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1

電影《雙子殺手》講述了,美國國防情報局特工亨利,在準備退休之際,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在兩個人多次交手的激烈較量中。他發現這名殺手竟然是年輕時的自己。

這個年輕時的自己,是壞蛋魏瑞斯製造出來的克隆人。可亨利希望年輕的自己,能夠擁有選擇權和決定權,而不是一味地被他人操控。於是,他決定戰勝魏瑞斯,解救克隆人。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影片雖然隸屬於科幻片、動作片,但導演李安怎能不賦予它一些情懷。從影片的故事情節中,我們瞭解到,這是一個“自己打自己”的故事。而男主試圖改變克隆之後的年輕自己,實際上是想改變自己曾經後悔做過的事。

我們經常會說,“這個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如果有選擇,或許,我們都希望能夠重新做決定,以至於自己不必像現在這樣窮困、難堪、被動。這很符合大多數人的思維,但我們卻恰恰忽略了“大數定律”。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2

在統計學中,大數定律是指隨機事件多次重複發生,它的結果呈現出長期的穩定性。在統計學裡大多數,大數定律的另一層含義是,重複實驗次數越多,結果就越趨近於平均值。

舉個簡單的例子,拋硬幣。連續拋出一百次硬幣後,會出現多少次正面,其概率是多少呢?

假設已經拋出了二十多次的正面,那麼很多人接下來會想,都已經出現這麼多正面了,是不是該出現反面了。但結果往往未必如人所願。等一百次完全拋完,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出現正面的概率,和出現反面的概率一樣多,各是50%。看到這個結果,很多人覺得這僅僅是湊巧。如果再拋一次,或者拋上一萬次就未必是這個結果了。現實中,還真有人替我們做了這個實驗。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在1939年,南非數學家克里奇冒失地跑到非洲,結果被關進集中營。百無聊賴的時候,他給自己找了個樂子。他把一枚硬幣,向天空拋一萬次,並且記錄它向上的數量。

最後從他的數據中,我們看到,一開始很多正面,但隨著拋硬幣的次數不斷增加,正面朝上的幾率越來越向50%靠近。 到底是哪種神秘的力量,致使數據不斷逼近50%呢?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3、

大數定律不是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平衡,而是利用新發生的情況,對整體數據進行平衡。新的數據可以削弱之前事件對於環境的影響力,從而使前面的數據看起來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計。

假設你不小心踩到了同事的腳,這件事情發生了,同事有些生氣,你感到很抱歉。這時候,你跟同事道了歉,他的氣也就消了。你的道歉,把你之前不小心踩腳的事件給稀釋掉了,同事也不會為此埋怨你。

電影《雙子殺手》,亨利試圖改變年輕自己的命運,卻但人生哪那麼容易翻盤。很多時候,我們無法改變過去,除了惋惜,還有一個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在剩下的人生道路上,多做一些正確的抉擇。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4、

老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很多人往往把人生問題,歸結為入錯行、嫁錯人、選錯專業上。總是認為只有走好人生關鍵的那幾步,就可以改變整個人生,其實並不然。

如果你今天中了彩票,一等獎,五百萬。你未來幾年的日子或許過得很舒坦,但你能確保你會舒坦地過完一輩子嗎?在我們一生的命運中,最終的結局從來不取決於一兩個選擇。

過去是既定的事實,翻小賬並不能決定什麼,即使你坐上哆啦A夢的時光機,回到過去,改變了曾經最讓你後悔的選擇,誰又能保障,今後的生活會變得更好。

想改變現狀,不是吃後悔藥那麼簡單,而是需要你改變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行為方式,從而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調整自己的系統,才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5、

當年大文豪毛姆,一心想當一個戲劇家,但他的文學之路,並非暢通無阻。在寫戲劇的前十年裡,他一直在吃閉門羹。不是經紀人不能幫他找到好的劇院,就是演出後沒有太大的反響,只能草草收場。

命運給你關上一道門的時候,會悄悄給你打開一扇窗。毛姆在成為劇作家的路上,他試寫了幾篇小說,反響不錯。經紀人奉勸毛姆,可以先寫小說,來提高知名度,再進攻戲劇界。

電影《雙子殺手》,妄想改變過去,卻忽略了“大數定律”

在轉戰小說界後,毛姆依舊筆耕不錯,創作了不少優秀的作品,在文學界有了立足之地後,毛姆又將心中塵封的戲劇,一一寫在了筆上。戲劇《弗雷德裡克夫人》,成為了他打開戲劇界的一把鑰匙,不久他就被冠以“英格蘭劇作家”的稱號。

待我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之後,就要擁有為之堅持的信念和勇氣。十年、二十年,只要是高效率的投資,總會有回報的那一天。不要再妄想改變過去,正視未來才是正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