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我們都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英國才子王爾德的妙語流傳至今,依然光彩熠熠——他在讚美著那些在現實的洪流中沒有迷失自我,而是守住自己,充滿了渴望,儘管克服萬難也要專注於目標和夢想的智者與勇士。

科技向善宣傳視頻

金秋十一月,是中國最具商業氣氛的十一月,也是最躁動的十一月。騰訊卻在十一月的第一週連續主辦三場科學盛會:“科學探索獎頒獎”、“騰訊WE大會”和“騰訊ME大會”,打造了一個“騰訊科學周”。

如果說雙11是“活在當下”,考慮眼前能便宜買點什麼,那麼“騰訊科學周”則是喊你來關注未來會發生什麼,讓你抬頭“仰望星空”。

每一場大會結束,“科技向善”都會成為總結詞。那句“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也成為“騰訊科學周”的主旋律。

科學探索獎:讓青年學者勇於探索未來

11月2日,作為騰訊“科學周”重磅活動之一,首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發。這個獎項一不看資歷深淺、二不佔學術山頭,而是鼓勵那些勇於探索的青年學者。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在頒獎現場,“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主席、清華大學教授錢穎一給出這樣的評價:“這個獎,與很多其他成就獎、成果獎不同,它不是獎勵過去,而是支持未來,鼓勵青年才俊探索科技前沿。”這個新生的大獎,創始之初就是“瞄準了”在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積極探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這個獎要獎勵的是青年學者的“未來可能”。

在人的一生中,“創造力”最青睞的便是“青年”這一段時光,人類科學和藝術的殿堂裡,“青年”熠熠生輝。

1687年,45歲的牛頓在他的劃時代鉅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闡述他驗證了20年前發現的微積分;

1907年,28歲的愛因斯坦發現對廣義相對論至關重要的等效原理,這個由於理論太過超前而無法獲得諾獎;

1925年,29歲的菲茨傑拉德完成了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成為了美國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作家。

頒獎典禮上,騰訊主要創始人陳一丹表示:“世界上許多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或發明,都產生於精力旺盛、思維活躍的青年時代。我們最應該做的,也是他們最需要的,就是通過實際的支持,為他們創造一個可以心無旁騖、忘我投身科研的外部環境。”

騰訊基金會對於50位獲獎者,連續5年給每人每年60萬元,總計300萬元的獎金資助,獎金可以被高度的自由支配,甚至拿來還房貸。

當天,97歲高齡的物理學家楊振寧,以“科學探索獎”發起人的身份出席了頒獎儀式,他說:“‘科學探索獎’特別是為比較年輕的學者(而設),這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想法。

這個獎項讓那些在很難迅速產生經濟價值領域做研究的人得到回報和認可,讓更多年輕人願意報考科學、理工類學科,讓更多年輕人投入到科學研究中去。這個獎項對於當前浮躁的社會環境,也極具治癒能力。

騰訊WE大會:站在現實的沼澤裡仰望星空

11月3日,第七屆騰訊科學WE大會緊隨其後,這場超級燒腦的大會讓我們有機會與世界頂級科學家面對面,讓中國年輕人有機會在現實的沼澤裡仰望星空。大會以“小宇宙”為主題,重在探索微觀物質中的宏觀世界,超越微觀的盡頭。

癌症免疫療法專家Carl June、知名理論物理學家Brian Greene、權威機器人研究專家Hod Lipson、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地質物理學專家Jennifer Jackson和《自然》總編輯Magdalena Skipper等全球頂尖的科學家,向觀眾分享弦理論、微觀粒子、腦科學、地質科學等領域的突破進展。

1、免疫療法治癒白血病

權威癌症免疫學家Carl June分享了利用人體免疫系統治療腫瘤的研究成果——CAR-T細胞免疫療法,作為一種新型精準靶向療法,這一技術目前對血液惡性腫瘤 已取得突破性的療效。

Carl June表示:目前,CAR-T療法每個步驟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工,而且是一對一制定方案,因此成本巨大。未來通過探索新的生產模式,比如人工智能技術,CAR-T療法的成本就像是普通的血紅細胞,這將有助於降低治療成本。

當前中國還未批准該療法,但是很多醫療機構已經在做研究,相信在中國海量的醫療人力資源推動下,CAR-T療法的成本有望很快下降。

2、多重平行宇宙可能存在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數學及物理學教授Greene,是超弦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他擁有化繁為簡的科普能力,能夠幫助公眾瞭解深邃的科學。他的著作有《宇宙的琴絃》、《藏的現實:平行宇宙是什麼》,與《時間簡史》一樣出名。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牛頓在17世紀發現萬有引力,並用簡單的方程式預測星辰規律。牛頓的引力定律只是一種描述,而愛因斯坦則用數學公式證明了牛頓的猜想。接著,一位神父“勒梅特”,把愛因斯坦的引力方程應用到宇宙,發現宇宙不是一成不變的。

而天文望遠鏡的誕生,讓科學家可以觀測到宇宙的確在膨脹。而弦理論則試圖說明宇宙在膨脹,以及多重平行宇宙的存在。

3、未來可能造出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

哥倫比亞大學創意機器實驗室主任Hod Lipson,致力於研發具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他表示:未來人類有可能製造出能夠自主學習,擁有自我意識的機器。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機器人有自我意識並不可怕,但是它一定要符合三個條件:不傷害人類、不傷害人類的前提下受人控制、在前兩個條件下還不自我傷害。

Hod Lipson教授認為,科技是一面鏡子,反映了我們的意圖和作為,同時也放大了我們的心思和舉動。機器是善良還是邪惡,取決於開發它的人。

4、地球內部到底是怎樣的?

加州理工學院的礦物物理學教授Jennifer Jackson,主要研究方向為地球構造。她表示:地球內部有兩個巨大的“腫塊”,分別位於非洲和太平洋之下。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地震對人類瞭解地球構造功不可沒。地震能夠造成巨大的破壞力,但地震波卻能夠幫助地球物理學家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像給人體做超聲和CT一樣。

5、類腦計算彌補傳統計算機的不足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及團隊發明了刷爆朋友圈的“會自己騎行的自行車”,然而施路平教授表示這僅僅是一個開始,真正的方向是借鑑腦科學的基本原理,發展人工通用智能,利用通用人工智能可以賦能各行各業。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半個世紀來,“馮諾依曼架構”主導著計算機世界。然而隨著萬物互聯,數據越來越龐大,這個架構面臨著嚴重的能耗問題、存儲容量問題。而人腦是最精密的計算設備,卻需要消耗極少的能量,如何利用人腦模型開發新的計算架構,這值得探索和研究。

6、找到中粒子,破解宇宙起源

中國科學院院士、高能物理學家王貽芳介紹了“中微子振盪”的研究,以及即將建成的江門實驗室的情況。其中中國團隊克服無數困難研發的光電倍增管讓所有人讚歎不已。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作為高能物理學家,他和團隊所研究的方向非常狹窄,並非普通人所能瞭解。但是關於中粒子的研究可能解開宇宙起源之謎。所以,他呼籲建造大型對撞機,雖然耗資十分巨大,但是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假如我們中國人能夠找到宇宙的起源,把這個縈繞在人類心頭幾千年的疑問解答,這會是多麼酷的事情?

7、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

騰訊CXO(首席探索官)網大為提出利用新型交通技術應對地球級挑戰。利用具備垂直起降能力的混合動力飛行器取代汽車等交通工具,將讓城市能容納更多人口、降低更多資源消耗和環境汙染。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騰訊在“科技向善”方面一直在砥礪前行、不斷實踐。網大為表示,“新型交通技術可以使發展中國家的生活更便利,不需要建設那麼多基礎設施,就能實現用車模式的跨越式發展。”

以上這些燒腦的科學演講,讓每個疲於奔波的人都停下腳步,抬頭仰望星空。這時候,我們會發現,地球是渺小的,宇宙之外還有宇宙,所以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的一粒塵埃。這時候,我們所有的煩惱都算得了什麼?以一顆微塵之心,過好每一分每一秒即可。

騰訊ME大會:探究生命的答案

在我們瞭解了宇宙奧秘、地球結構之後,11月4日,首屆騰訊醫學ME大會正式亮相,大會以“生命之問”為主題,探究生命的答案。多位中外重大疾病領域的領軍人物通過演講的方式,傳播前沿醫學突破與臨床防治經驗。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在今年ME大會的舞臺上,演講嘉賓分享了癌症、艾滋病、轉化醫學等多個先鋒醫學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和研究成果,以權威和準確的知識,搭建起一座先鋒醫學與大眾健康之間的橋樑。這也讓我們見證了“科技向善”的力量。

1、肝癌並非不可治癒

美國麻省總醫院肝癌研究主任,哈佛醫學院終身教授朱秀軒教授是國際公認的肝癌和膽管癌專家,他帶領團隊設計出一系列針對肝癌晚期的靶向治療方案。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他表示,早期肝癌治癒率非常高,通過切除手術可以治癒。中晚期的肝癌,可以通過介入治療等新療法延長生命。

而晚期擴散的病人,需要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新療法進行治療。目前,靶向治療在迅速發展,許多新藥也在批准中。即使肝癌被診斷在晚期,也要充滿希望。

2、艾滋病已經變成了慢性病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和艾滋病診療中心主任李太生教授分享了艾滋病人聯合用藥控制的進展,並表示艾滋病患者壽命已接近正常人(正常人平均年齡75歲,艾滋病患者可以控制在71歲)。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李太生及其團隊在10年前開始了利用中藥雷公藤控制艾滋病炎症的嘗試並受到了國家的批准,有望在今年啟動第一例病人入組試驗。他還提出,要讓艾滋病成為與糖尿病一樣的慢性病,而不是人人“恐艾”。

同時,他還對艾滋病的嘗試進行了科普:“艾滋病只有三個傳播途徑性、母嬰和血液,與艾滋病人親吻、握手、共同吃飯等其他任何途徑都不會感染艾滋。”在這裡也提醒各位讀者,潔身自好的同時,一定不要進行無保護性行為。

3、自殺是個複雜的社會問題。

費立鵬是世界衛生組織精神衛生處顧問,他竟然可以說一口流利的中文。自1995年起就開始專門研究中國人的自殺問題,他憑著對中國自殺研究與干預工作的成果,他已經成為中國自殺研究領域的權威和領軍人物,有“當代白求恩”之美譽。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費立鵬表示,自殺並非是簡單的問題。在中國,自殺死亡的人數超過暴力事件。對於自殺者需要全方位進行干預,不應該只有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在做,必須動用個人、社會和政府的力量,完成這個計劃就是費立鵬的中國夢。

費立鵬提醒,對於已經有過自殺行為的人,要進行特別的干預,否則他們大概率會再次進行自殺。而干預的最好方式是傾聽。當有人表示困惑、無助的時候,你要做好傾聽的準備。

4、慢性病是頭號殺手,生命在於運動

首位《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華人副主編肖瑞平教授,是轉化醫學的先行者之一,並將轉化醫學的概念成功引入中國。籌建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並擔任所長。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肖瑞平教授表示心血管等慢疾病已經成為目前人類的頭號殺手,期待中國和國際市場有更多更安全、更有效的藥物和儀器,在不遠的未來人類能夠征服心血管腫瘤這些重大慢病,也希望有更多的原創藥物來源於中國,讓中國大有作為。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她還提出,人的生命在於運動,常見的慢性病通過運動都可以治療,與吃藥有同樣效果,比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

而且肖教授還為脫髮者帶來福音,北大研究的新藥,只要注射一針便可讓脫髮的猴子長出濃密的頭髮,4年都不再脫髮。

5、得癌症是因為“壞運氣”

美國麻省總醫院腫瘤中心臨床主任、哈佛醫學院David P. Ryan教授,長期致力於胃腸道癌相關研究,擁有超20年的臨床經驗。

他表示,癌症是和基因相關的疾病,體內的突變導致癌症,在一生當中,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概率遇到這些突變。得癌症,很大程度是因為運氣差。

David P.Ryan最後表示,癌症腫瘤的患者正在踏上一個新的征程,在未來會有更多新的治療方法。

根據幾位世界知名癌症治療醫學教授的演講,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癌症是一種基因病,得癌症很大原因是因為運氣差。每個人都定期體檢,測試甲胎蛋白含量可以提前預知癌症。

6、騰訊醫典,讓健康自我掌控

大會還帶來了騰訊“科技向善”的產品之一—騰訊醫典。這是騰訊聯合《NEJM醫學前沿》(全球頂級全科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集團旗下期刊)共同打造的一款專業、科學醫療知識平臺。

雙11讓你活在當下,騰訊科學周喊你仰望星空

騰訊醫療副總裁張猛表示,大眾認知跟不上醫學的發展,還存在很多誤解,科普是縮小前沿醫學與大眾認知鴻溝最好的方式之一,騰訊醫典的使命是讓真正的醫學為大眾所知,增強民眾對健康的自我掌控。

以前,你還在搜索引擎上瞎搜,要麼是延誤疾病,要麼是把自己嚇死。現在通過科學專業的騰訊醫典可以做到對自己健康的全面客觀瞭解。

仰望星空,科技向善

關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的人都知道,天文觀測是馬化騰最鍾愛的一項活動——也許在另一個平行宇宙,馬化騰選擇了另一條路,成為了一位天文學家。馬化騰曾表示:“我喜歡天文,它讓我覺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們在宇宙當中從來就是一個偶然。”

《流浪地球》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曾在小說中借外星人的口評論人類:“如果說那個原始人對宇宙的幾分鐘凝視是看到了一顆寶石,其後你們所謂的整個人類文明,不過是彎腰去拾它罷了。”

WE大會這個完全脫離商業,完全公益的科學大會已經連續舉辦了七年,它對於騰訊的價值不在於賺了多少錢,而在於又一次的激發了青年們內心對未來和夢想的渴望,將好奇的種子埋在了當代人的心中。同時,也讓人們開始正視生命的一系列疑問,開始探究疾病的治療之路。

結合科學探索獎和首屆ME大會,WE大會今年升級為了“騰訊科學周”。 “騰訊科學周就是希望讓科學家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讓科學探索,成為公眾尤其年輕人的追逐點;讓科研工作,成為一種新時尚。”馬化騰在對科學周的寄語中這樣表示。

對於二十歲的“青年騰訊”來說,他在獲得萬億市值的同時,在人工智能所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前夜,去思考科技的價值,並提出“科技向善”企業新願景,這既是科技企業未來發展的共同路徑,也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不論科技創新將人類的未來帶向何處,每家企業都應該選擇善用科技,造福人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