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世界智能製造大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傳感器 亟待突破發展瓶頸

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10月17-19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共同主辦的2019世界智能製造大會在南京國際博覽會議中心舉行。本屆大會以“智能新視界 工業新未來”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日本、瑞典、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餘名重要嘉賓參會,包括中外院士20人,智能製造領域專家124人,機構代表46人,產業界領袖168人,吸引了近2000家企業參會參展。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受邀出席本次大會高峰論壇並作主題演講,與全球“大咖”同臺論“智”。尤政表示,傳感器是智能化技術的重要組成,將支撐智能化技術的發展。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以下是尤政的演講精擷(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製造需要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新一代智能製造與新的技術革命相關聯,而新一代技術革命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四大動力,即信息技術在增長,數字化、網絡化速度在普及和應用,系統集成式創新不斷出現,以及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戰略性突破。新一輪技術革命改變著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理解的智能製造是一個大概念,是一個不斷演進的大系統,體現著新一代技術的融合,貫穿整個製造的方方面面。從產品設計、製造到產品到達客戶手上,整個過程都需要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這是一個全生命週期的的過程,體現了製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的理念。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新一代智能製造發展有兩個背景:一方面,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強烈技術需求;另一方面,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帶來的歷史性機遇。信息技術方面,互聯網超級計算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群體技術實現重要的突破。

同時,人工智能技術本身的進步是智能製造的一項核心技術依靠。而智能製造核心技術已經經歷了三個時代,第一是機器替代人,做人不想幹的活;第二是機器按照人的指令工作;第三是在信息系統中增加了認知和學習功能,而認知和學習功能依賴於傳感技術。

傳感器技術是信息技術三大支柱之一

在工業強基計劃中,基礎零部件、基礎材料和基礎工業是最重要的,而基礎零部件中傳感器是重中之重,傳感器往往被人稱之為是工業的基石、性能的關鍵和發展的瓶頸。

作為信息技術三大支柱技術之一,傳感器技術是信息交流的窗口。評價一個系統的水平高低,採用傳感器的多少是一項重要指標。從傳統分離機器到微基電系統,再到智能傳感器,傳感技術本身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集成電路的兩個方向:一個方向做得越來越細,到幾個納米的線寬,超過摩爾定律;另一個方向是微系統,把傳感器、執行器與集成電路和軟件相結合,這也是重要的發展方向,從模塊化、小型化一直到芯片化。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微傳感系統的內涵,已從兩維製造變成了三維製造,並融入了人工智能和軟件新理念。同時,物理系統CPS對傳感器提出了很多需求,比如對環境的控制、對生產管理的需求等。傳統制造業中,有對加工過程的監控,對溫度、機床剛度等進行檢測,而這些數據為智能製造提供了很好的支撐技術。以往單一傳感器無法解決的問題,可通過多傳感器信息的融合,提供解決複雜問題的技術路徑。

眾所周知,工業機器人技術是智能製造中最核心的技術,而這項技術對傳感器的需求也非常之大。據初步統計,每一臺機器人大概需要100多個傳感器,同時,這些傳感器有小型化、高可靠、低成本等特徵,而微系統的傳感器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傳感器將改變我們的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傳感器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智能網聯汽車為例,一輛智能汽車需要200多個傳感器,網聯汽車還需要激光、雷達等高價值的傳感器。在汽車傳感器中,能用微系統做的大概佔到80%,這就意味著,汽車智能化對傳感器有很強的依賴性。

2019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尤政:核心传感器 亟待突破发展瓶颈

在提高生活質量方面,智能化產品也提供瞭解決方案。醫療儀器從臺式到便攜式,再到穿戴式或植入式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這其中主要需要微傳感技術。以糖尿病為例,我們可以植入血糖的監測儀,根據血糖高低,自動注入胰島素使人體內部的血糖達到一個平衡點。這不僅有效解決人的痛苦,也創造了市場價值,並真正實現人機融合。

總之,未來傳感器應該成為智能化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撐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也希望整個製造領域在關心繫統智能化的同時,注重核心技術突破,特別是傳感技術的突破。

現已入駐

今日頭條、騰訊企鵝號、搜狐號、新浪看點、一點資訊、界面、網易、虎嗅網、鈦媒體等平臺,

覆蓋商業財經核心受眾群。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