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黑話"

有人逛古玩市場,喜歡張口閉口說古玩行的“黑話”,想冒充一下內行,這哪行呢?反倒容易暴露自己什麼都不懂,然後就被古玩老闆順水推舟給宰了。雖然不需要靠“黑話”來充門面,但是古玩行確實有不少術語,如今一些常用的術語還是被沿用下來。

老古玩行的人講面子,要是一張口就說別人藏品“真的假的”,未免太直接,經常用術語代替。比如說這個瓶子是明代的,最常見的說法是“開門”,就是開門見山是真貨的意思,也可以說“一眼貨”,就是一眼看上去就是真的,還可以說“看老”、“到代”,就是說東西不是新仿品,是到了所說年代的真品。

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

1、荒貨。是指專門走街串巷,下農村,到處拾荒收購來的古玩。這部分荒貨是古玩市場的主流。但魚目混珠,真假摻半。

2、鬼貨。專門指盜墓人,挖掘盜竊古墓得來的古文物。因盜墓違法,這種貨一般不進入市場,多數是通過中間人買賣。

3、賊貨。是指由文物部門或私人手中偷來的古玩。量不大,真貨多。出價低,買了犯法。

4、新貨。指的是假古玩,現代仿造品。

5、一塊。可能指的是一百元,也可能是五百,一千,甚至是一萬!

6、水貨。有時候是指由國外走私進來的古玩,有時侯是指水坑裡出來的古錢,廣東人也稱濫品為"水貨"。

7、一個手指頭。跟"一塊"的情況大致一樣,隨機應變。

8、開門。指某一件東西毫無疑問是真"貨"。

9、開門假。與"開門"的意思恰恰相反,按指某一件東西是低仿品。

10、一眼假。同上。

11、瞎貨。假"貨"。

12、打眼。上當。

13、開眼。長見識。

14、掌眼。請某人給鑑別東西。

15、生坑。指剛剛出土的錢幣,一般鏽色鮮美。

16、熟坑。指出土時間甚長的錢幣,一般已熟透了,包漿與鏽色相混,腐跡類鐵錢,也叫"老生坑"。

17、包漿。指古玩表面的一層氧化物

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

要說這瓶子不

是明代的,是現代仿品,那就更得藝術點了,不然容易傷人面子。比較直接的說法是“看新”,這就等於直說東西是假的了,或者“不對”、“不開門”,稍微婉轉一點就說“不老”、“不到代”。有人想了,不到明代,那會不會是清代仿品呢?要是清代的,鑑定者會明說,因為這也是老東西,也有一定收藏價值,說“不到代”就等於說這是假貨。最含蓄的說法是“看不好”,這等於直接說“這是假貨”,可多數外行會以為對方不懂這一項。假如真的是對方因為自己知識不夠說看不懂,會繼續解釋幾句,說明確實是自己這方面知識不足,而上來撂下一句“看不好”就不吭氣的,意思就是說你這東西不對。

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

前一陣跟兩位古玩行內資深人士聊天,一個瓷器高手讓另一個玉器高手看一件明代龍形玉佩。玉器我還是有把握,一看就是新仿品,只是玉料做工都很唬人,算是高仿了,估計買來也不便宜。我不好說話,不吭氣等著,結果這位朋友看了足足半分鐘,來了一句“不理想”。這句話一出來我心裡就笑了,不理想?那什麼是理想啊?真貨就理想,假貨就不理想唄。物主作為資深古玩行家,居然沒聽出畫外音來,以為是說他的東西有瑕疵,然後這朋友從玉質和工藝上講解了幾句,物主才明白說著東西是假的,然後問我:“小李你看呢?”我當時就笑了,我說:“二位大哥,你們真是含蓄,我就不拐彎兒了,這個明顯是新的。”大家一笑了之,不過更多的情況下,說別人東西是新的,八成是要得罪人的。

有人總覺得一口黑話才顯得像行內人,這完全沒必要。有一次,一個朋友看我買了一個晚清的紅木鎮紙,說“沒包漿啊”。後來我才明白,他以為“包漿”說的就是油亮亮的表面。我就跟他說,包漿的意思是“表面舊貌”或者“老舊特徵”。那個紅木鎮紙沒怎麼被用過,自然不會油亮,但是從材質和工藝都能看出是老的。木器竹器有包漿,瓷器玉器有包漿,古籍書畫也有包漿,所以說包漿這詞概念比較模糊。至於說假貨反射出來的是“賊光”,真貨反射的是“寶光”,更是模糊概念。

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

說一個器物保存狀況如何,就說“品相”如何,精美值錢的叫“俏貨”、“尖兒貨”。說到青銅器和銅錢,還分為“生坑”和“熟坑”,也就是出土後沒動過手的和人為去鏽上油把玩過的。生坑的銅器自然是帶著鏽,熟坑的多數都油亮可愛。晚清民國那時候,收藏的目的是把玩欣賞,人們喜歡熟坑銅器。古玩商會找手藝人把出土銅器的鏽去了,上油打磨,做成熟坑,這樣價值更高。也正因為做成熟坑的過程破壞了銅器最原始的出土信息,破壞了銅鏽,讓器物變得更好仿造了,因此現在是生坑的比熟坑的貴,銅錢更不會天天拿手上盤玩,而是有專門的小袋子、小盒子和錢幣冊存放,珍貴錢幣更是要戴手套才能摸,因為手上出油出汗有可能損壞錢幣。

古玩行用“貨”和“東西”代替古玩,一說這東西如何如何,說的就是古玩,這是比較低調的做法,為的是避免隔牆有耳。為了防止樹大招風,在交易價錢上也會隱晦,比如有的地方叫100元為“一塊”,八塊說的就是800元。去古玩市場買東西叫“抓貨”,買了便宜貨叫“撿漏”,買了假貨和買得太貴,則叫“打眼”、“交學費”。還有一種說法叫“一槍打”,就是說想把這批貨一起包圓,這“一槍打”可以是賣家說,也可以是買家主動說,暗含的意思都是價錢可以再低一些,算是批發。

說說古玩收藏圈子那些

行內人有時候看似隨意的說法,其實是比較嚴肅的,比如有人問:“你玩兒點什麼啊?”這其實是很嚴肅的話題,問你主要收藏的品類是什麼,要自稱收藏瓷器,或者研究瓷器,那就顯得狂妄了,“玩兒”就是收藏的意思。古玩商把經營某一項器物叫“吃”,意思就是靠這個吃飯,也暗含了對此類器物有研究的意思。對於相熟的朋友,或者古玩商之間,買賣是看似隨意,但金口玉言,不能兒戲。比如朋友向我推銷一件古玩,會說“你拿了吧”,我要是認可就會說“我拿了”,或者說“包上吧”。假如是我主動想買,我會說“這勻給我吧”,對方要是願意出讓,會說“那你拿著玩兒去吧”。古玩行一般是現款現貨,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這樣最省事。假如自己覺得東西貴了,也不會說“這貴了”,而是會說“不太喜歡這樣子的”。真正的古玩行,既要公平交易,又要照顧情面,而賣假貨的會把客人伺候高興了,然後猛宰一刀。

從這些常用術語中可以看出,在真正買賣老貨的誠信古玩商之間,是充滿了客氣和信任的,這樣才能實現雙贏。人們在做古玩買賣中,在收藏,也在研究,需要互相切磋幫助,這樣才能共同進步,才能收藏到更多好東西,獲得更多樂趣。現在一些人總想著撿漏,不去學習,在古玩市場表現出來的就是不佔便宜不罷休,這是讓人討厭的,也是更容易上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