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魯達的出場是和那場全中國人民都家喻戶曉的鬥毆-一拳打“鎮關西”分不開的。

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曾經入選過中學課本,我小的時候就學過。直到幾年前,魯提轄的這段英雄事蹟才從課本中隱去,原因據說是魯達拳打鎮關西的場面過於血腥、暴力。但是有了課本上二十多年的存在,魯達的故事想必也影響了幾代人。

應該說“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從表面上看,是《水滸》中難得的“乾淨”段子,文中雖然有些暴力內容,但故事的主旨還是不錯的,至少從表現上看是一起典型的“見義勇為”的事件。

故事的內容大家耳熟能詳,說的是魯達如何從惡霸鄭屠“鎮關西”手中解救賣唱女金翠蓮的事。

但事實上這個段子並不乾淨,魯達“見義勇為”的對象、方式及“見義勇為”後面的故事可能都是值得商植的。

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謝寧的鎮關西很可愛

一、告訴你一個真實的“鎮關西”

有句話,叫“名不正則言不順”,鎮關西壞就壞在自己的這個綽號上了。

人們一聽這個名字,第一印象就是一個惡霸,與之類似的還有什麼“南霸天”、“靜街虎”等。

但事實上,鎮關西的確不是惡霸,而只是個賣肉的個體工商戶罷了。

第一,我們如果說鎮關西如果是個惡霸,那麼,長期在渭州經略府工作的魯達應該是有所耳聞的,但是直到魯達聽了金氏父女的訴說,才知道鎮關西原來是狀元橋下賣肉的鄭屠。

第二,當魯達與鄭屠打鬥的時候,鄭屠手下的十幾個夥計也並未出手相助。如果鄭居是黑惡勢力的話,那麼鄭家的這些做派完全不符合黑社會的行為規矩。

眾鄰舍並十來個火家,哪個敢向前來勸;兩邊過路的人都立住了腳;和那店小二也驚得呆了。

正常情況來講,黑惡勢力是決不允許一個赤手空拳的人把自家老大撤翻在地的,十幾個夥計早就該按住魯達一頓痛打了。

第三,鄭屠被打死後,也沒有引起什麼群眾反響。

遙想當年楊志在東京因為賣刀打死牛二後,那是何等局面,沿街百姓因為楊志殺死一個惡霸而欣喜萬分。

楊志自首以後,眾人還為楊志斂湊銀兩,提供飯食,上下打點。與之相比,鄭屠死後,似乎沒有一個人歡呼雀躍的。

所以我們說,鄭唇一出場,就已經被“鎮關西”三個字臉譜化了,無論他遇到什麼事,肯定都要理屈三分的。

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大腳,是你嗎

二、再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賣唱女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的故事裡,除了有魯達、鄭屠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人物一一金翠蓮。

金翠蓮不但是整個故事矛盾的核心,而且金翠蓮的出現,還為《水滸》這個男人世界,增添了一筆女性的亮麗與光豔。

那麼金翠蓮到底是個什麼人呢?

從表面上看,金翠蓮是個賣唱的歌女,先是被鄭屠強煤硬保,給鄭屠當妾,後來又被逐出家門,還要被迫償還三千貫鄭屠不曾支付給她的賣身錢。

如果實際情況真的像金翠蓮所言那樣,那麼金翠蓮的確是值得同情的。當時,魯達也是因為單方面聽取了金翠蓮的一面之詞而義憤填膺的。

但事實真相可能與金翠蓮的訴說大相徑庭。

我們如果單看“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這一回可能看不出什麼來,而將金翠蓮的故事放到《水滸》的大背景下,就會發現,金翠蓮的身份絕不是一個尋親不著、流落街頭的賣唱女,而是一個“職業二奶”。

因為像金翠蓮這樣的人,《水滸》中還有許多,比如被宋江殺掉的婆惜,被雷橫打死的白秀英。這些人都是“職業二奶”,說白了就是傍大款,被人養作外室的。

就拿金翠蓮來說吧,先是在渭州給鄭唇做妾,在魯達幫助下逃離滑州後,沒幾天就當了雁門縣的趙員外的小老婆。

作者雖然沒有直接點破金翠蓮的真實身份,但當我們讀到後面閻婆惜和白秀英的章節後,自然就會知道金翠蓮是幹什麼的了。

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三、鄭屠與金翠蓮的真實矛盾

既然金翠蓮是職業二奶,那麼,鄭屠與金翠蓮的關係可能要與我們原來理解的情況有很大出入。

在我們現在看來,金翠蓮並不怨恨鄭唇,怨恨的反倒是鄭屠的大老婆。

金翠蓮是這樣說的:

他家大娘子好生厲害,將奴趕打出來,不容完聚。

在金翠蓮看來,迫害他的根本就不是鄭屠,而是鄭屠的妻子。

從這個角度看,鄭、金二人之間的矛盾完全是一個家庭內部矛盾。

至於“虛錢實契”,鄭家分文未付,反倒要金家償還三千貫錢的事情,或許本身並不存在。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如果鄭屠真的如此惡毒,金家父女完全可以與其對簿公堂的。先不說三千貫是虛錢實契還是實錢實契,僅就鄭家將金翠蓮逐出家門,單方面撕毀賣身合同而言,鄭家根本沒有理由要求金氏還錢。

第二,金氏父女巧舌如蕾,具有足夠的顛倒黑白的能力。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舉個例子吧:當魯達在雁門縣第二次邂適金氏時,金老說:

前日老漢初到這裡,寫個紅紙牌兒,旦夕一香,子父兩個自拜哩。

魯達當時又沒有見到紅紙條和金老上的香,這話一聽就是假的。魯達卻還得應承著:“卻也難得你這片心。”

那麼,鄭居與金翠蓮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事情的來龍去脈極有可能是這樣的:

鄭屠在渭州開立一家肉鋪,肉質新鮮,態度和氣,公平買賣,童叟無欺,因此生意逐漸做大,幾年間已養了十幾個夥計,開了幾家分店。

鄭記鋪雖然生意興隆,但鄭老闆也有煩心之事:年已三旬,仍然膝下無子。

所以鄭老闆動了納妾的念頭,託人保媒,迎娶了金翠蓮。

但金翠蓮過門後三個月仍未懷孕,鄭屠妻子覺得金氏無用,遂將其逐出家門。鄭老闆沒有辦法,只好將金氏父女暫時安置在客棧裡,假以時日,另做良謀。

但金氏父女急不可待,欲尋求辦法擺脫鄭家。

不期遇見魯達,金家父女將部分事實按照利於自己的方向加以發揮和演義,最終將家庭矛盾引向社會,導致魯達殺死鄭屠。

魯提轄為金翠蓮拳打鎮關西,這其實是金翠蓮導演的一場陰謀

四、魯達與金翠蓮的關係

前面我們說了金翠蓮與鄭屠的關係,那麼金翠蓮與魯達是什麼關係呢?

按照傳統觀點,魯達與金翠蓮的關係頂多是個英雄救美的關係。

但事實上魯達與金翠蓮的關係絕不僅限於此,兩人不但一見鍾情,而且可能還曾有過床第之歡。

為什麼這麼說呢?

事實上,魯達搭救金翠蓮絕非單純道義上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魯達喜歡金翠蓮。

如果魯達不喜歡金氏,而僅僅想幫她一把的話,魯達完全可以憑藉自己經略府提轄的身份,與鄭屠協商解決,可魯轄卻非要用武力來解決,其目的無非是想向金氏展示一下肌肉,贏得金氏的好感。

當然金氏也喜歡魯達,不然不會無緣無故請魯達來搭救自己,並按照魯達的安排出逃。

那麼魯達與金翠蓮的床第之歡是怎麼回事呢?

這件事,書上沒有明說,但可能確有其事。這件隱藏在《水滸》第四回“趙員外重修文殊院,魯智深大鬧五臺山”裡。

這段故事是說魯達打死鎮關西后,一路東行,走到雁門縣,正在城門口觀看捉拿自己的告示時,被自己搭救的金老一把抱住。

這時金翠蓮已經在雁門縣給一個趙姓員外當了外室。

金老便把魯達領進家來。

魯達在趙員外家躲藏了數日後,趙員外提出讓魯達去五臺山當和尚。

從此,魯達出家,法號智深,因為有一身刺青,號稱“花和尚”魯智深。

接下來我們需要注意了,書中寫道魯達已經在五臺山後,有個賣酒的人唱著山歌走進山來。

歌中唱了四句話:

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

凡是《水滸》裡的詩詞與山歌,全都與故事的內容是緊密相連的,唯獨這首詩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一個賣酒的唱點什麼不好呀?完全可以誇一誇自己的酒好,唱一唱山景,或者表達一下自己悠然自得的鄉間生活,但是這個賣酒的人卻唱了一些不相干的話。

如果我們把這四句詩,放在魯達離開趙員外家上五臺山的大背景下去理解,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九里山前作戰場”,實際上說的是魯達與金翠蓮的床第之歡。

“牧童拾得舊刀槍”,說的是兩個人私通的一些證據被趙員外家的家童掌握了。

“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最後兩句說的是魯達在上五臺山之前,與金翠蓮溫存了一夜。

如果這種解釋能夠成立的話,我們也可以很好地理解為什麼趙員外不留魯達在家,而非要將其送到五臺山當和尚去了。

按道理講,魯達搭救過金氏父女,趙員外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將魯達安置在家中。民不舉,官不究,日子長了,魯達的人命官司也就無人提及了,這應該是幫助魯達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

可趙員外卻一門心思想把媳婦的恩人送上五臺山,當行者帶髮修行還不行,還非要剃度受戒。

其目的無非是想利用佛教的清規戒律約束魯達與金翠蓮的關係。

後來,當魯達兩次大鬧五臺山後,趙員外知道宗教的力量也無法束縛魯達,所以只好與住持合謀,將魯達送去了東京大相國寺。

從此魯達與金翠蓮的關係也就畫上了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