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蘇聯紅海軍歷史上有建造過兩棲攻擊艦的想法,就是利用“基輔級”航母改型成為兩棲攻擊艦,從技術上來說由航母向兩棲艦改型是由高到低的過程,“基輔級”簡化設計完全可以成為一艘4萬噸以上級別的兩棲攻擊艦。

由於看到美軍使用兩棲攻擊艦比較成功實例,本著對等的原則,蘇聯也打算利用“基輔級”的艦體改型成為“11780型兩棲攻擊艦”,用以替代“基輔級航母”和“莫斯科級直升機航母”,但是當時的“尼古拉耶夫斯克船廠”正在建造“第比利斯級姊妹艦”(庫茲涅佐夫號和瓦良格號,當時叫“第比利斯級)實在是沒有多餘的大型幹船塢建造4萬噸的大艦,“11780型”也就沒有開工,直到蘇聯解體它就一直停留在圖紙上。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這個模型就是“11780型兩棲攻擊艦”,從模型上來看,艦橋前面的巨型“玄武岩”反艦導彈發射器、“風暴”艦空導彈發射器、雙聯76毫米高平兩用炮...都被取消了,只是安裝了一門AK130艦炮,可能用於登陸支援...直升機則使用現成的卡–25系列和雅克36垂直起降戰鬥機。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這張11780型兩棲攻擊艦簡圖裡攜有氣墊登陸艇,那可不是“野牛艇”或者“鸛”之類巨型艇,可能是“天鵝級”。理論上來說以當年蘇聯在戰艦建造方面的造詣還是能建造出來兩棲艦的,並且配套的艦載直升機、戰鬥機、氣墊船、兩棲戰車...等裝備也很齊全。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艦艉鰭上噴塗有俄羅斯海軍的“安德烈旗”,說明“天鵝級”氣墊登陸艇目前還在俄羅斯服役。總之,如果“11780型兩棲攻擊艦”建成服役,對當時的蘇聯海軍來說在登陸戰方面會有非常大的提高,很可惜它與“夏伯陽級大型驅逐艦”一樣,只是存在歷史資料當中。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基輔級”要是改型成兩棲攻擊艦,這些巨大的反艦導彈發射器和對空導彈發射器一個都不能留,與那些曬日光浴的水兵們相比它們實在是太巨大了。

“紅海軍時代”採取的是“攻勢建軍”原則,由於有強大的陸軍和其他軍種,還與北約國家接壤,到了戰時陸軍就解決問題了,用不著陸戰隊實施大規模登陸戰(蘇聯時代陸戰隊規模不大,總共有8000人)...所以,蘇聯海軍對於專用登陸類戰艦的研究不如其它一線戰艦,艦隊登陸艦艇配置方面,黑海艦隊由於出海口被土耳其控制,加之黑海海域適合登陸的地方太多,所以黑海艦隊的登陸艦隻在歐洲三個艦隊當中配置最多,現在也是這樣;亞洲方面由於和日本有“北方四島”問題,太平洋艦隊的登陸艦艇數量位居四大艦隊第二位,但“紅海軍時代”大型水面艦艇和潛艇數量眾多,即便是與土耳其或者日本發生海戰,“紅海軍”也能將他們的艦隊全殲!所以登陸/反登陸作戰在蘇聯時代屬於較為次要的問題。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圖片裡上面這個模型叫做“破浪級”兩棲攻擊艦,是俄羅斯設計的新一代兩棲戰艦,但它的排水量僅1.4萬噸,僅是“11780型”的三分之一多一點,也裝不了多少陸戰隊和裝備。

現如今不同了,俄羅斯海軍不但實力上斷崖式下降,與其他國家的領土爭端又起,地緣政治受到很大的壓迫,比如:北約東擴、俄–烏克里米亞半島爭端、敘利亞內戰、北方四島問題...接踵而至,軍事是外交的強大後盾!軍事上打不贏,談判桌上更是弱勢一方,所以俄羅斯也開始高度重視兩棲戰艦的建設,想購買法國的“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由於美國的作梗法國寧可賠錢給俄羅斯也不將兩艘建成的攻擊艦賣給俄羅斯。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破浪級”草圖,奇葩的是艦艏還有登陸門,真的要讓排水量1.4萬噸的大艦搶灘登陸?不怕擱淺了?

外購不可能的情況下只得自己去設計建造,可問題是俄羅斯海軍目前是缺錢、缺工程能力,兩棲攻擊艦雖然相對便宜,根據目前的建造價格,1.2萬噸的艦加上設計費用也得要2億美元左右,還有就是俄羅斯造船業已經是30年沒有建造5000噸級別的戰艦了,登陸艦艇研製方面的技術已經非1970年代可比,能否將模型變成“破浪級”建造出來是很大的未知數。

基輔級航母可以改型成很好的兩棲攻擊艦,可惜停留在圖紙上了

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俄羅斯黑海艦隊“蟾蜍級”大型登陸艦,與美國海軍的“伯克級驅逐艦”擦肩而過,目的地是敘利亞的“拉塔亞基海軍基地”,它從外表來看就已經是很老舊不堪了!看來俄羅斯對於兩棲攻擊艦的需求確實是緊迫性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