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在大多數人眼裡,紀錄片總是枯燥的代名詞,機械的聲音加上誨澀難懂的語言,刻意營造的氛圍總是顯得矯揉造作。但近幾年,紀錄片卻火熱了起來,醫療紀錄片也逐漸擁有了廣泛的受眾。

《生門》作為一部醫療紀錄片是出色的,它巧妙且精準的定位,真實流暢的拍攝手法,刪減了其他紀錄片所擁有的旁白。儘管沒有一句旁白,但是它卻給予人以強烈的心靈衝擊以及對於孕育生命的思考。它將故事集中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婦產科,用生猛的鏡頭語言,直面生命誕生的現場,透過無數孕婦生產,展現生死交替的震撼和迎接生命降臨的喜悅。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世事無常,百態人生。 大多數的生離死別總是伴隨著喧囂,冰冷的身體,逝去的生命,浪潮般的傷痛全力向著婦產科室襲來。對患者來說,這裡是一道通往新生的門,對於這裡的醫生護士來說,卻是一道往生之門。

《生門》由一支國際真實紀錄製作團隊,耗時700多天,多機位跟蹤拍攝,記錄40個家庭迎接新生命的過程中或糾結、或悲壯、或喜悅、或生死兩隔的母愛禮讚和生命之歌。在這武漢中南醫院的產科,濃縮了高度的滾滾紅塵在這裡集結了生與死的掙扎、舍與得的糾結、老與少的代溝。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每天的婦產科總是演繹著人生百態,在這裡有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甚至於不同階級的患者。在這樣一個最靠近死亡的地方,卻有著最執著的堅守。這樣的堅守來自於醫生護士問候;來自於宮縮所產生的陣陣顫抖;來自於永遠無法輕易拋棄的生命。這樣的堅守也來自於面對死亡到來時的無所畏懼;來自於以命換命的母子情誼;來自於默默奉獻的凌晨到日出。 從《生門》中能輕易地窺視到生活的無常,生命的脆弱,病患的無奈。這一切的一切看似折磨人的負面情緒卻又再這一份堅守中透露出生命的力量。蘇軾曾在赤壁賦裡說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茫茫宇宙之中的生命輕如塵埃,可卻是這輕如塵埃的生命,給予了世界色彩。讓這本來空洞的世界變得有血有肉。母愛無邊,以命易生。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在這些產婦的故事中,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夏錦菊。

我知道母愛是語言永遠無法描述的,再華麗的辭藻也詮釋不出它萬分之一。 但母愛卻是肉眼可以窺探到的,耳朵可以聆聽到的,心臟可以感受到的。在血脈相連之中,它足以穿透血液,流向另一個生命。

孕育生命的磨難並不是像常人所說的只是簡簡單單的懷胎十月這麼簡單,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可能會有嘔吐,腰痠背痛,身體浮腫等症狀,這僅僅是在產前,產後,甚至會有漏尿,子宮脫垂等風險發生。假設一個孕育生命的母體出現類似於高血壓,糖尿病,胎盤位置不當等疾病,那麼這樣的母體承受風險值也將相對的升高,甚至威及生命。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夏錦菊就是一個這樣例子,她的胎盤長在了上一次的刨腹產手術的切口上,胎盤穿過了子宮基層到了膀胱。這種兇險型前置胎盤,生產時極容易造成大出血,一般要採取切除子宮處理。 你能想象嗎?一位年輕的母親為了孕育一個完整的生命將用自己的青春與健康去兌換。很多人問這究竟值不值得?這值得嗎?這為什麼不值得?每個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夏錦菊是幸運的,她的大出血得到了醫生的全力救治,身體出血量達到幾千毫升,輸血近6000毫升,相當於全身的血液換了兩次,可是她依舊岌岌可危。

大量的輸血已經消耗了她體內的凝血因子,途中心跳停跳了兩次。在萬般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切除子宮。儘管切除了子宮,可產後,她依舊在出血,出血量累計達一萬八千毫升。但夏錦菊在醫護人員的幫助下度過了危險,獲得了新生。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作為夏錦菊的主刀醫生,李家福主任說了這樣一句話:"這輩子我永遠記得你,你也永遠忘不了我。"我清晰的看到夏錦菊眼中的淚水,酸澀感從她的笑容裡泛出。我知道,她是感激的。 近幾年醫患關係愈發緊張,患者對於醫生的不信任往往會耽誤最佳的救治時間。而在這部記錄片中,除了讓人為之動容的母愛,剩下的就是醫生永遠不離不棄的關懷。甚至於有一些醫生自己都是孕婦卻依舊還要奮鬥在一線上,為病人保駕護航。醫生與病人的關係,一如母親與孩子。孩子不能沒有母親,母親也不能離開孩子。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守望之艱,不離不棄。

另一位產婦的故事卻讓我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就像《我不是藥神》中的說的樣,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夏錦菊的幸運也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陳小鳳,作為一個用糖尿病的中央型前置胎盤的孕產婦,就像一個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會發生大出血的風險。但是由於她家的經濟困難,以至於檢查費用的錢都無法負擔。醫生在瞭解了她家的情況之後,並沒有放棄對於她的治療,而是施以援手。但是醫院並不是慈善機構,所有的藥必須有錢到賬才能發出。金錢,成了她的一個難題。

家人多處奔波,借錢,借貸。想盡了一切的辦法。只是為了保住母親孩子這脆弱的生命。生命珍貴,許多人竭盡全力的守候,但卻很難握緊。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在堅守生命的過程中每一個人都是堅強的,這種堅強就如同磚瓦中的幼小樹苗,深深地紮根,不認輸也不服輸。風雨之後,更有彩虹。陳小鳳在社會的幫助下,完成了手術,走向新生。這部片子帶給我太多的感動、憤怒、失落。這每一種情緒的背後,恆久不變的依舊是守候。也許你從未經歷過,但你卻能感受到那樣的堅守。 "我永遠不會忘記你,你也會永遠記得我。"這是醫生說給患者聽的,也是母親說給孩子聽的。 生命如粟,生命微小脆弱,但是卻擁有巨大的力量。但是在這個世界中,生命卻是有區別的。夏錦菊與陳小鳳,兩者都是危重的產婦。一個可以獲得手術進行治療,而另一個卻只能深陷貧窮的漩渦。人生來平等,在物質的世界中只是一句沒有意義的話罷了。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儘管這樣,在這樣的世界,我們依舊可以看到真正珍視每一個生命的角色,那就是醫生。我確信的是,一個有責任感的醫生,並不會因為患者身份地位,金錢或者財富而動搖。醫生不是救世主,但是醫生卻是挽救生命的耶穌。生門,是一道往生之門。在佛教中,通常認為人死後,精神不滅,如果生前虔心修佛或者行善,則會根據功業決定將去哪裡。善終的人肉身死了,但人的精神和靈魂實際上又在另外一個世界獲得了永生,所以稱之為往生。

我希望每個人都珍視生命,愛護生命,不隨意踐踏生命。更希望每個母親都為自己的生命負責,為孩子的生命負責。生命如粟,在這短暫的一生,每個人都應該好好過。

《生門》記錄產科故事:生命如粟,往生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