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先入為主源於經驗,也是錯覺。

提到“流量小鮮肉”,每每與滿屏尷尬的演技掛鉤。

看到“校園霸凌”與“早戀”題材,得到的體驗多半是李成儒老師“上身”,“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因此,在《少年的你》上映之初,無心粉絲經濟,拒絕不舒服觀影之旅,根據經驗,我並不想了解它。

但是,幾天以來,易烊千璽和周冬雨實在太好誇,贊周冬雨哭出了層次,誇易烊千璽晉升電影咖,滿屏話題佔盡熱搜。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不僅如此,人民日報點名評,易中天打92分,李銀河力薦……

上一次大面積“誇誇”狀況出現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對於經典的創新,而《少年的你》憑什麼優秀?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或者說我好奇的是12億票房捧得是什麼?

走進影院,我真沒哭,年紀和淚點成正比。

可又必須承認,它真真扎到我,讓一個自以為可以隔岸觀“火”的成年人顯形,生生被拉回高中校園。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我以為《少年的你》不好,就像曾經大人們說過霸凌不是問題,長大了自然就忘記。

其實這都是錯覺。

她們打了我,大人說不算大事

影片以高三學生生活為背景,課桌上成山的複習材料、口中唸唸有詞的高三臉、教室內外勵志的條幅,構成了高考前60天不言而喻的緊張氛圍。

陳念(周冬雨飾演)說,“在這裡不需要交朋友。”

這是實話,因為沒工夫,高三黨的時間只該屬於模擬考試和排名。這也是無意的冷漠,此時同班的胡小蝶已經從教學樓跳了下去。

死前,胡小蝶問陳念,“她們對我做了那些事,你們為什麼不做點什麼?”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接下來,少年的惡與少年的無助都被明晃晃擺在世人面前。

魏萊是惡的代表,她態度囂張欺凌他人,扯頭髮、用排球砸人、將陳念從樓梯上推下去,甚至糾集一群人撕開陳唸的衣服拍下裸照。

而霸凌的起因只不過因為陳念在逝者身上蓋了一件衣服,讓魏萊她們看不慣。

看不順眼,足以成為惡的出發點嗎?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因為是少年,惡意哪怕來得“荒誕”,經歷過的人方知真實。

看著咬牙忍住眼淚的陳念,十幾歲時喊過救命的我實難隱藏。

為什麼會被堵在放學路上,三十多歲的成年人記不起確切緣由。好像是在狹窄的樓梯道和同學並排行走,胳膊肘碰到了對方而沒察覺,形成“你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的姿態。

或者對方找上班級門口時,一直埋頭看書而未及時回應,激怒對方。

又或者“四眼牙套妹”,一看就是好欺負的模樣。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耳光落在我的臉上。幾個女孩動手之後,我也沒得到確切罪名。她們逼我脫下外套,好讓我銘記十二月夜晚的溫度……(即便時隔多年,還是不願再詳細描述,否則手抖寫不下去)

那天半夜,父親接我回家。派出所民警說,孩子之間鬧點矛盾,不能立案,不過他們會留心觀察。

第二天在班主任辦公室,我才知道那幾個女孩其實比我小一屆的初三生。

“她們再讀半年就混社會了,你還要準備高考,不要被這件事影響,也不要鑽牛角尖。”

班主任告訴我,學校已經知道這事,對方班主任也批評教育過了,就此小事化了是上策。

大人都管不了的事,我也只好試著在日記裡慢慢消化恐懼與壓力。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你爸媽能天天接送嗎,反正我們隨時都有空,畢業了更有空,你可別轉學,轉學我們也去校門口守著。”

因為年少,被這樣的恐嚇綁架,夜夜夢中驚醒。我也如陳念一樣,無奈喊出一句,“你們有完沒完?”

同樣未成年,有人在惡的遊戲中從不掩飾,直白又暴戾,不計後果。

影片中黃覺所飾演的資深警察說,人長大了才學會同情。相反,處在那個不大不小的年紀,人性中的惡顯得肆無忌憚,善念卻還未發育成熟。

作為一個成年人,受電影影響將自己經歷舊時重提,倒不是說不肯原諒誰,而是希望此刻校園裡那個低著頭受欺負的孩子能被重視。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霸凌,是對身心雙重侵害,絕不是同學間開玩笑,鬧點小矛盾那麼簡單。別等著發生在陳念身上這樣極端案例出現時再出手,惡往往從一次小推搡擴大到無可挽回。

在學校,學習是第一要務,可處在沒有安全感的心理環境,又如何能好好學習呢。

03

電影中,陳念遇到了小北,一個說過“你放心在前面走,我一定跟在後面”的同行者。

他們像兩個受傷的流浪貓,互舔傷口,抱團取暖,這種情誼確實感人。

可是,不是每一個陳念都能有個小北陪伴。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先走一步的胡小蝶,是非自願“化蝶”的,沒有人留住她。她是忍無可忍,做了最悲傷的選擇。

默默忍受傷害的孩子,走得每一步都擔驚受怕。

那時候我是怎麼過的呢,課間休息能不離開教室就不會出去,放學走在路上如驚弓之鳥。她們說得沒錯,總有抓住我的機會,事實因為工作爸媽做不到天天接送,大人總難以置信孩子之間能沒完沒了鬧出事。

我記下了路上每一個公用電話的位置,要是她們出現我就報警。這是我能想到唯一自保的法子。

可我多笨,被圍住又怎麼有機會打電話求助呢?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她們扯著我往河邊走,我自然不願意,有行人側目,她們就告訴別人,“玩呢,你誰啊,管的著嗎?”

她們也絲毫不掩飾計劃,“把她推河裡,讓嚐嚐河水是鹹是苦。”

我喊了救命,她們鬨笑,過路人以為是些瘋丫頭胡鬧罷了,也只是看看熱鬧。

當然,我和陳念一樣,活了下來。

得救純屬巧合吧,正巧有熟悉的鄰居伯伯遛彎路過,說了一句“黃河沒蓋子,趕緊邊上過來。”

眼見出現這麼一位虎背熊腰的成年人,她們撇下我撤了。

到底怎麼解決?被欺負的我也有反抗意識,甚至我也想過找“混混”報復她們。有人告訴我,這種事就得比誰狠,花錢請客就有“朋友”撐腰了。

“以暴制暴”,真的是最好辦法嗎?說實話,我慫,我不想砸破誰的腦袋,也不想為此穿囚衣。我曾聽聞同年級一學生請“混混”撐腰,對方重傷,他也前途盡毀。

而電影裡小北替陳念頂罪,是因為魏萊之死本是意外,陳念並非故意。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無心或者有意,以暴制暴,只會傷人傷已。

也許你好奇,事情是怎麼擺平的?

熬到她們畢業,依舊會來糾纏,但是頻率漸低。

再後來,我再也沒見過這幾個人。

“惹錯了人,那娃娃不是她們能欺負的。”

有一種版本是說她們堵在小學門口,名為借錢,實在威逼打劫,偏偏搶到家裡人在司法系統工作的孩子頭上,吃不了兜著走。

故事就到這裡。

電影也止步於活下來的少男少女終究成年。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影片中陳念講過這麼一句話,“學校從來沒有一門課,教我們如何變成大人!”

少年的我若是聽到此話,定會被戳中委屈。

坦白地講,身為成年人,那一塊陰影面積只是淡,不是徹底清除。

幸而,如今學校、社會輿論、法律都已較從前更關注校園霸凌問題。樂觀地看,如果一個少年遇到霸凌,不再沉默,會得到多方面幫助。

成年人不敢看《少年的你》?只因我曾如陳念一樣被欺負而無助

This was our playground.

This use to be our playground.

This is our playground.

陳念反覆念讀這三句話,想想意味深長,願陽光下的校園是每一個少年的樂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