是席德龍多年的堅持和巨大的付出。


這件是“化石博物物”的鎮館之寶——巨犀化石,它體長6米多,身高5米多,不僅體形巨大,而且保存完整,目前全國像他這樣珍貴的巨犀化石只有五六個,價值在1200萬元左右。也有人想出更高的價格購買,不過他並不願意出手,他想通過“化石博物館”和生態觀光園,發展當地的觀光旅遊產業,帶動貧困村脫貧致富。

席德龍介紹,他家中還有很多珍貴的藏品,這裡實在是擺放不下,今後他將繼續建設一期和二期展廳,爭取將自己的藏品全部展示給大家。如果你想了解他的更多藏品,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