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區名以境內港口高港(泰州港)命名。高港素有蘇北門戶之稱,是內河裝卸港,是長江、內河水陸聯運港,位於南官河入長江處,1955年由龍窩口遷此興建。高港碼頭一帶原名朱家港,後因高氏聚居,遂改稱高港。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蘇中門戶泰州市有鳳城之譽,自古有“水陸要津、咽喉據郡”之稱;700多年前,馬可·波羅遊歷泰州,曾稱讚泰州“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這裡瀕臨長江,有裡下河水運門戶之稱;她是泰州市市區的南大門。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高港區地處江蘇省中部泰州市南部,是泰州市的市轄區之意,這裡北連泰州市海陵區,東連姜堰區、泰興市,西近揚州市江都區、南隔與揚中市相望、北連泰州市海陵區。區名以境內港口高港(泰州港)命名。高港素有蘇北門戶之稱,是內河裝卸港,是長江、內河水陸聯運港,位於南官河入長江處,1955年由龍窩口遷此興建。高港碼頭一帶原名朱家港,後因高氏聚居,遂改稱高港。

下轄4個街道、5個鎮:口岸街道、刁鋪街道、許莊街道、沿江街道、永安洲鎮、白馬鎮、野徐鎮、胡莊鎮、大泗鎮。總面積286.83平方千米,建成區面積20平方千米,人口26.2萬。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區境在周秦時為海陽邑(今泰州)地。西周時初屬邗國,後屬吳、越、楚。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屬晦(海)陵縣。漢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屬海陵縣。新莽天鳳元年(14),屬淮平郡亭間縣。三國魏文帝黃初五年(224),海陵縣廢,境內淪為魏、吳間棄地。兩晉至五代十國初期,境內均屬海陵縣地。

南唐升元元年(937),析濟川鎮置泰興縣,始設治於濟川鎮濟川河(今南官河)河口附近。北宋乾德二年(964),因坍江,泰興縣治移至柴墟,柴墟是口岸的古稱;此後至元至元年間,境內分屬泰興縣、海陵縣。明代口岸成為泰興的西北重鎮,嘉靖年間設刁家渡鋪、口岸鋪。清朝在口岸設巡檢司,轄泰興縣的西北片;口岸逐漸發展為長江北岸的一個重要港口和物資集散地。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民國時期,境內各鄉鎮分屬泰興、泰縣。1950年分屬泰興縣、泰縣。1959年1月泰州市、泰縣合併為泰州縣,境內分屬泰興縣、泰州縣。1962年5月分屬泰州市、泰興縣、泰縣。1964年9月至於1994年10月分屬泰興縣、泰縣。1994年10月分屬泰興市、姜堰市。1997年4月,屬泰州市海陵區。1997年8月,設立泰州市高港區,管轄口岸、刁鋪、許莊、田河、永安洲、白馬、野徐等7個鄉鎮,區政府駐口岸鎮。

2006年撤銷口岸鎮、刁鋪鎮設立相應的街道辦事處,設立許莊街道辦事處,柴墟街道和環溪街道相應撤銷撤銷。2009年,泰興市胡莊鎮劃入;泰興市宣堡鎮的趙王、喬楊、明河、錢趙、管營、孔橋、蔡莊等7個村委會劃入;泰興市第二捕撈公司管理的區域劃入高港區永安洲鎮;將姜堰市大泗鎮劃入。2010年6月濱江工業園辦事處改設為沿江街道。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高港區古代是淺海而後成陸,屬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境內地形平坦。擁有沿江岸線26.6千米,有莊河、宣堡港、古馬乾河、生產河、周山河、南官河、引江河、西幹河等主要河流。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氣溫為17.4℃,年降雨量1281毫米。境內出產產稻、小麥、油菜籽、淡水魚等。特產銀杏、刀魚。水產資源豐富,主要產魚、蝦、蚌等,特產銀杏、刀魚;礦產資源有磚瓦用黏土。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這裡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70公里、距無錫碩放機場約90公里、距揚州泰州機場3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方便。境內擁有沿江岸線24.2公里,現可供開發利用的深水岸長9.5公里;有泰州港、南水北調樞紐工程引江河。京滬高速、寧通高速、328國道、231省道、沿江高等級公路(336省道)等線路過境;江陰大橋和泰州長江大橋加快了高港區與長三角主要城市的聯繫。鐵路鄰近泰州火車站,可達北京、蘭州、哈爾濱、成都等國內大中城市。



泰州市高港區,長江之濱,裡下河水運門戶

區內大美風光,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雕花樓、泰州引江河風景區、泰州渡江戰役指揮部舊址等景點。其中,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位於白馬廟村海軍誕生地舊址西北。

泰州引江河風景區是國家水利風景區,以水利工程自然風光為依託,利用高港優美的沿江風光,豐富的水土資源,良好的區位優勢,逐步發展成集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特色度假風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