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男子“馴化”火龍果,獨創立體栽培技術,年入100多萬賣得火


火龍果作為南方水果,現在北方地區,利用大棚栽培法,已經成功得到推廣,讓很多果農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但是,因為氣候,管理技術等問題,很多果農卻為產量低而苦惱。在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城陽街道大湖社區大湖村,有著多年豐富經驗的翟玉海獨創一種管理技術,把南方水果“馴化”成了高產量的水果,年入100多萬元,看看他是怎麼做到的?

今年47歲的翟玉海在“火龍果界”已經摸爬滾打有八九年了。從一開始的兩個大棚到現在的19個大棚,年產火龍果15萬斤左右,他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被業界稱為“翟專家”。圖為翟玉海在修剪火龍果葉子。

翟玉海獨創的管理法叫“火龍果立體栽培技術”。其實這個技術在其它的種植業比如草莓和一些蔬菜等產業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但是在火龍果栽培上,還是比較少見的。圖為翟玉海在指導工人修剪火龍果葉子。

翟玉海介紹說,火龍果的傳統栽培技術,基本都是一棵柱子周圍栽培4棵火龍果。在北方地區,這種南方水果因為氣候,以及管理上的原因,很多種植戶的產量較低,發揮不出應有的經濟效益。圖為火龍果花,只有在早上才開放。

“我用的大棚,以前是種黃瓜的,大棚比較高,內部空間大,所以我就動了心思,看看能不能充分利用大棚的空間。”翟玉海說,因為之前大棚內有種黃瓜的架子,他沒有撤掉,看看火龍果能不能爬上架子。圖為翟玉海在查看火龍果生長情況。

“剛開始我試驗了兩個大棚,效果還行。”翟玉海說,他打破了傳統的栽培方法,每棵柱子周邊多栽了三棵火龍果,等長到第一層的時候,把火龍果的葉子搭到架子上,讓葉子自然生長。圖為翟玉海用手機與客戶交流

剛做這個技術的時候,很多人都反對,說是這不利於火龍果的長生,對產量肯定有影響。翟玉海一直堅持自己的想法,先試試再說。第三年,這些火龍果到了盛果期,這兩個大棚的產量比其它的大棚提高了三分之一。圖為紅心火龍果。

翟玉海介紹說,作為莒縣當地第一批種植火龍果的農戶,他是目前發展規模最大的。19個大棚年產火龍果15萬斤左右,加上賣火龍果的苗子,年銷售額達100多萬元。圖為立體栽培火龍果的場景。

目前,翟玉海培育的火龍果品種有密龍、水晶、大紅、金都、臺農等火龍果品種,每年育苗近10萬株,遠銷江蘇、安徽、山西、陝西、遼寧以及吉林等省市。圖為翟玉海展示紅心火龍果。

“火龍果苗子因為品種不同,每棵售價在10元到8元左右,價格比別人高點,但是我賣出去的苗子,在技術上負責到底,保證成活率和品質。”翟玉海說,明年就有黃皮火龍果了。歡迎關注《新圖視野》,打開溫暖視界,感受百味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