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心:火箭軍某旅技術營測試連班長

來源中國軍網

王忠心:火箭军某旅技术营测试连班长

王忠心 火箭軍某旅技術營測試連班長

事蹟簡介:

王忠心,男,漢族,1968年9月出生,1986年12月入伍,安徽休寧人,火箭軍某旅技術營測試連班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他從軍33年,擔任班長29年,熟練操作3種型號導彈、精通19個導彈測控崗位、執行重大任務30餘次、參加實裝操作1500多次、排除故障200多起,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4次榮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被表彰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優秀共產黨員、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當選全國道德模範,被原第二炮兵授予“踐行強軍目標模範士官”榮譽稱號,2017年獲“八一勳章”。

事蹟材料:

不忘初心,堅定執著追求,把普通一兵當到極致。

從列兵到一級軍士長,王忠心從沒忘記入伍時“一定要當個好兵”的初心,一直以加入導彈方陣、當上火箭兵為榮。導彈武器系統龐大複雜,測控專業更是繁瑣,但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給自己定下目標:再苦再累,都要幹出個樣來。

這些年來,他2次面臨進退走留選擇,3次因政策、學歷和年齡未能提幹,甚至在他之後同一個崗位6任號手都提了幹,有的後來還成了他的直接領導,但他絲毫沒有失落和抱怨,每次都服從組織需要、服從部隊安排選擇留隊,用對導彈事業的摯愛踐行他“當個好兵”的諾言。

不辱使命,潛心精武強能,靠真本事鑄就非凡業績

王忠心從事一個專業33年,是部隊的“金牌號手”,也是官兵心中的“傳奇人物”。當初,他從士官學校畢業分到部隊,正趕上裝備換型,崗位也由所學的發動機專業調整到測控專業。

為學好專業基礎知識,王忠心翻爛了《電子線路》《模擬電路》等初級教材;為啃下電路圖這塊“硬骨頭”,他把十幾米長的圖紙化整為零,反覆默畫背記,弄通基本原理;為提高實際操作技能,他每次訓練都一絲不苟、不厭其煩,僅一個電纜插拔動作就練習上千次,終於脫穎而出,練就“兵王”的過硬本領。

他前後經歷過3次武器換型、操作過3種型號導彈,精通測控專業全部19個號位的操作本領,一直是官兵公認的“操作王”、“排障王”。先後執行重大任務30次,實裝操作1500多次,沒有下錯一個口令、沒有做錯一個動作、沒有看漏一個現象。

王忠心只要一碰到專業難題或異常故障狀態,便沒日沒夜鉚在測試庫房刻苦鑽研,直到學懂弄通。多年來,他參與成功處置導彈技術故障130多起,主編的《測控專業故障分析》《綜合測試設備》等教材,一直是部隊專業培訓的基礎教材,為深化實戰化訓練作出重大貢獻。

不負重託,傾心帶兵育人,打造能打勝仗人才方陣

王忠心全身心投入部隊專業培訓教學任務,每年新分配幹部專業集訓、每期技術骨幹輪訓、每批新號手操作培訓,他每次都主動給大家授課。在導彈測控專業,他既是專業理論的“首席教員”,又是實裝操作的“總教頭”。為了縮短操作號手成才週期,提升獨立操作、獨立指揮、獨立把關能力,王忠心憑藉自己上千次的操作積累,探索了專業理論“王氏學習法”、轉型訓練“對口移植培訓”等創新訓法,部隊一直沿用至今。

這些年,王忠心先後帶出300多名測控號手,其中有50餘人成長為技術尖子和技術骨幹。在他的示範帶領下,部隊培養了一個由31名高級士官組成的技術骨幹群體,其中有24人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為新型導彈形成戰鬥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身為全軍最資深的“兵頭將尾”之一,他樂於助人、甘當人梯,帶過的兵有12人當了幹部,7人走上旅團領導崗位,湧現出“全軍科技練兵模範戰士”徐海波、“全國優秀大學生士兵”高明等典型。

不改本色,堅守慎終如初,用好樣子影響感召官兵

他身上只有軍人的樣子,沒有老兵的架子,看不出一點“牛氣”和“油味”。王忠心33年如一日嚴格要求自己,新兵時是什麼樣子,現在還是什麼樣子。兵齡再長、榮譽再多,他從不當特殊之人,從不做特殊之事,始終堅守一名士兵的本色,保持一名軍人的衝鋒姿態。營隊考慮他的實際情況,想照顧他住單間,但他一再推辭,至今仍和大家住集體宿舍。

晉升高級士官10多年來,無論是出早操、看新聞、晚點名,還是學習教育、專業訓練、文體活動,王忠心從不遲到早退、無故缺席,就連打掃衛生也和別人爭著幹。一次部隊駐訓結束返回營區,凌晨4點專列抵達車站,大家卸完300多臺(件)儀器設備又累又困。王忠心主動攬下掃尾工作,又忙活了一兩個小時。已達最高服役年限的王忠心,主動向黨組織申請延長服役期,他在申請書中寫道:“儘管我到了退休年齡,但我認為自己還有一些能力為部隊建設繼續發光發熱,我願為導彈事業貢獻畢生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