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世界“看中國”,習近平促成開放合作“良性循環”

(近觀中國)邀世界“看中國”,習近平促成開放合作“良性循環”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電 (記者 張蔚然 郭金超)“中國老百姓有一句話,叫作‘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在這裡我要說,中國市場這麼大,歡迎大家都來看看。”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開幕式上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時做上述表示。繼第一屆進博會之後,中國在本屆進博會再次向世界釋出“共享未來”的誠意。

邀世界“看中国”,习近平促成开放合作“良性循环”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開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題為《開放合作 命運與共》的主旨演講。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外界普遍注意到,本屆進博會的開幕節點值得關注。上週落幕的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了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問題並作出決定,這在中共歷史上屬於首次。決定已於5日全文公佈,其中提到很多關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舉措。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中國人民大學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王義桅、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研究部主任錢峰等學者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結合國內外多重因素考慮,習近平出席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至少蘊含以下深意:

——在四中全會部署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背景下,習近平就世界經濟與中國對外開放提出具體倡議、宣佈具體措施,不僅是對四中全會相關部署的細化與落實,亦是向國際社會表明,中國按照自身“時間表”“路線圖”推進改革開放,包括推進合作共贏開放體系建設的決心堅定不移。

——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不斷累積背景下,習近平宣示中國將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不僅展示了邀全球共享中國市場機遇、投資機遇、增長機遇的意願,也將進一步推動進博會成為全球合作的閃光點、聯通世界各國的合作橋樑,讓發展惠及更多國家和民眾。

——在國際合作面臨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挑戰背景下,習近平不僅列舉第一屆進博會以後中國所做的事情,表明中國“說出來的話都是要算數的”,更強調要“共同把經濟全球化動力搞得越大越好、阻力搞得越小越好”,這是以實際行動表明,中國不僅不存在一些人擔憂的所謂“承諾疲勞”問題,反而正為國際社會破除合作障礙注入更多確定性與穩定性。

邀世界“看中国”,习近平促成开放合作“良性循环”

資料圖: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與吉祥物“進寶”。湯彥俊 攝

“中國越開放,世界越受益。從進博會這一平臺可以看出,習近平正在以開放促成中國與世界合作良性循環的格局,進而為全球經濟的良性循環注入更多動力。這不是中國一家的事情,將惠及大家。”阮宗澤說。

著眼把全球市場的蛋糕做大、把全球共享的機制做實、把全球合作的方式做活,習近平提出三點中國倡議,分別是“共建開放合作的世界經濟”“共建開放創新的世界經濟”“共建開放共享的世界經濟”。他尤其提到,我們應該堅持以開放求發展,深化交流合作,堅持“拉手”而不是“鬆手”,堅持“拆牆”而不是“築牆”。他並指出,我們應該共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而不是搞知識封鎖,製造甚至擴大科技鴻溝。

“無論是‘拉手’‘拆牆’,還是不要‘製造甚至擴大科技鴻溝’,這些表態都切中了世界經濟面臨的痛點問題甚至癥結所在。當前國際上對所謂“脫鉤”論或“新冷戰”存在悲觀或猶疑觀望情緒,中國的三點倡議有助於為國際合作打破認知迷思、凝聚更多共識、營造更好氛圍。”王義桅說。

著眼“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習近平提出五點中國舉措,分別是“繼續擴大市場開放”“繼續完善開放格局”“繼續優化營商環境”“繼續深化多雙邊合作”“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

“在全球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主動擴大進口,釋放市場潛力,深化多雙邊合作,不僅展現對自身發展的信心與底氣,也將為世界經濟增長與合作、推進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貢獻。”阮宗澤說。

王義桅分析,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可從中國打造的開放新高地中獲益,尤其是創新驅動合作空間非常廣闊。

邀世界“看中国”,习近平促成开放合作“良性循环”

資料圖: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場館內部展區。湯彥俊 攝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宣佈的一些舉措已超出開放與合作的範疇,具有更高層次的戰略意義。他指出,中國將繼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將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的國家戰略,增強開放聯動效應。

“上述表態意味著,中國將追求更科學的總體佈局,讓多個國家戰略充分協調併發揮合力,包括統籌協調高質量生態文明佈局、城市文明佈局、高科技產業佈局以及城鄉一體化的社會治理佈局,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挖掘這些潛力的過程中,中國將最大限度形成開放聯動效應,給世界帶來更多機遇。”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張希賢表示。(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