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石象路,南京最美的600米,金陵的秋色從這裡開始


人們常說,一到秋天,南京就美成金陵了。確實如此,南京有紅葉滿山坡的棲霞山,有中山植物園的槭樹,有高淳國際慢城2000多畝的紅楓林,還有鐘山風景區內的美齡宮等。但正式開啟南京絢麗秋色的,要數明孝陵的石象路,這裡被譽為“南京秋天最美的600米”。

明孝陵,地處江蘇南京玄武區紫金山的南麓,它的東面就是中山陵,南面是南京春天賞梅的好去處“梅花山”。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其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馬皇后諡號為“孝慈高皇后”,所以後代命名為“孝陵”。整個明孝陵佔地面積達1.7平方公里,為國內規模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

進入明孝陵,需要經過一條稱之為“神道”的道路,這是明孝陵的第一段路。因為這條615米長的“神道”,兩旁依次排列著用整塊岩石雕琢出來的石獅子、石獬豸、石駱駝、石象、石麒麟、石馬等六種石獸,而以其中的一對石象為最重,單隻石象的重量有80噸。因而後人也就把這條“神道”叫作“石象路”。


這些造型憨厚的石獸,都是用採用整塊的巨石,由匠人雕刻而成。石獸的線條流暢圓潤,標誌著帝陵的崇高。據說當年沒有大型運輸設備,這些整塊巨石,是在冬季時,在地面上潑水凍冰,然後在冰面上用圓木做滾軸,一步一步移到了“神道”邊上的。

現在的石象路,也是進入明孝陵核心區域的必經之路。石象路的兩邊共栽種了彩葉樹200多株,主要有常綠的圓柏,秋天時能變色的櫸樹、楓香、烏桕等。上世紀的七十年代,又在石象路的西端,栽種了近百棵銀杏樹,從而形成了現今人們見到的秋天美景。

江南的秋天來的晚,但處在紫金山的石象路,卻是南京城裡最早形成秋日美景氣氛的地方。從每年的十月下旬開始,石象路便開始有黃葉,然後是紅葉,再然後是銀杏葉隨風墜落。形成了金、黃、橙、紅、綠等色彩繽紛的世界,石象路上那24只白色的石獸,就靜靜地趴在色彩中,最美的600米,真的名不虛傳。


從前的石象路,可並不是這樣的。明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葬入明孝陵後,明朝政權為了保護此地,特意設立了內外兩個保護陵墓的職能機構——神宮監和孝陵衛,前者負責孝陵的日常管理,後者為保護衛隊。現在的南京城,還有“孝陵衛”這一地名。

到了明代的末代皇帝時,明孝陵周邊的樹木幾乎被砍伐光,孝陵木材沿街賤賣,民間也有一說: “皇帝太窮了,窮到要靠伐賣祖宗墳上的樹度日了。”石象路後來第一批人工栽種的樹木,是在民國時期,據說那時僅種了近200棵梧桐樹,而且因養護不當,後來還死了不少。

現今石象路兩邊的樹木,基本都是建國後栽種下來的。當年種樹的時候,還進行過測算,大概每棵樹之間的距離在2.8米左右,因為要考慮到樹木長達後的冠幅完全伸展開來的面積,還要考慮與24只巨大的石獸之間的間距,所以樹木的排列都很有規律的,這才形成今天最美600米的景觀。


石象路最美的秋景,如同上帝遺落在人間的調色板,任憑你想象,總能變幻出豐富的色彩來。從本週開始,石象路的秋景已進入了最佳觀賞期,色彩最為豐富。大致到本月下旬左右,隨著銀杏葉的落光,秋的帷幕才徐徐拉上了。想去看最美600米的,也就這十來天的時間。

進入石象路,是要購買70元的明孝陵門票,雖然大部分遊客只是衝著最美600米而去的,很少會去關注朱元璋的陵。單單看風景,10元多一百米,確實有點小貴。不過還是無法抵禦人們對美的渴望,想要在石象路上拍張美美的秋景照片,結果會發現照片上全是人從眾。作者簡介:陸建華攝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