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職場焦慮: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一句話介紹: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前天路過長沙,朋友一定要留我到家吃晚飯,飯後閒聊了兩小時,朋友暗示我出去吃宵夜。開始我有點不明其意,看到朋友對我使眼色才明白,原來是要聊一些不能在家裡說的話。

他和我傾訴了一晚上,我總結了一下,大概有3點:

1. 剛當上爸爸,老婆辭職在家帶孩子,他負擔家裡的全部支出,可他月薪只有1.3萬。收入來源單一,不敢生病,不敢請假,更不敢辭職,因為只要出現一個變故會讓這個家垮掉。

2.“朋友圈”越來越大,朋友卻越來越少,能說得上話的用一隻手就能數得過來。

3.專業得不到突破,又找不到努力的方向。

朋友還有幾天就迎來30歲生日了,卻依然很迷茫。

我給他分析了一下:他這是認知上不夠深入,沒有學習到好的思維方式。我說,要想改變,就要推翻以前的認知,重新定義以下3個點。

收入渠道單一化,缺乏富人思維

朋友是一名程序員,參加工作已經8年了,由一個對生活充滿渴望的青年,轉變成中年油膩男。每天朝九晚五,回到家就從冰箱拿一瓶“肥宅水”,帶上手柄鑽進書房開始打遊戲。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30歲的職場焦慮: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每月的房貸、孩子的奶粉錢是固定支出,等到孩子大了,還會有各種教育費用,開銷越來越大,工資卻遲遲不漲,幾乎沒有存款,因此他很困擾。

朋友的這種情況並非個例,我在很多社交平臺上都看到人們在討論類似話題。

30歲的職場焦慮: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比如微博,有一個話題叫“中年危機”,閱讀人數達到1021.3萬,討論的大部分內容都是“收入低”“沒存款”。

曾經,我也遇到過這樣的問題:剛創業的時候,房地產經濟形勢還是大好,我做相關的配套附屬工程,跟著幾個地產公司一年做上千萬的業務,收入也水漲船高。我當時一年保底分紅50W+,受到年輕人就該有年輕人的消費觀等影響,沒有存錢的習慣,考慮到每年都還有不錯的收入,也沒有多想。

後來房地產市場逐漸慘淡,收入呈現斷崖式下滑。我開始思考出路,偶然間看完《窮查理寶典》,我開始關注投資和理財。於是我嘗試著優化我的資產配比:

1、 努力開源,增加多項收入來源。

之前我收入單一,一旦資金鍊斷裂,生活就沒有了保障。我意識到,多渠道收入才能生活得更有底氣,才能自由地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的設計功底還不錯,加上很多人喜歡找我諮詢室內設計的事情,於是我開始接一些私人定製的設計工作。

剛開始時,收入還比較少,做了1-2個月後,這些收入已經能夠承擔我每個月的日常開支。

2、 減少不必要開支,積累投資資本。

我把自己的日常支出梳理之後,發現很多開支是不必要的.

我以前喜歡打車上下班,因為單程只需要10元左右,但認真計算之後嚇一跳:一個月下來有600元。而搭乘地鐵一個月只需要100元,每個月可以省下500元。

每次網購時,都會因為各種原因買一些設計巧妙的小物品,但這些物品買回家之後基本上都沒用過,還佔地方。

我把這些不必要的開支都儘量縮減,省出的錢存起來,就有了投資成本。而且,這些開支的節省並沒有降低我的生活幸福指數。

3、 合理配置收入。

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後,我開始重新分配資產,通過投資增加收入。

我按照《小狗錢錢》裡提到的分配方式,把收入分為3份:10%用於零花,40%用於實現近期夢想,50%用於投資。

我的投資分為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長期投資是購買基金和股份;短期投資是投資別人缺錢的工程,獲取回報。

當然了,投資之前我會花大量時間調查研究,判斷一個項目是否值得投資。

就這樣過了兩年,現在每年都能帶來年化20%的財富增長,這讓我有了更多的選擇。

緩解焦慮,除了升職加薪,還要學會轉變思維,進行投資和理財,增加資產性收入配比。

讓自己成為他人眼中的貴人

朋友小學時乒乓球打得特別好,在大多數人拍子都拿錯的情況下,他還多次代表學校參賽,拿了不少獎,因此擁護在他旁邊的人特別多。

現在,他每天重複著工作和家庭兩點一線的生活,除了公司團建和家庭聚會,幾乎沒有任何社交活動。朋友圈的信息是越來越多,朋友卻越來越少,漸漸地他發現,想深入聊天都找不到人了。

朋友的經歷讓我想起《認知突圍》一書中,作者把人緣分成了兩種:資產性人緣和勞動性人緣。勞動性人緣所有者必須時刻維持施恩狀態,假如他從某一刻開始拒絕別人的請求,那麼前期的積累就會趨近於零。

相反,資產性人緣建立在個人吸引力上,只要潛在收益期望存在,他的好人緣就一直存在。資產性人緣所有者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利,人人都想和他建立關係,交換資源,甚至有很多人會將自己的資源主動獻上以示誠意。

因此要想獲得好人緣,就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讓他人“有所圖”,這樣子自然而然就會吸引到優秀的人圍繞在自己身邊。

我們總是願意結交更優秀的人。比如職場中,優秀的員工業務能力強,有什麼問題問他,他都能說得明明白白。

雖然他沒有討好別人,大家卻都喜歡與他接觸。

股神巴菲特,每年一次的共進午餐拍賣活動,價格不斷飆升,2019年的拍賣價格高達400多萬美元。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巴菲特自身實力夠硬,拍賣者可以通過向他提問,解答自己的困惑。

30歲的職場焦慮: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緩解焦慮,提升自己的個人價值,吸引資產性人緣,同時成為別人眼中的資產性人緣。別想著總是靠自己付出巴結他人。被動總是容易產生焦慮。

構建自己的能力圈,“曲線救國”

朋友已經有點醉了,認知的模糊讓他痛苦不已。

他說:“35歲是程序員的一道坎,頂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在長沙這種三線城市,彷彿提升了技能,也沒有用武之地。新晉的應屆畢業生稍微鍛鍊兩年就能達到這個水平,他們薪水更低,還聽話。稍不注意,我就面臨解僱的危機。”

古典老師曾在《躍遷》一書裡介紹過,在新東方的早期團隊裡,最先快速崛起一批名師,因為他們掌握了更加聰明的學習路徑。

30歲的職場焦慮:你的死工資,正在拖垮你

用二八法則高效成長,他們聚焦的不僅僅是單純的專業領域,同時還兼顧到能輔助專業的其他領域:先提高了專業水平,緊接著開始設計一套好的課程,再研究呈現的技巧,回過頭來與專業相輔相成,放大了自己的能力系統。

緩解焦慮,明確努力的方向,多方位橫向縱向發展自己,擴大自己的能力圈。

朋友已經徹底醉了,也許是身醉,也許是心碎,這是一個即將邁入中年的90後真實寫照。當人生處於低潮時,別人的安慰或者鼓勵都顯得毫無用處。能做的,唯有靠自己提高認知,做正確的事情,然後堅持下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