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推進:“烤煙+”模式全覆蓋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曾穎晶)11月4號,黔西南州2019年秋冬種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場推進會召開,州人大農工委、州科技局、州自然資源局等州直有關單位及各縣(市、新區)政府(管委會)共60餘人組成觀摩組,走進義龍新區雨樟鎮交樂村“烤煙+”示範點、興義市白碗窯岔米村“烤煙+”示範點,進行現場觀摩學習。

黔西南州推进:“烤烟+”模式全覆盖

觀摩組首先來到義龍新區雨樟鎮交樂村“烤煙+”示範點,實地查看示範點種植情況,並就種植品種、氣候、收益展開積極討論,聽取示範基地工作人員對“烤煙+N”多元產業孵化園的產業模式、種植經驗、技術要點、產值以及農戶脫貧等情況介紹後,觀摩組成員連連稱讚。

黔西南州推进:“烤烟+”模式全覆盖

義龍新區雨樟鎮聚焦農業產業發展“八要素”,精心謀劃今年秋冬種工作,結合產業發展現狀,充分利用壩區土地資源和烤煙秸稈資源,無縫接茬種植長壽豌、遲菜心、蘿蔔等優良品種,同時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進金州農業發展公司、山東暢青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實現訂單生產、保價收購。現已實施規模化、規範化、標準化“烤煙+”種植7000餘畝,涉及交樂村、長箐村、青底村、並嘎村,受益農戶2300餘戶9000餘人(其中貧困戶273戶1079人)。

“我認為這裡的示範基地實現了三個“+”,首先是“企業+”,在菸草公司帶動下,抓牢抓實了烤煙產業的發展,其次是“產業+”,通過優選產品,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完整產業鏈條,實現一年一季變一年五季!還有就是“資源+”,包括煙地的穩定,以及技術、工作人員的支持都是必不可少的。”觀摩了興義市白碗窯岔米村“烤煙+”示範點,冊亨縣縣長張茂感慨地說到。

黔西南州推进:“烤烟+”模式全覆盖

近年來,興義市白碗窯鎮以產業結構調整為抓手,以壩區建設為突破口,以烤煙、蔬菜、精品水果味主導,形成了以烤煙為支柱的山地高原特色“珍珠串聯式”農業產業發展格局,現全鎮共種植烤煙15800畝、蔬菜12100畝、精品水果8260畝、中藥材1698畝等,建成食用菌標準廠房1棟(年產500萬菌棒)。同時引進貴州興豪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白碗窯鎮岔米壩區,流轉土地300餘畝,種植的甜菜心銷往廣州、深圳、新加坡、香港等地,供不應求。

黔西南州推进:“烤烟+”模式全覆盖

觀摩組成員、普安縣縣長龍強說:“看了義龍新區和白碗窯的“烤煙+”基地,收穫頗多,回去以後,我們普安會積極調整思路,找差距抓落實,向兩個示範點學習,在尋找發展模式、如何壯大規模、怎麼利用技術高效生產、引進企業為農戶謀福利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好工作。”

黔西南州推进:“烤烟+”模式全覆盖

在隨後召開的2019年全州秋冬種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專題會上,黔西南州委副書記、州長楊永英強調,這次觀摩推進會確定以“烤煙+”作為主題,目的就是全面聚焦“深化農村產業革命”戰略要求,強調以“畝產論英雄”的目標導向。要聚焦調出“好效益”,全面抓實秋冬種植,推進“烤煙+”模式全覆蓋,加快重點特色產業發展,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工程,培育“農業+”新業態發展。同時圍繞發展“高質量”,全面破解發展難題,著力解決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農產品轉化率低的問題、農業企業融資難問題以及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