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紀錄片揭祕: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我們中國人講,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某種程度來講,確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唯一的問題是,這不是我們在三歲和七歲的時候袖手旁觀“看”出來的,而是做父母“做”出來的。

懂娃,奠定一切;早教,影響一生。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寶寶的認知發展

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自從孩子會爬以後,帶孩子就是一件“累斷腰”的事,怕磕、怕碰、怕摔著。就算睡著了也不省心,誰家孩子沒有過翻滾下床的經歷呢?

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實驗,叫視崖實驗,可以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深度”知覺的能力,也就是說,是不是有能力避免從“高處跌落”之類的危險。

紀錄片的研究者也搭建了一個視覺上的“懸崖”,就像我們到各地去玩腳下是玻璃的景觀臺和玻璃棧道一樣。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我們成人知道,站在玻璃上是安全的,但是幾個月大的寶寶還意識不到這一點,面對“危險”的懸崖,他們會繼續往前爬嗎?

剛學會爬才“幾天”的哈西亞,面對前方媽媽的召喚,毫不猶豫爬了過去。看來,哈西亞還意識不到這樣的“懸崖”可能會帶給自己“危險”。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接下來的幾位寶寶也一樣。

所有剛學會爬行的嬰兒,都有些“無視”懸崖的存在。看來,他們還沒有建立這種與注意力、記憶力有關的“高級”的認知能力。

可是,已經爬行了2周以上的寶寶,會怎麼做呢?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這些有爬行經驗的寶寶,明確意識到了,面前的這個“坑”,不能踩!即使媽媽在前方召喚。

幫助我們的思維和判斷能力得到發展的一個重大里程碑,是爬行。爬行不僅促進大腦發育,大幅度鍛鍊了寶寶的手眼協調和大動作能力,爬行也讓寶寶以全新的視角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也學會了躲避潛在的危險。

覺得不雅觀,害怕弄髒衣服,喜歡把孩子抱在懷裡而不讓孩子爬行的老一輩經驗,你還在用嗎?

藏起來的東西,寶寶會去找嗎?

寶寶思維發展的一個關鍵,在於“記憶力”。記憶力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在腦海中保持“心智圖像”的能力。

對6個月大的寶寶來講,“能看到的”,才是存在。比如眼前的這個小球,如果被蓋起來,會發生什麼?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當球被遮蓋起來,蒙蒂小朋友“看不到”球時,對寶寶來講,球就“消失”了,他們對球也就失去了興趣,不會去尋找,彷彿這個球從來沒有存在過。

而10個月大的拉菲,會一把扯開這塊紅布,因為他很清晰地“記得”這個球的“圖像”,記得我剛才是在玩“球”!


BBC紀錄片揭秘:如果前方是懸崖,寶寶會止步嗎?


拉菲之所以能夠“記得”這個球,能夠保持這個“心智圖像”,是因為,在大約8個月大時,寶寶的大腦會經歷前額皮層的生長突增,這是與記憶力相關的大腦區域,它改變了寶寶看待世界的方式。

同時,它也帶來了每位父母最熟悉的一種情緒:

分 離 焦 慮 !

從此以後,當媽媽離開房間時,媽媽的“樣子”就不會從腦海裡消失,寶寶記得她,寶寶想要她回來,並哭著到處尋找,無論你是在上廁所,還是在洗澡。

現在,你還會責怪他們嗎?

好消息是,當寶寶再大一些以後,他們會發展出更好的記憶和客體永存,也就是說,他們明白了一個道理,即使他們“看不見”媽媽,媽媽也同樣在那,不會離開自己,仍然會回來。到那個時候,他們的分離焦慮就會逐漸減少。

當然,前提是,在陪伴孩子的一天天中,你不能隨口“忽悠”他們,“媽媽一會就回來”,而又一次次地“破壞”這種信任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