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馬拉開波

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蘇利亞州首府。世界著名的石油輸出港,位於馬拉開波湖通往委內瑞拉灣的水道西岸。地勢低平,海拔僅6米。氣候溼熱,年平均氣溫高達28℃,年平均降水量456毫米,相對溼度72~86%。初建於1529年。隨著馬拉開波地區豐富石油資源的開發,水道的不斷疏浚,一躍成為世界著名的石油工業中心和石油輸出港之一。公路通湖西岸各油田,並經城南的拉斐爾-烏達內塔大橋通往湖東岸各石油城鎮和首都加拉加斯。北部港口附近為舊城區,保留有殖民時期建築;貝亞維斯塔至蘇利亞大學周圍是新城區,為現代商業中心;城西南為工業區。

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馬拉開波

地理環境

馬拉開波(Maracaibo)是委內瑞拉蘇利亞州首府,位於馬拉開波湖西岸,為全國第二大城市和海港,新興石油城,蘇利亞州首府。位於馬拉開波湖海峽西岸。人口約280萬(2007年)。海拔最高處55米,年平均溫度29.8℃,年降雨量達387毫米。

馬拉開波湖

馬拉開波湖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部沿海馬拉開波低地的中心,湖北端經長35公里、寬3~12公里的水道與委內瑞拉灣相通,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

馬拉開波低地系安第斯山北段一斷層陷落盆地,東科迪勒拉山脈向北支脈——佩裡哈山脈和梅里達山脈分列低地兩側,其最低部分聚水成湖,屬構造湖。

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馬拉開波

馬拉開波湖口窄內寬,南北長190公里,東西寬120公里,湖岸線長約1000公里。面積13380平方公里。北淺南深,最深達34米,容積2.8億立方米。含鹽度15~38%,北部微鹹,南部湖水被源自安第斯山脈的聖安娜、卡塔通博、查馬、莫塔坦、埃斯卡蘭蒂等數十條河流注入的水所沖淡。南岸多沼澤和瀉湖。除北部委內瑞拉灣沿岸氣候乾熱,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外,湖區大部分高溫多雨,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為南美洲最溼熱地區之一。

馬拉開波湖為世界上最富饒、最集中的產油區之一,有“石油湖”之稱。油田集中於東北岸,並向湖底延伸,含油氣面積達1300平方公里,多為高產大油田;其次是西北岸。產油層主要是第三紀砂岩和白堊紀石灰岩。1917年打出第一口生產井,1922年起大規模開採,使委內瑞拉一躍成為世界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之一。原油產量佔委內瑞拉總產量的75%。石油工業的迅速發展,使馬拉開波地區的面貌發生變化。到處井架林立,油管縱橫。西北岸的馬拉開波城成為全國第二大城和世界重要的石油輸出港,並有卡維馬斯、阿爾塔格拉西亞、拉康塞普西翁、拉古尼亞斯等重要石油城鎮。1975年實現國有化。採油的同時可獲得天然氣。

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馬拉開波

馬拉開波湖的南岸為委內瑞拉重要農業區之一,主要生產香蕉、花生、甘蔗等作物。湖畔農場生產可可、椰子,出口咖啡。西岸乳牛業發達。

馬拉開波湖為鄰近地區和哥倫比亞—委內瑞拉高原的運輸大動脈。水道經過疏浚,現可通大型海輪和油輪,輸出原油以及安第斯山區和湖南岸的農畜產品。沿岸陸上交通發達,湖口架有8公里長的拉斐爾—烏達內塔大橋,溝通了東西兩岸的石油城鎮。

氣候

馬拉開波是委內瑞拉最熱的城市。聖瑪爾塔的內華達山脈的雨影區使城市成為半乾旱氣候。

其歷史平均溫度為29°C(84°F)。本市有記錄以來的高溫為41°C(106°F),最低為18°C(64°F)。

在過去,由於高溫度與高溼度的相輔相成,在本市以及在所有的馬拉開波湖盆沿岸的氣候,都被認為是不利於人體的健康。目前,曾經廣泛影響湖岸人民的瘟疫,隨著城市的發展已經幾乎消滅了。

委內瑞拉第二大城市:馬拉開波

經濟地位

該市是委西部第一大工業區和重要商業服務中心,有較稱進的國際航空和海港設備,交通比較發達。主要工業有鋼鐵、化工、啤酒、醫藥、製革和加工等。

旅遊

馬拉開波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馬拉開波湖畔,是該國僅次於首都加拉加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蘇利亞州的首府。該城市為世界著名的石油工業中心和石油輸出港之一,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石油輸出港。

馬拉開波也有“小威尼斯”的美譽,因為曾經有一位探險隊到此地後發現馬拉開波湖沿岸的風光和土著居民的水上住宅酷似意大利威尼斯,因而稱之為“小威尼斯”。馬拉開波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受到了當地的西班牙風笛、沙漠氣候、傳統和風俗的影響,體現在當地的建築之上。馬拉開波的建築可謂是別具特色,十七、八世紀的古建築隨處可見,與現代化樓房交相輝映,別具一格。

馬拉開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也是馬拉開波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為世界上最富饒的湖泊,放眼望去,湖上井架林立,整個湖區有7000多口油井,年產7000多萬噸原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