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和陳曉演飾的沈星移相比,吳聘這個角角無法用顏值取勝。沒想到是看了《那年花開月正圓》,最先被迷倒的竟然是吳聘。穿上古裝略顯粗笨的大塊頭何潤東,舉止沉穩得宜,說話慢條斯理,笑起來如春風拂面,甚至連不時帶出一點溫和的臺灣腔,把一個忠厚溫和的少東家演飾的恰如其份。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吳聘這個角色,是一個儒家理想人格形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用來形容吳聘真挺合適。封建時代,對內孝順父母 ,修身齊家,對外博取功名光耀門楣(吳聘是五品同知),再加上能幫助家族打理生意 ,真的上德才能兼具全。

然而觀眾對吳聘的好印象遠還不止此,他更一個完美君子,不僅恭儉謙約、親仁守禮、心底坦蕩,關健吳聘感情專一,是個知道寵老婆的大暖男。

這樣近乎完美的少東家,原本是有未婚妻的。那胡小姐不但與吳家門當戶對,更是個能讀書認字的大家閨秀,而且十二分地愛著吳聘。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可萬事有個意外。意外讓吳聘遇到了周瑩,意外讓他把她從沈家拐帶到了吳家,然後意外讓周瑩成為了他的新娘。雖然吳聘躺在床上昏迷不醒,卻很願意聽周瑩坐在他床前喋喋不休的說這說那。這個聰明機靈,喜歡嗑瓜子吹牛皮招貓逗狗的野丫頭,不知何時成為他安穩規矩生活裡最大的另類和驚喜。

和對胡小姐的敬重不同,他喜歡這個丫頭,不基於門當戶對,不因為責任感,更不是“應該”要對她好,就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喜歡。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在周瑩沒有嫁給他之前,吳非從未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感情,但他的行為卻出賣了他的內心。當他想起周瑩對胡小姐的字“看著頭暈”的評價,便讓人把那幅“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取了下來;也許還更早,早在那天在沈家,當他對著轎子裡的周瑩那雙楚楚可憐的大眼睛時,他就可能有點心動了。只是吳聘沒多想,因為他已定了親,因為他還有孝順守禮的原則在身。

但周瑩卻意外地成了他的新娘。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那麼周瑩呢,周瑩對吳聘的愛情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周瑩於吳聘,起初僅是感動,感恩,沒有愛情。第一次遇到他吳聘,她想去騙他錢,但這個人不要她的玉卻給了她錢。還給了他名帖,讓她有困難就找他。小騙子周瑩有點感動,因為在她有限的生涯中,很少有人這樣對她。吳聘把她從沈家救出來,這份感動中又有多了份感恩。她為救吳聘代嫁沖喜時喊出那句“我來”的時候,也僅是因為她覺得吳聘是個好人,她不忍心見他就這樣死去。她是個大大咧咧的野丫頭,做事不想後果,遇到不測不順她就想辦法逃跑。她高喊“我來”不是為了愛,也不是想趁機攀吳家高枝,而是對出於一種從小跑江湖的“俠義”,一種感恩罷了。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對吳聘的愛,是在周瑩做了吳家少奶奶以後,一點點被喚醒、然後生根發芽。當不懂規矩的她被老爺夫人叫去訓話,吳聘著急;怕這個任性慣了的野丫頭在父母面前不討喜。當她被吳家上下看不起,生氣不要當吳家少奶奶時,吳聘著急;怕她“故伎重演”一跑了之。周瑩誤會他和胡小姐情絲不斷,賭氣和吳聘吵架,吳聘一急,直接暈了過去。周瑩啊周瑩,大大咧咧你真的沒有意識到吳聘對你的關心縱容無處不在嗎?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直到吳聘訓斥下人為周瑩立威那一時刻,兩個人感情一下子就明瞭。一個從小跑江湖賣藝的女孩子,每天想方設法賺錢,還要時不時要被賣掉再想辦法逃出來,她見過街頭巷尾的三教九流,像她爹這樣辛苦賺錢轉頭一把輸掉的男人,也見識過像沈星移那樣的紈絝少爺,何曾有人這樣關心她維護她?只有吳聘,這樣愛護她,縱容她,尊重她,這個人給她帶來的不僅是感動,還是一份安穩,家的安全感。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後來,吳聘表白心跡,周瑩的欣喜感動裡帶著委屈,這種委屈是一個歷經坎坷的少女在完全消彌了與戀人的誤會,明確了戀人的心意後,面對著從此可以完全依賴信任的人的時候的才會流露的委屈,這個時候,她才真正放下了內心所有的防備和不安。“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老天給周瑩這樣一個夫君,這樣一段人生中最幸福快樂的時光,何嘗不是對周瑩一路漂泊辛苦的補償呢?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但是快樂的時光總是轉瞬即逝,吳聘和周瑩也沒能博得個地久天長。世上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太完美太善良太坦蕩的吳聘,終究不容於這個爾虞我詐血雨腥風世界,成為世人爭權奪利的犧牲品。從他撒開手的這一刻,他的父母,他的家族,他的野丫頭,他再也無法照看,無法護他們周全,給他們一個安穩人生了。

那年花開:花好月圓轉瞬逝,愛雖短,情卻深埋在心田

其實在劇中,周瑩的身也不乏敬慕她的男人。她不是沒有動心,但始終沒有再改嫁,她的內心,還有那年花開“月正圓”的美好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