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小夥伴們,老黃縣當年那些好吃的

你記得多少?

你吃過多少?

開欄的話

  《趣吃瑣憶》是作者田常堯將老黃縣一系列獨特的情趣吃法蒐集整理,以舊時的莊戶人家趣吃為主體,兼顧近百年一些通俗趣吃,容趣吃的做法、特色、藥用價值、由來、民間傳說於一體,且有濃重的鄉土情調,值得一讀,特闢專欄,以飧讀者。

紅 鹹 菜

紅鹹菜,是一種蒸熟的幹鹹菜

因其蒸熟後色澤深紅而得名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紅鹹菜,亦稱黑鹹菜和幹鹹菜。凡是鹹菜缸裡醃製的鹹菜,都可以曬乾鹹菜,比如,蘿蔔纓、白菜幫、蘿蔔、、雪裡紅、芥疙瘩,但最講究的最好吃的是鹹蘿蔔。

  曬紅鹹菜的時間很有講究,最佳時間是端午節前後。這個季節,一無蠅蟲;二太陽毒,陽光暴烈;三空氣乾燥且風大。如果在這個時間以前曬,太陽不毒,鹹菜曬不紅;如果在後期曬,夏季空氣潮溼,不易幹,且有蠅蟲。所以,莊戶人家到了端午節前後幾天,就像中伏種蘿蔔,末伏種白菜一樣,抓住時令切曬鹹菜。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多數莊戶人家以切絲為主,也有切片的,切各種花樣的。也有將一個鹹蘿蔔斜刀、反刀、螺旋刀,把一個大咸蘿蔔切上百刀,成條狀但絲不斷,兩手一拉,形成長長的網狀,搭到繩子上,掛到樹枝上晾曬,待曬乾,上了紅色,收藏起來,密封在罈子裡。到了冬天或來年春天,拿出來,洗去表面的泥塵和白鹽沫,加油、蔥、姜、花椒,放鍋裡蒸熟,一碗紅潤油亮,絲條纏繞、柔軟面嫩的紅鹹菜上桌了。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有些莊戶人家,蒸熟後,淋上香油,撒點味精,澆點清醋,讓紅鹹菜的味道錦上添花。也有把五花肉和幹鹹菜一起蒸的,紅鹹菜吸收了油,五花肉飽含了鹹味,肉不膩,菜不鹹,美味極品。

老黃縣莊戶人家的紅鹹菜

是怎樣發明的呢

有人說,為青黃不接時有鹹菜吃興起的

如果是這樣,應該秋天醃鹹菜時曬紅鹹菜

把陳的撈出來曬乾,再醃一缸新的

讓家中有足夠的鹹菜吃

可為什麼在青黃不接的春夏之交—端午節醃呢

有人講了一個傳說

我覺得還貼一點紅鹹菜出現的譜兒

  相傳很久以前,好多黃縣人在漠河老金溝淘金,那是當時中國最大的黃金產地,因慈禧太后用那裡的金子買外國人的胭脂,老金溝換名胭脂溝。淘金人的生活特別苦。尤其是冬天,蔬菜極缺,僅有的土豆、大白菜、卜留克也是凍的,像鐵疙瘩。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冬季,早九點出太陽,下午三點又日落西山,淘金人大部分時間在地窖子裡渡過,喝酒、睡覺、胡聊。可喝酒連個小鹹菜都沒有,傳說有人咂指頭、咂釘子當下酒菜。這事不久傳回黃縣,父母惦記淘金的兒子,妻子惦記漠河的丈夫,所以,每年春天曬些幹鹹菜,讓回家探親的人捎回漠河,讓親人有個下酒的小菜。

  黃縣金人非常珍惜家鄉捎來的紅鹹菜,喝酒時只在爐子上烤幾根,好朋友相聚才拿出來一點,到黃縣老鄉家串門做客把紅鹹菜當做貴重禮品贈送。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往關東捎紅鹹菜,莊戶人家準備的多,帶走的很少。於是,莊戶人家把剩下的自己蒸著吃,一吃引發興趣,不可收。一傳十,十傳百,在漫長的時間摸索出晾曬經驗,蒸吃花樣。

  久而久之,紅鹹菜成為黃縣莊戶人家一種趣吃,飯桌上一碗不可缺少的美味。有的人家,秋天將紅幹鹹菜放大鍋裡一次性蒸熟,用各種佐料拌好,放罈子裡,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盛一小碟。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如今,紅鹹菜已經成為龍口的一種商品,有成批量生產的企業,紅鹹菜也就上了大雅之堂,成為高檔飯店的地方特吃。

槓 頭 火 燒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槓頭火燒是一種圓形的餅,比巴掌大一些,因其是在鋼鍋上用火烤熟的,如同火燒,所以,黃縣稱之火燒,如油火燒、肉火燒、槓頭火燒。比火燒小而薄的,黃縣人稱小油餅,比其大的稱鍋餅。外鄉人認為槓頭火燒因其形如槓頭而得名,其實不然,槓頭火燒表白的是它的堅硬質量和製作工藝、製作工具。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早在萊子國時期,黃縣就是小麥主產地,當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黃縣小麥又以“精種高產”聞名天下。小麥主產區的人,吃麵食必然要多一些,自然也引發花樣繁多的麵食品做法,麵食自然也成為一種商品,街頭、集市賣麵食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打滷麵,熱乎打滷麵!”,“麻花,又脆又香大麻花!”,“火燒,發麵火燒,俺閨女又白又嫩的小手做的!”

  槓頭火燒,就是在火燒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它所以能佔領市場,終久不衰,貴在它的品牌和質量,貴在它的特殊製作工藝。直至今日,槓頭火燒依然受黃縣人歡迎,但過去那種製作工藝已經不多見了。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槓頭火燒,亦稱北馬槓頭火燒

是北馬鎮的傳統名吃

北馬,當年是黃縣三個大村之一

民間流傳黃縣有三大

北馬、中村、窪,諸爐一千五,不上屬

當年北馬大集,招遠縣的人都來逛

可稱黃縣第一大集

凡趕北馬集的外村人

都想買兩個火燒回家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過去人們選火燒,喜歡外脆內硬的

老百姓說,有咬勁,抗餓

當時做火燒的作坊

都在想方設法做硬火燒

使勁往發麵裡摻乾麵

可是人的雙手之力量是有限的

乾麵摻到一定程度就揉不動了

火燒烤好后里面還是軟的

別的作坊解決不了的問題

槓頭火燒鋪掌櫃的也無能為力

  槓頭火燒鋪掌櫃的,性格怪,愛抬槓,常常一句話把對方頂南牆上,頂得對方張口結舌,對答不上。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一天,來了個買火燒的人,他一下買了十幾個火燒,夥計問:“你怎麼買了這麼多,一頓能吃了?”買火燒的說:“我飯量大,飯量老大了!”掌櫃的見此人買他十幾個火燒,是件好事,很高興,但一開口卻是抬槓的話:“你飯量大,吃十個火燒算什麼,應該吃一百個!”夥計怕掌櫃的語傷顧客,說:“飯量大,力氣大,好事。”掌櫃的說:“力氣大,怎麼不把碾盤扛家去!”買火燒的說:“你真是個槓子頭,我不和你抬槓,你有本事,去做槓頭火燒,和火燒抬槓去。”

  掌櫃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說:“你說什麼?讓我拿槓頭壓面?好,槓子比手勁大,明天我就用槓子和麵抬槓,謝謝你!夥計,別收客人火燒錢了,算我送他的。”第二天,掌櫃的找來一根帶頭的槓子,在面案頭上鑿了兩個眼,用結實的皮繩拴住槓頭,把面放到面案上,用槓頭壓面,邊壓邊往裡摻面,直到把面壓得像石頭,“頂硬頂硬”,再做成一個個火燒。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槓頭火燒一出爐,即刻受到好評,買者絡繹不絕。後來掌櫃的把門頭字號改成“槓頭火燒鋪”。槓頭火燒製作工藝很快傳開,北馬街上的火燒鋪幾乎都成了槓頭火燒鋪,一代傳一代,不斷髮展光大。一些飯店也打起了槓頭火燒主意,做起了燴槓頭火燒,顧客自帶可以燴,也可用飯館的。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燴槓頭火燒,最講究的是把槓頭火燒切成小方塊, 掛上雞蛋和粉團,放油中炸一下再燴,外軟內硬,非常好吃。否則,火燒在湯中一煮,稀軟松爛,很難吃,失去了槓頭火燒的特色。燴槓頭火燒,可葷可素,葷的可放老湯、雞湯和肉片、炸裡脊、海蠣子、海米、雞絲;素的以青菜、豆芽為佳。

「老田說美食」槓頭火燒就著​紅鹹菜,越嚼越香!還有個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