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說到地標,我們大多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大都市中那高聳入雲的摩登大樓。比如上海市的東方明珠和“開瓶器”,蘇州市的大秋褲,北京市的央視大褲衩。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廣州也有地標,大多數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小蠻腰”。這本身沒錯,“小蠻腰”確實是廣州市的一大標誌性的建築。但如果拋開“最高”這樣的標籤,廣州市還有一處地標值得我們去瞻仰,去打卡,那就是廣州市老城區中軸線上的孫中山紀念碑和孫中山紀念堂。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孫中山先生在中國近代史上擁有著至高的影響力和歷史地位,他本人一身正氣,一心為國一心為民,而他對推動中國近現代化的發展也是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孫中山先生彌留之際留下一句至今讓人動容的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偉人,廣州市民和海外華僑所集資興建瞭如今的中山紀念堂和中山紀念碑。

廣州中山紀念堂位於廣州市越秀區東風路中路259號,1933年建成,處於廣州老城的中軸線的正北面,背後依靠的就是越秀山。而中山紀念碑就在越秀山中,同處於廣州老城的中軸線上,也同是出自建築設計師呂彥直之手。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中山紀念堂建築是堆成結構,外形非常宏偉莊嚴,氣勢恢宏,使用的是藍色琉璃瓦,屋頂呈現八角形。這裡本來是孫中山先生在非常時期任職大總統時候的總統府,後來內部陳炯明叛變,用炮火把這裡夷為了平地,這才有了後來重修的中山紀念館。

建築巍峨而頗具氣勢,四個重簷歇山抱廈,拱托中央八角攢尖式巨頂。白色花崗岩石為基座和臺階,淡青色大理石為牆裙、乳黃色貼面磚為牆身,紫紅色水磨大柱上蓋寶藍色琉璃瓦頂,中西合璧,富麗堂皇。最為引人注目的是前簷下高懸著的牌匾,牌匾上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這四個字的意思是:國家為人民所共有,政治為人民所共管,利益為人民所共享。何其寬闊的胸襟。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中山紀念堂是不收費的,但是紀念堂的核心建築立面是需要收取5元門票,內部主要是以介紹孫中山先生以及相關歷史事蹟為主。內部建築結構獨特,也頗值得去看一看。

值得一提的是,中山紀念堂裡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木棉樹,每當木棉花盛開的時候,這裡會有很多人圍著觀看。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和中山紀念堂相對應的是中山紀念碑,它位於觀音山頂上,循“百步梯”上躡498級可通達。這個石碑是老廣州的地標建築,它建於1929年,,碑身全部用花崗石砌成,高37米,碑底為方形,向上漸小而尖。這塊紀念碑非常特殊,它不全是實心的,碑內有梯級可迴旋至頂,第一、第二層四面都可憑欄俯瞰。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這塊石碑的碑基上層四面有26個羊頭石雕裝飾,形態各異,雕刻精美。石碑的正面一塊巨型的花崗岩石,長約7米、寬約4米,上面刻著孫中山的遺囑。碑體所在平臺,有鐵欄杆,周圍樹木鬱鬱蔥蔥。

不管是紀念碑還是紀念堂,相比於“小蠻腰”下城市的喧囂,這裡遠顯得安靜優雅。很多外地遊客來到廣州,並不會知道,這裡原來曾經就是廣州市的地標建築。

這裡是廣州地標,偉人紀念堂,卻經常被人忘記不如“小蠻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