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好物圈」衝擊社交電商,10億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微信「好物圈」衝擊社交電商,10億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微信「好物圈」衝擊社交電商,10億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好物圈”是微信這兩年推出最讓我驚喜的功能。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不用加微信好友就可以交流,形成各種各樣的興趣圈子, 沒有群那麼騷擾,既減輕了社交壓力,又能夠找到興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好物圈”目前微信採用邀請的機制來開通,不知道什麼是“好物圈”的朋友,我可以簡單描述一下好物圈目前的基本形態。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在移動互聯網和微信生態流量紅利消退的當下,對於“好物圈”的出現,有兩個關鍵點值得重視:

1. “好物圈”會對微信生態內部流量重新分配嗎?

2. “好物圈”能從頭條、微博、淘寶等外部競爭對手中搶奪流量嗎?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生活就是通過人和人、人和物、人和服務的各種關係組成。

微信通過提供即時通訊的功能,讓人互加好友,把人和人連接起來,在這個基礎上,不斷的增加功能形成更廣泛的連接。

朋友圈是熟人關係,只有加了好友才能看。

是泛熟人關係,群裡的人無需互加好友,通過以群主為節點方式把關係連接起來。群的關係最複雜,既有親朋好友組成的比微信通訊錄所形成的關係更緊密的關係,也有各種被營銷拉到群裡毫不相干的關係。

公眾號是一對多的陌生人關注關係,這個“一”可以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公司、一個政府機構,關注者大多是微信的普通用戶,和公眾號運營者互不相識。

小程序類似於插件,通過開放的方式,讓開發者通過插件為

微信用戶提供服務,因為提醒功能的缺乏,目前還難以形成比較穩固的社交關係,能夠做好的,如“美團外賣”、“乘車碼”、“粵省事”等,都是有良好服務,形成微信普通用戶和服務的關係。

以上的形態,形成了當下微信核心連接關係,這些連接,也構成了微信用戶現實與虛擬結合的移動互聯生活。

從這些形態可以看出,微信連接的關係,缺乏了大規模基於興趣的陌生人關係連接。

在PC時代,基於興趣的陌生人關係連接,曾經以BBS、論壇、聊天室、百度貼吧、豆瓣群組等等形成了豐富的互聯網生態。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好物圈又會形成什麼關係的連接?

好物圈可以形成多對多陌生人關係,每一個圈子,都是一個小生態。

“圈主”創建圈子並進行管理,無需添加微信好友,興趣相投的人就可以一起在圈子裡查看、發帖、評論、回覆,進行交流。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有朋友說,這很像微博,可以不用加微信好友就關注。有朋友說,這很像貼吧,什麼話題都可以形成一個圈子。有朋友說,這很像豆瓣小組,可以讓興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分享交流。有朋友說,這很像以前郵箱廣播。

微博和豆瓣小組很多人都知道,知道郵箱廣播的人卻是不多,那時還沒有微信,張小龍帶的團隊還叫廣研郵箱團隊,“廣播”就是郵箱閱讀空間的一個產品功能。

先介紹一下好物圈的功能:

1. 入口

1)搜一搜

好物圈的入口有點深,藏在搜一搜裡,但只要有固定的入口,就有機會形成使用習慣,現在微信的消息提醒已經很多了,有一個安安靜靜的地方可以沒壓力地分享交流,也是一種好事。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2)小程序

好物圈的內容分享出去,就是一個小程序,你可以通過“好物圈”這個小程序來訪問。小程序的所有入口,都可以成為“好物圈”的入口。

2. 功能

1)發帖

就像在朋友圈發內容一樣,可以是圖片、視頻、文字,還可以選擇“圈主”設置的主題。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2)評論回覆

類似朋友圈裡的評論,但無需彼此之間是好友,所有加入圈子

的人都可以自由交流。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3)精選

精選是“圈主”和被授權為“管理員”特有的功能,可以把發佈在圈子裡的帖子加精,加精了的帖子可以在出現在精選作品裡,永久可見,沒有加精的帖子只有三天可見的時限。

通過精選的功能,可以讓圈子的主題和氛圍得到聚焦。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4)提醒

好物圈的提醒功能在微信中屬於弱提醒,並不騷擾,只有進到好物圈這個頁面,才會有相關信息提醒。

主要提醒內容包括有帖子更新、有人對你的帖子“種草”、評論、回覆等等。

不彈消息提醒我挺喜歡的,不騷擾,而進去之後的提醒功能,能夠集中進行處理,提高了效率。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5)朋友看好

朋友看好這個功能類似於建立了一個基於朋友關係打通不同圈子的“好物圈朋友圈”,在圈子看到喜歡的內容,可以通過“種草”功能“朋友看好”這個模塊。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6)分享

好物圈的分享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小程序的方式分享給好友和群,另外一種是生成圖片的方式分享出去。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7)小程序好物圈

其他小程序的內容,可以通過接口好物圈,以“QQ音樂”為例子: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類似的如“有贊”、“微店”等電商小程序的商品也可以好物圈。

8)設置

圈子可以設置各種話題,也可以設置是否被搜索、加入時是否需要驗證、黑名單等等。

如果設置了加入時需要驗證,就可以做成一個封閉的圈子

,只有“圈主”驗證過的人才允許加入。被列入黑名單的人,帖子和相關評論會被系統自動清除。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好物圈”會對微信生態內部流量重新分配嗎?

正如前文所說:

微信連接的關係,缺乏了大規模基於興趣的陌生人關係鏈接。

在PC時代,基於興趣的陌生人關係連接,曾經以BBS、論壇、聊天室、百度貼吧、豆瓣群組等等形成了豐富的互聯網生態。

1. 對朋友圈的影響

微信成為國民應用之後,添加微信好友就日益成為一種負擔,生活、興趣、工作、微商等等信息,都匯聚到朋友圈裡,隨著好友的增加朋友圈的質量不斷下降。

好看的出現,雖然分流了一點,但作為微信第一大流量入口,依然解決不了朋友圈內容繁雜的問題。

好物圈的出現,相當於多了無數個基於興趣的陌生人圈子,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很大一部分是基於興趣產生的短期陌生人關係,例如參加一次戶外活動、一次讀書分享會、一個行業論壇等等。

好物圈在這方面可以給朋友圈起到減負的作用,同時一些帶有商業性質的圈子出現,可以分流一部分朋友圈裡的微商內容。

2. 對群的影響

群是聊天室的延伸,但群的內容很難起到沉澱作用,過多的群消息也讓人不堪騷擾,如果群能夠增加一個圈子的入口,群主可以設置,那做社群的就可以引導用戶把非實時的溝通發到

圈子裡,一方面可以起到沉澱有價值內容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減輕過多實時消息對群的騷擾,圈子還可以起到一個作用,突破群500人的限制,讓不同群的人通過圈子來進行交流。

微信生態裡,我認為最受圈子影響的是公眾號,隨著抖音、快手、VUE等更多形式的視頻內容湧現,公眾號的閱讀率不斷在下降。

好物圈可以形成UGC的生態,把話語權更大程度給與用戶,能給人更多的參與感。

一些用戶興趣集中的公眾號,可以通過圈子,讓用戶參與互動來加強用戶粘度,但這會增加額外的運營難度。

好物圈若是能夠起來,那些缺乏圈子運營能力的公眾號,會受到很大影響。

4. 對

小程序的影響

小程序擁有好物圈的能力,這對小程序是極大的利好。

在PC時代,不同網站之間可以通過鏈接分享的方式,形成一個開放的互聯網,但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同APP之間形成了一個個孤島,而超級APP控制了絕大部分的互聯網流量,更是進一步形成了信息繭房。

小程序的出現,讓廣大開發者可以參與共建微信生態,但小程序之間想要內容互通也存在很大的侷限。

PC時代,谷歌和百度這樣的搜索引擎起到了入口作用,各個網站通過鏈接的方式,彼此互連。

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APP成了信息孤島,搜索引擎的入口作用大大下降。

今日頭條採取智能推薦的中心化模式對信息進行分發。

微信則是採用去中心化的模式,把信息分發的權限開放給了用戶,朋友圈成為了去中心化的信息集散地,但這也讓朋友圈不堪負重,即便推出了“看一看”的新入口來給朋友圈減負,依然是積重難返。

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小程序不能直接朋友圈,而通過消息來進行傳播,對用戶很容易形成騷擾。

好物圈的出現,相當於微信提供了一個官方的去中心化集散地。

好物圈最開始的設計叫“朋友物品圈”,就是分享在小程序中購買過的商品,但因為內容單一,一直是不溫不火。

現在這個模塊依然存在好物圈裡。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回爐再造的好物圈,微信小程序商品推薦,做成發帖時可以通過搜索關聯商品而內嵌到帖子之中,這極大地有利於基於微信小程序生態電商的推廣。小程序開發者也可以通過產品功能設計,引導用戶把內容好物圈。

這樣的產品形態,更切合內容+消費的商業模式,頭條和抖音的信息流廣告,已經驗證了這一模式的威力。

微信「好物圈」冲击社交电商,10亿微信流量要被重新洗牌?

“好物圈”能從頭條、微博、淘寶等外部競爭對手中搶奪流量嗎?

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互聯網產品,說到底競爭的就是用戶時間。

好物圈還在加速迭代之中,毫無疑問是微信下一個重點力推的功能,微信的同事國慶期間都在加班加點地不斷豐富完善好物圈的功能,這是

微信上首個打破好友關係,面向陌生人關係的產品功能。

好物圈的產品形態非常自由,充滿各種可能性:

1)構造微博、抖音類似的網紅粉絲圈;

2)構造豆瓣小組、百度貼吧類似的興趣、地域、行業圈;

3)構造基於公司內部組織、親友的封閉圈;

4)構造基於品牌和用戶客戶關係維護的售前售後服務圈;

……

如果未來增加加入圈子收費的功能,那就是更強大的知識付費圈了。

內容+消費已經被驗證了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商業模式,好物圈可以無縫地把微信生態裡的商品嵌入其中,更是極大地豐富了微信生態商業化的可能性。(完)

你認為,“好物圈”能從頭條、微博、淘寶等外部競爭對手中搶奪流量嗎?

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喜歡,就表達一下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