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我們很多孩子還沒有上一年級的家長,可能還不知道,我們的小學教材整體改編了,而且實行的是全國統一使用。《語文一年級上冊和下冊》是由溫儒敏總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義務教育教科書,可供九年義務教育中的小學一年級學生使用。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上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如下:

1. 自然地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 保護兒童天性,做好幼小銜接。

3. 全面夯實基礎。

4. 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緊密聯繫生活實踐。

5. 倡導大量閱讀,加強課內外溝通。

6. 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倡導自主學習。

7. 體現彈性,增加適應性。

當然,隨著教材的改編,課本中的古詩也發生了細微的變化,我今天特地整理出來教育部審定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最新版一年級課本中上冊的6首古詩和下冊的7首古詩,一年級上下冊古詩合計13首。

【上冊】共有古詩詞6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第一首:《詠 鵝》

詠 鵝

·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鵝!鵝!鵝!”面向藍天,一群鵝兒伸著彎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的水面上,紅色的腳掌划著清波,就像船槳一樣。

「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於七歲時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這首詩開篇先聲奪人,“鵝!鵝!鵝!”寫出鵝的聲響美,又通過“曲項”與“向天”、“白毛”與“綠水”、“紅掌”與“清波”的對比寫出鵝的線條美與色彩美,同時,“歌”、“浮”、“撥”等字又寫出鵝的動態美,聽覺與視覺、靜態與動態、音聲與色彩完美結合,將鵝的形神活現而出。

第二首:《江南》

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採蓮,

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

魚戲蓮葉北。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江南水上可以採蓮,蓮葉多麼茂盛,魚兒在蓮葉間嬉戲。魚在蓮葉的東邊遊戲,魚在蓮葉的西邊遊戲,魚在蓮葉的的南邊遊戲,魚在蓮葉的北邊遊戲。

「江南」是一首漢代樂府詩。這是一首歌唱江南勞動人民採蓮時愉快情景的民歌。前三句點明採蓮季節、場合,地點;後四句描述魚兒嬉戲的場景。全詩使用比喻和反覆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江南採蓮時的優美意境。

第三首:《畫》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沒感到害怕。

「畫」是唐代王維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此詩描寫的是自然景物,讚歎的卻是一幅畫。前兩句寫其山色分明,流水無聲;後兩句描述其花開四季,鳥不怕人。四句詩構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鳥圖。全詩對仗工整,尤其是詩中多組反義詞的運用,使其節奏清晰,平仄分明,韻味十足,讀著朗朗上口。

第四首:《憫農(其二)》

憫農(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憫農二首」是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裡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後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組詩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並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第五首:《古朗月行(節選)》

古朗月行(節選)

·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小時候我不認識月亮,將它呼作白玉盤。又懷疑是瑤臺仙人的明鏡,飛到了天上。

「古朗月行」出自《全唐詩》,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借樂府古題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開頭寫孩提時代對月亮稚氣的認識,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緻。詩人運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豐富的想象,神話傳說的巧妙加工,以及強烈的抒情,構成瑰麗神奇而含意深蘊的藝術形象。全詩文辭如行雲流水,富有魅力,發人深思,體現出李白詩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風格。

第六首:《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催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竹傾斜。

「風」是唐代詩人李嶠創作的一首詩。此詩通過抓住“葉”“花”“浪”“竹”四樣自然界物象在風力作用下的易變,間接地表現了“風”之種種形力、魅力與威力:它能使晚秋的樹葉脫落,能催開早春二月的鮮花,經過江河時能掀起千尺巨浪,刮進竹林時可把萬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全詩四句兩兩成偶,以“三”“二”“千”“萬”數字對舉排列來表現風的強大,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最新版一年級下冊課本

下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如下:

1.編寫角度由關注教師的教,轉向既方便教師的教,又方便學生的學。

2.注重引導發現,鼓勵探究學習。

3.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使學生樂學、會學,不斷產生成就感。

4.體現語文與生活的緊密結合。

【下冊】共有古詩詞7

第一首:《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春天睡醒不覺天已大亮,到處是鳥兒清脆的叫聲。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吹落了多少芳香的春花。

「春曉」是唐代詩人孟浩然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聯想,描繪了一幅春天早晨絢麗的圖景,抒發了詩人熱愛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題,寫春睡的香甜;也流露著對朝陽明媚的喜愛;次句即景,寫悅耳的春聲,也交代了醒來的原因;三句轉為寫回憶,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為惜春。全詩語言平易淺近,自然天成,言淺意濃,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第二首:《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李白乘舟將要離別遠行,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倫送我之情。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涇縣(今安徽皖南地區)遊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後兩句先用“深千尺”讚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全詩語言清新自然,想象豐富奇特,雖僅四句二十八字,卻是李白詩中流傳最廣的佳作之一。

第三首:《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靜夜思」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1]。此詩描寫了秋日夜晚,詩人於屋內抬頭望月的所感。詩中運用比喻、襯托等手法,表達客居思鄉之情,語言清新樸素而韻味含蓄無窮,歷來廣為傳誦。

第四首:《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他行蹤。

「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

第五首:《池上》

·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採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池上」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五言絕句組詩作品。寫一個小孩兒偷採白蓮的情景,這首詩也是自己心態的一種反映。詩人以其通俗風格,將小孩寫得可愛、可親、可信,富有韻味。

第六首:《小池》

·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象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第七首:《畫雞》

·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一年級語文最新教材古詩13首,上冊6首下冊7首,快給寶貝收藏吧

譯文:頭上的紅色冠子不用特別剪裁,雄雞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糾糾地走來。它平生不敢輕易鳴叫,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畫雞」是明代詩人唐寅為自己的畫作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描繪了公雞的威武,寫出了它的高潔。把雞這種家禽的神態氣質和報曉天性展現的淋漓盡致。它平時不多說話,但一說話大家都響應,由此表達了詩人的思想和抱負,從此詩還可看出詩人“不避口語”的寫詩特點,富有兒歌風味。

備註:古詩資料由「父母寶典」在網絡上收集整理,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