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生減負反成“加碼”家長親自上陣留作業“加餐”

【訊】近日,中國各地都在推進中小學生減負工作,時不時能見到一些新舉措出臺。從嚴控課堂時長、校內考試次數,到整治校外培訓,再到減少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減負“武器庫”裡東西越來越多。看上去每一項舉措都有助於減負,但實際情況是學生的負擔有增無減,家長們得花更多時間輔導孩子作業。

中小学生减负反成“加码”家长亲自上阵留作业“加餐”

自2019年3月起,河南省新鄉市在中小學開展“四點半課堂”活動。下午放學後,學校組織教師對有留校需求的學生進行課業及藝術、科學等方面的輔導,滿足學生課後學習及興趣愛好的需求。圖為10月15日,新鄉市育才小學明德校區的學生在課後寫作業。(圖片來源:新華社)

作業釘不住青春期的躁動

綜合北京《中國青年報》、《人民日報》4日報道,上週,初二學生沈峰(化名)刷新了自己的熬夜記錄。因為週四要考地理,沈峰週三晚上11時許完成作業後,又複習地理兩個小時,上床睡覺時已經是凌晨1時半。第二天,頂著兩個黑眼圈上學的沈峰第一次考出了比同桌高的成績。

從初二年級開始,沈峰的作業多了起來,然而青春期的降臨,讓沈峰就像屁股上長了釘子,在書桌前怎麼也坐不住。

被作業拽住沒多久的沈峰“每隔20分鐘、半個小時他就要從房間裡出來一次,或者吃點兒水果,或者上個廁所,更多的是在家裡踢足球,有時候是帶幾腳球,情緒來了甚至來一腳抽射,不久前家裡用了10年的掛牆電視被他踢壞了……”沈峰的母親劉湘說。

青春期的孩子在生理上、心理上面臨著急劇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他們的情緒容易波動,再加上巨大的學業壓力,他們的情緒隨時可能爆發。

雖然教育管理部門對中小學生的書面作業量有嚴格的控制,明確規定初中生的家庭作業不超過1.5個小時。但是,初中生寫作業時間多已經是一個很常見的現象。沈峰不是唯一一位因為寫作業而熬夜的青春期孩子。

中小學生作業太少?家長來“加餐”

《廣州日報》4日報道,近日,有地方“小學生晚上9時後可拒絕完成家庭作業”的消息衝上微博熱搜。無論是為了預防近視,還是出於減負的初衷,紛紛都拿家庭作業“開了刀”。

家庭作業要限時,部分家長表示歡迎。有家長提議,教師應針對每天的教學內容佈置作業,但可以分為必做和選做。必做部分最好不要佔用太多時間。

也有家長表示了自己的無奈:孩子校內的作業量不夠,減負下老師也為難,對家長也是挑戰,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一樣要面對小升初、中考、高考的壓力。

“學校必要的作業佈置少了,我肯定會給孩子‘加餐’的。”廣東省廣州越秀區一位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李女士告訴記者,她兒子所在的班級已經不再佈置家庭作業,於是家委會商量著成立了專門的“佈置作業工作組”,家長們輪流值班佈置作業,值班的家長確定好家庭作業後,會將作業文檔發到家長微信群裡。考慮到語文的重要性,再加之小學階段孩子們記憶力相對更好,作業內容以語文識記為主。

開放性作業、體育作業或“值得擁有”

同是家庭作業,有些家庭作業卻深得家長喜愛。今年暑假期間,張女士發現廣東天河區有小學的家庭作業是閱讀歷史相關書籍並寫出自己的讀後感,她覺得這類開放性的作業對於孩子來說不是負擔,孩子“值得擁有”。此外,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不錯的選擇。

體育家庭作業也是家長們口中的一個高頻詞彙。

廣州市教育局、廣州市衛生健康委等七部門近日聯合發佈《廣州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鼓勵學校每天佈置適量的體育家庭作業;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確保節假日學生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體育運動。

“孩子能否完成體育家庭作業與家長的重視程度緊密相關。”家長劉女士介紹,今年暑假她家兒子就已經有了體育家庭作業,學校要求每天登記“打卡”,內容包括跳繩、仰臥起坐、體前屈等。剛開始時,她每天都能監督孩子做完,有時為了鼓勵孩子家人還陪著孩子一起做。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人就有些懈怠了,孩子每天體育作業的質和量都大打折扣。

媒體:減負的功夫要花在提高課堂效率上

《新華每日電訊》5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中小學生減負,必須先弄清楚什麼是“負”。減負要減少的是不必要的重複作業練習,如果只減少課堂時間,減負很可能變成“減學習質量”。學生無法對上課內容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將不得不通過“題海戰術”達到熟能生巧,減負自然會變成“增負”。

評論稱,減負的功夫,要多花在提高課堂效率上。家庭輔導和課外培訓本只是學校課堂學習的補充,但在不少學校,真正能通過課堂教學和少量作業就能讓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老師並不多。

據新華社報道,甚至有個別老師故意“課上不講課外講”,這也就難怪家庭輔導和課外培訓會“喧賓奪主”。必須明確,減負是給學生減,不是給學校和教師減。如果學生們放學後還在補課,學校和教師都該反思:要是能在教學效率上多做些“加法”,可能學生們就可以在學業負擔上真正做“減法”了。(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