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農溯源:區塊鏈提供了數字農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區塊鏈技術那天,我正在北京的一個社區搬磚,賣我們通過區塊鏈技術溯源過的水果。”中農溯源CEO馬磊對中國經濟網調侃道,他說,沒有想到區塊鏈一夜之間成為風口,而且居然是中國最高級別的官宣。

中國經濟網在2018年上半年曾經報道過摩爾根鏈團隊發佈的第一款區塊鏈溯源的特色農產品--真五常大米,通過時間戳、地理戳和品質戳,解決市場上90%五常大米都摻假的問題。時隔一年半,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時候,讓我們再次關注摩爾根鏈團隊所做的事情。

中國經濟網:對於區塊鏈一夜之間成為風口,您怎麼看?在過去的一週,是不是有很多投資機構找你們?

馬磊:其實並沒有,他們依然在觀望,現在實際上是有區塊鏈概念的上市公司的狂歡,你看A股漲停了多少家!很多早期投資人的錢並不那麼容易拿到,這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來讓他們消化。因為長時間對區塊鏈的誤解,我們這樣一上來就做農業溯源落地場景的技術公司,並不受傳統投資機構的青睞,他們嫌我們慢。要不說我在搬磚,靠業務來養公司賺錢。“鏈選”瞭解一下,摩爾根鏈搭建的針對消費者的購物平臺。鏈選的意思就是區塊鏈溯源存證的食材,主打“淨食”理念,都是重金屬農殘不超標的乾淨食材。剛剛開始推介不久,很受消費者歡迎,都說東西好吃。

所以對於區塊鏈利好,我更關心這個事兒對我們業務的推進。過去一週,很多之前談的在猶豫的合作,都推進得很順利,簽了好多溯源合同。再比如我們在某個合作的省級單位建區塊鏈和數字農業工程中心,我們的技術溯源平臺寫進了多個地方政府的明年規劃,我們在東北、張家口、內蒙和廣西等貧困地區的種養殖基地和數字農業中心推進也比較順利,我們的鏈選商城越來越被客戶認可等等。

現在大家都在從各個角度討論區塊鏈的技術原理、落地場景、使用邊際等等,其實我們在過去的兩年間,已經把推演和路徑搞清楚了。我們目前就是全力以赴做落地的場景,和各個可能成為節點的夥伴合作,共同把摩爾根這條溯源公鏈做好。

中國經濟網:能再簡單闡述你們的願景嗎?

馬磊: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乾淨的食材平臺,讓生產好東西的供應方能夠賣上好價錢,讓願意為食品安全埋單的消費者買到放心的食材。更長遠,進化為“BT+IT”技術的行業典範:個性化食材,人們提供個體基因數據,系統通過基因數據庫做算法推薦,匹配個性化食物。

實際上,單單依靠區塊鏈是不能完全解決上述問題的。農業和食品安全是非常專業的行業,區塊鏈技術平臺其實是一個IT入口,通過這個入口,我們可以低成本地把各種要素呈現出來。通過區塊鏈的多方旁證、聯盟共建機制,實際上我們建立了一條完整的農產品生產和流通消費的證據鏈。在這條相對去中心化的鏈上,有農科院深圳基因所這樣的權威農業技術科研院所,有深圳、雄安、中國質量萬里行、大慶高新區等起到各類作用的信用加持。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行業公信力的溯源品牌,讓踏實生產的好人能夠賣得出去貨,讓有淨食需求的消費者能夠買到放心安全食品。

中國經濟網:大家都說區塊鏈沒有成功的落地場景,你怎麼看?

馬磊:實際上,溯源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區塊鏈落地場景,特別適合中國目前這種假冒偽劣較多、造假成本很低的狀況。人們總是喜歡拿數學邏輯去質疑一個商業化和產業化應用:數學邏輯講的是模型完美,沒有漏洞,而事實上商業應用最先考慮的是成本,是性價比。比如說比特幣,其實比特幣是有漏洞的,但是你為了10塊錢花十個億去破解它,有意義嗎?

我們搭建的摩爾根鏈是一條溯源鏈,其中“時間戳和地理戳”很容易理解,這個是系統自帶的機器共識,誰也改不了,但是源頭造假的問題怎麼辦呢?這又是一個明顯的數學邏輯問題。我提出了摩爾根鏈的一個治理共識:凡是上架農產品都必須通過自證加旁證以確權。

這條治理共識,其實可以歸入原始創新範疇。而它在商業應用上的言外之意,是說溯源請旁證是需要成本的,在體現真假這個事情上,是需要花費成本來鑑別的。比如您平時菜市場買的十幾塊錢的菜,其實你是沒有意願花幾塊錢來溯源的。但是類似我們美國野生西洋參這樣的產品,就完全可以花幾十塊的成本來溯源保真,比如做基因檢測、表型識別、代謝檢測這樣的需要花費一定成本的技術。

我們這兩年最大的進步,其實是降低了農產品的溯源成本,一個token,或者叫身份證的產生,需要幾毛錢,加上溯源碼的物理成本,溯源內容所佔的空間,把單個成本降到1塊錢以下。

中國經濟網:剛才您說到單靠區塊鏈並不能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您認為目前中國農村農民和農業問題是不是有新的解決方案?區塊鏈是不是可以精準扶貧?

馬磊:我認為結合農業科技的發展,區塊鏈是我們解決三農問題最好的機會,是中國數字農業彎道超車最好的機會。

我認為中國農村最嚴重的問題是人的問題:已經沒有年輕人種地了,後繼無農民。我走過很多地方,基本上幹農活的都是50歲以上的老年人。現在你看市場上農產品貌似琳琅滿目,是過剩市場,再過幾年,供需關係一定會倒過來,優質農產品肯定是供不應求。今年豬肉價格漲得太猛了,但是其實蔬菜水果的價格漲幅也不小。

農業其實是非常專業的行業,並不是什麼人都可以搞好的。

中國農村的數字化水平是非常低的,許多地方依然如多年前一樣刀耕火種。但是,隨著5G時代的來臨,智能手機的成本越來越低,區塊鏈打破了地域、公司的侷限,一步跳躍引領中國農業進入以價值為核心的數字時代,降低獲取知識技能成本,保護知識產權和品牌,它的激勵閉環又吸引更多的人進去到體系內貢獻價值,形成良性循環。

說到精準扶貧,我認為扶貧最根本的就是產業扶貧,商業是最大的慈善,我們希望農民能夠根據我們的遊戲規則進行農業生產,破除各種不必要的中間環節,讓他們種好地做好養殖,剩下的事情交給系統。下個月,我們將培訓深圳對口扶貧的幾十個貧困縣縣長,主要就是如何乘著區塊鏈的數字農業東風,減少信息不對稱、培養農業產業工人、用眾籌等訂單農業方式減小農民的決策風險等。

中國經濟網:您對中國農業的未來怎麼看?

馬磊:我希望城市裡的知識精英,都到農村去看一看,農業是非常專業的,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現在很多健康問題都是吃出來,同時也意味著行業機會非常大。希望越來越多的城市裡的精英和年輕人能夠從事農業,這樣我們的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就會有機會得到解決。(記者 秦海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