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在中國家庭裡,最和諧的關係,大概就就是父女關係

女兒是父親的宇宙中心,女兒是父親的貼心小棉襖,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小情人。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當然,隨著女兒年齡的不斷增長和諸多的家庭因素,父女關係也會出現裂痕,

最好的例子大概就是姚晨和倪大紅的國產劇《都挺好》

類似的情形,大概也是建立在中國“有兒萬事足”的特有思想之上的,

但結局裡,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父親對女兒的深愛和奉獻,他有缺點,但愛她的心,卻從未改變。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更多的父親對於女兒會有以下三種擔心:健康、成長、感情,

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干預,自然會與青春成長階段的女兒產生一些不可調和的矛盾。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前年改編自日本喜劇《父女七日變》的韓國電影《爸爸是女兒》,我們也可以參考,

畢竟,東亞的中國、韓國和日本雖然一衣帶水,但有很多文化相似的地方,只是民族細節上有著很大不同。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在影視作品方面,

日本常常有很多標新立異的作品,總是能走在潮流的前端,貢獻著最新的創意。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韓國雖然在創意上無法和日本比肩,卻在改編上下足了功夫

既能保留原作的水準,又能加入本土文化的特色。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日本因為人際關係疏離,往往熱衷於探討倫理和社會性以及教化功能,

而韓國電影市場,則把這種比較沉重的話題做

娛樂化,改變和突出角色間的戲劇衝突。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爸爸是女兒》講述了父女兩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互換了身體,

但七天後,兩人就可以回到彼此的身體,在七日內,父親和女兒都要去體驗對彼此來說都不熟悉的身體和生活。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身體互換可以算是穿越元素的延伸題材,

從古今穿越的今人,用古人的身體和今人的靈魂去經歷一場奇遇,再到兩個完全不同性別人的身體互換,所引發的性別差異混亂,

這種類型的影視劇經過發揚,已經形成了亞洲類型的一種完整產業鏈。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此類題材的不斷翻拍,也使得這類題材再難出新意,

《爸爸是女兒》卻在身體互換的老梗基礎上,拍出了溫暖、充滿喜劇效果的好電影,

雖算不上名留青史,但也是肥皂類型片的佳作。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爸爸是女兒》是如何脫穎而出,又做到了哪些

亮點呢?

今天,就讓紅顏秀影為大家來解讀一二吧。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爸爸是女兒》製造了三重障礙來達到此類題材的娛樂性,

第一層障礙就是,父女互換身體後,對彼此身體的不適應性。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嚴肅古板的老爸,不得不穿上女兒的超短裙,

“他”邁著豪放的八字步,上樓梯也懶得去遮擋裙襬,防止走光。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他一心要攪黃女兒的初戀

並且,決定努力學習,提高女兒的成績,以此來說服女兒要用功學習。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女兒,則不得不頂著老爸的身體去上班,劃劃水,

心心念念著自己的初戀。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人到中年的父親和青春期女兒劍拔弩張的關係,開篇並沒有過多贅述,

畢竟,這是一目瞭然的困局,

諸事不順、升職無望、家庭壓力繁重的中年男人和一個處在青春期躁動不安分、想要戀愛的少女,

這種形象只要妝發到位,就能一下子確立兩個角色的性格屬性。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於是,本片也只用了不到十分鐘的篇幅就讓兩人進行了身體互換,

隨後,則是把重點放在兩人身體互換後的無可適從上。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爸爸頂著女兒年輕的身體,一方面要操心學習,另一方面又要幫女兒擋桃花,

放學後,還要擔心女兒有沒有在公司搞砸自己的工作。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女兒,原本只是想劃劃水、發發呆,混到下班然後,回家做少女,

卻在父親的公司經歷了職業騷擾,上級施壓,下級整蠱多場變故。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從原先的不適應對方的身體,過渡到了不得不用對方的身體去做對方的事之後,

兩人也慢慢體會到了對方的艱辛,

爸爸原本想攪黃女兒的戀愛,卻未料因為語出驚人和特立獨行,反而吸引了暗戀對象的目光,

而他覺得輕而易舉的學習卻讓他陷入尷尬,他代替女兒的考試甚至考出了比女兒還要差很多的成績。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在這個時候 ,面對女兒的質問:

不是說學習很簡單嗎,供你讀書還給你零花錢,怎麼就學不好了?

這種父親對女兒的質問,一旦轉嫁到父親身上,他才發現光是學習都是極其不容易的,

在女兒的步步緊逼下,終於說出了不是學習好就幸福的話。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女兒原本是怨念父親的不理解和強勢的,

但在眼看到父親工作中的種種艱辛後,她也感受到了父親撫養自己的不易,並第一次接觸到了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

只能說盡力,不能說負責。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她原以為是父親的懦弱,才會縱容公司的種種不合理行為,

等她自己去著手以後,她才發現:

成年世界的退讓,其實反而是為了承擔更大的責任,

所以才會有了他一瘸一拐的去請求社長不要解散他們部門。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在這第二層障礙中,

他們設身處地從對方立場上感受到了對方的處境,明白了各自位置上的不易。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到第三層,那就是和解

儘管這個時候,女兒理解了父親的不易,父親理解了女兒的焦躁,

但如果身份換回來,他們是不是真的能和好如初,像小時候一樣父子深情,

就需要這第三層,解開心結。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女兒一直怪的不是父親不理解自己,而是父親不願意站在女兒的角度一起承擔,

他不願意承認女兒成績不好,一味逼著她學習,

他也不願意承認長女兒大了,需要戀愛,需要和異性交往,而是惡狠狠地要掐斷女兒的初戀。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父親需要的則是女兒的親近

他需要女兒時常跟他聊天,和他訴苦,向他講述戀愛的煩惱,學習的不易,只要女兒願意依戀他,黏著他,他就很滿足了,

兩人的訴求在此次身體互換後,也終於能夠坦誠相待。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再回到我們熱播的《小歡喜》,劇情裡就曾對親情關係做了更符合現代思維的解讀:

今天的家長和孩子,需要的不僅是互相理解互相成就,而是要共同成長

孩子要成長,家長更要成長。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而《爸爸成了女兒》講的也就是父女解開心結,已經共同成長的故事,

它的設定很套路,也修改了日劇原作基礎上很多細節上的呈現,而是用幾次衝突,合理過度了父女情感。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從原作的綿軟長情到改編版的溫馨跌宕起伏,韓版和日版完成度都很高,

尤其是父女選角上,扮演父親的尹宰文在身體互換後的反差處理上,用動作和表情上的細節差異為角色增添了很多的喜劇效果,

滄桑的大叔臉和春心萌動成了最強烈的反差和最直接的笑果。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飾演女兒的鄭素敏,也用貼合鬼馬少女的肢體動作,

傳達了這個大叔心、女兒身角色的無奈。

這位大叔,演活了少女的“嬌羞感”

從劇本創作上來講,

身體互換的反差效果,並沒有用過多的外部形象的改造又或者過於誇張的表現方式,

而是用角色貼近現實的思維邏輯和行事造成這種反差的娛樂效果,

所以說,《爸爸成了女兒》是不錯的休閒佳片。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