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四十而不惑”這句話出自《論語》,意思是人到了40歲,對於生活就不會充滿無知和困惑,對於人生拿捏得清楚、明白。

也可以認為,到了40歲,人就沒有什麼顧慮和疑惑了。

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所以說,人到了40歲,該想開的要想開,該放下的要放下,除去心靈上的負擔,才能活的瀟灑自如。

臨濟宗的繼人星雲大師,對此表示:一個人有禪定的修養、禪定的功夫,他的心很寧靜,不會輕易受到影響。

不為外境左右,這就是靜心的功夫。

兩個字——靜心。

靜心方能自在輕鬆,靜心方能智慧橫生,靜心方能致遠。

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靜心,讓我們遠離一切煩惱

知名主持人楊瀾,曾說過:幸福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是從我們心裡長出來。

有時候,我們焦慮、煩惱,變得情緒失控,往往不是因為事物本身,而是我們對於事物的看法,當內心被慾望和偏見佔據時,則看什麼都會不順眼。

煩惱的根源不在於事態本身,而在於我們自身。

當年,六祖惠能大師來到廣州傳佛法時,外面風吹幡動,兩個小僧為此而爭執不下,一小僧認為是風動,另一小僧認為是幡動。

最後六祖大師前往告知,並非風動也並非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動。

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心一動,則萬象皆生,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貪嗔痴緊隨而來,煩惱滋生;

心若能靜,保持波瀾不驚,靜看外境,或幡動或風動,自然能夠見分曉。

心靜則明,心境則安。

靜心,方可讓我們專注如一

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指出,一顆不能靜下來的心,會經常氣妄念。

讓心處於“妄動”的狀態,一個念頭接一個念頭,想滾雷一樣不停地在我們心中炸響。

每天忙得不輕,卻一事無成,全然是因為心不夠靜,心不靜則處世不精,處世不精則無事可成。

唐朝的馬祖道一禪師,一生都在修習“即心即佛”,他的弟子大梅法常跟隨師父一起修習“即心即佛”,隱居於大梅山。

一日,馬祖大師派人前去詢問,使者說:法常,你一直在修習“即心即佛”,可是我聽說師父現在又開始修行“非心非佛”了呢?你該怎麼辦呀?

法常聽了,不為所動,說“我只知道‘即心即佛’,其他的一概與我無關。”

馬祖大師聽到使者的回覆,甚是欣慰。

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靜下來,專注於自己,明確自己,心方能穩如泰山。

正所謂“竹影掃階塵不動”,很多是是非非都是干擾你心緒的假象,我們要懂靜心、定心,才能在相關領域有所突破。

靜心

靜心是一種修煉,更是一種涵養,年過40歲,雖然不惑,但是仍要懂得靜心,人生才能輕鬆自如。

年過40歲,要懂得“靜養”自己。

星雲大師:人到40歲,若想活的輕鬆自在,不妨用這二字來修養自身

星雲大師 手寫 《靜心》 高清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