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80年代:這是理想與激情高漲的年代


《北京十年1980-1990》:精選自張兆增的以“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的北京”為主題的攝影作品,記錄了改革開放初期社會發展狀況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也被收錄其中。

《飛舞的童年》 拍攝時間:1982年 拍攝地點:北海公園冰場 童年的快樂時光就是玩兒,而玩兒的差別很大。有條件的孩子學習琴棋書畫,條件差的就在衚衕拍元寶、彈玻璃球、跳皮筋。同樣都是冰上運動,有錢的孩子買冰鞋滑冰,沒錢的孩子坐爸爸給做的簡易冰車,也有的在棉鞋上綁根鐵條滑,還有的穿雙塑料底的棉布鞋在冰上一步一步出溜著玩兒。

《做好事擦崗樓》 拍攝時間:1984年 拍攝地點:北京西四路口 80年代學雷鋒,每個年齡段似乎都有各自的主題,尤其小學生更為顯著。學校倡導大家做雷鋒式的好少年,“做好事不留名”。小學生做了好事,統一留名是“紅領巾”。當時學雷鋒的固定項目還有幾個,擦交通警的執勤崗樓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馬車》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北京和平里 上世紀80年代初,北京的無軌電車和公共汽車慢悠悠行駛在空蕩蕩的馬路上,還不難看到的是,拉貨、送菜的馬車與汽車並駕齊驅。那時進城的馬車牲口屁股後面都必須佩帶一個白色布兜,形狀呈鬥狀,一頭掛在馬屁股上,一頭拴在車轅上,以便接住牲口糞便,保證道路衛生和市容。沒有糞兜的馬車是被禁止進城的。

《公園禁止跳舞》 拍攝時間:1987年 拍攝地點:北京地壇公園 上世紀80年代初,跳交誼舞不被允許,是被列為“封資修”的東西而禁止的,許多公園門口都張貼著“禁止跳舞”的告示。專職負責驅趕跳舞者的公園管理人員需要騎著自行車在園內巡查,遇見跳舞者就要訓斥一番。

《菜籃子工程》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大鐘寺蔬菜批發市場 改革開放初期,北京市有三大蔬菜批發市場。大鐘寺、新發地、嶽各莊。其中大鐘寺蔬菜批發市場還是改革開放後我國第一家農民自辦的大型批發市場,經營批發26個省、直轄市、自治區近600個縣的時令疏菜。這對當時飽受短缺經濟困擾多年的老百姓來說,無疑是欣喜地迎接農貿自由市場的到來。


《新潮髮廊》 拍攝時間:1983年 拍攝地點:東四美術館后街 隨著改革開放的興起,髮廊成為最早傳入北京的一個開放新潮的標誌。港臺髮廊剛流入北京時沒有幾家,被人們視為時尚標籤。其特點是裝修時尚,門臉霓虹燈閃爍,懸掛出旋轉的三色燈,老遠就能看到。髮廊都在櫥窗玻璃上貼滿港臺明星留著各種俏麗髮型的大頭像,以招攬生意。

《健與美的褲》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北京公園 這是一群等待參加青年韻律操大賽的年輕人。黑色的尼龍健美褲,露臂的白色針織衫,柔軟的體操鞋。上世紀60、70年代,全民參與的健身運動除了幾套廣播體操外,別無選擇。到了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隨著思想的解放,人們對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同步增長,集藝術美感和健身鍛鍊的韻律操應運而生,成為各單位工會、共青團組織活動的必備項目,普及

《老人迪斯科》 拍攝時間:1987年 拍攝地點:地壇公園 走過“文革”時代的中老年人,同樣追求美好,愛好時尚,只不過是愛美之心被封閉了,機會到來時,被壓抑太久的心必將釋放出來。但迪廳的環境,炫目的燈光、刺激的音樂、時尚的舞步,與他們產生了很大距離。年齡稍長的這一代人,大多會聚集到公園一角,穿著臃腫的衣褲,扭著笨拙的身軀,跟著稍緩的音樂節奏,學跳適合老年人的迪斯科。


《氣功之殤》 時間:1986年 地點:地壇公園 “氣功可以強身”“氣功可以治病”“氣功有特異功能”……上個世紀80年代末,全國忽然颳起了一股全民練氣功的風潮,以致形成了“不練氣功就不懂健康”的氛圍。

《食街大柵欄》 拍攝時間:1988年 拍攝地點:大柵欄地區 上個世紀80年代前門大柵欄的門框衚衕、廊坊二條一條百米長的狹窄衚衕,路面寬不足一丈,但它卻是名副其實的“吃貨一條街”。過去老北京有一句掛在嘴邊的話“門框衚衕的美食精可數,天橋的小吃數不清”。 這條百米長的老街雲集了爆肚馮、小腸陳、年糕楊、白記豆腐腦、陸記羊肉餡餅、油酥火燒劉、復順齋醬牛肉、祥瑞號褡褳火,宛記豌豆黃等正宗風味。

《西四包子鋪》 拍攝時間:1988年 拍攝地點:西四包子鋪 西四包子鋪店面不大,三五十平方米,靠窗一溜長條桌,桌下是一水兒老方凳,由於座位少,很多人都是舉著一碗炒肝站著吃。店鋪房子老舊,窗戶上裂著大縫,冬天門口掛一個棉門簾擋風。掀開門簾子進屋裡,一個大號的煤火爐子墩在屋當央,熱氣騰騰的炒肝、包子讓玻璃窗蒙上一層厚厚的哈氣。


《排隊買煤油》 拍攝時間:1983年 拍攝地點:平安里石油商店門前 上世紀80年代,北京老百姓做飯用的爐子可以分為三個檔次:大多數是煤火做飯,好點的用煤油爐做飯,僅有少數人家才用得上液化氣罐做飯。所以當時北京少有的幾家石油商店每天在開門前,就有許多市民在門口排隊等著買煤油,當時它是北京的一景。

《隆福寺商業街》 拍攝時間:1986年 拍攝地點:隆福寺商業街 金街、銀街,上世紀80年代哪條街也比不上隆福寺商業街。從80年代初開始,這條全長632米的街道兩旁,臨時搭建的商鋪一家緊挨一家,店鋪內銷售的全是當時最前沿、最時尚的港臺、廣州、深圳的商品。每家商鋪都將最新款的服裝套穿在模特身上擺到門口,當作店鋪的招牌;店內佈置華麗、光鮮、奪人眼球,歌星鄧麗君等港臺明星的歌聲風靡一時。

《夫妻備考》 拍攝時間:1983年 拍攝地點:北京天壇公園 1977年9月,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決定恢復已經停止了10年的全國高等院校招生考試,中國由此重新迎來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春天。 恢復高考的制度,為被耽擱十多年寶貴光陰的無數青年打開了一扇理想的窗戶,溫暖了他們的心。


《犄角旮旯情侶》 拍攝年代:1983年 拍攝地點:故宮 上個世紀的居住條件大多一間屋子半間炕。新婚夫婦、年輕情侶在家保不住“隱私”,電影院常去消費不起,而且人多眼雜,難以放開,很多人便在休息日或是下班後,相約公園、小樹林、林蔭小道、小河邊去竊竊私語。熱戀中的情侶一般不會選熱鬧的公園,因此北京可供選擇的公園不多。即使去熱鬧的公園,也選擇人少的犄角旮旯。

《向我們走來》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前門大柵欄 1989年,北京亞運會進入倒計時。北京幾條主要街道地標建築都豎有亞運會倒計時牌。大街小巷、公園、商場,以及電視、報紙,鋪天蓋地的奧運正向我們走來的各種標語、口號、宣傳旗、招貼畫,充滿廣告牆、櫥窗。“當好東道主,熱情應嘉賓”家喻戶曉。文革後的北京人實實在在的感受到全新的、撲面而來、前所未有的盛況。

《我家買了電冰箱》 拍攝時間:1989年 拍攝地點:北京府右街 上個世紀80年代,老百姓生活物資很匱乏。普通家庭的電器無非是半導體收音機、電風扇或者手電筒。條件好的可能有臺“板磚”式錄音機,或者9英寸牡丹黑白電視機,或者單門電冰箱。誰家要是添置一大件,一定會引來街坊鄰里圍觀;誰家要是電視機、錄音機、電冰箱三大件全有,一定是個“萬元戶”。


2019年11月8日下午兩點,張兆增《北京十年1980-1990》攝影展開幕式暨畫冊首發式將在798藝術區映畫廊舉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