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韜奮年譜長編(上下)》:犀利之筆鑄豐碑

他沒有武器,卻是一名忠貞於祖國的戰士。

1895年11月5日,在福建永安,一位一生投身於進步出版事業的先烈——鄒韜奮出生了。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少年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青年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中年

在抗日救亡的漫天烽火中,著名出版家鄒韜奮堅持在筆尖上戰鬥,即使被國民黨威逼利誘、甚至被捕入獄也從未停止過抗戰。“建設一個獨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國”是鄒韜奮患難餘生最大的心願。

在女兒鄒嘉驪的眼中,父親傾盡一生書寫的文字,始終都在為大眾說話:“是前進的、不是保守的;是奮鬥的、不是屈服的;是要以集團一份子的立場,共同努力來創造新的社會,不是替舊社會苟延殘喘。”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本書作者、鄒韜奮女兒鄒嘉驪

鄒韜奮的一生,是尋找真理,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民主政治奮鬥一生。

今天,手捧《鄒韜奮年譜長編(上下)》,走進鄒韜奮的精神世界,傳承毫不褪色的韜奮精神。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本書按年譜長編體例編寫,客觀、完整和系統地記錄譜主各個時期的生平歷史。正譜包括家庭生活、求學經歷、社會政治經濟活動、學術思想發展、個人情操、友朋交誼等,譜後附錄譜主逝世後的著作出版及紀念活動,並附有相關資料、參考文獻等。全書取材宏富,考訂細密,品評公允,是迄今為止最為翔實的關於譜主傳記資料的薈萃,對於展現譜主豐富多彩的人生,對於研究現代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新版前言

日子過得飛快,屈指算算,我離開工作單位已經二十多年。那時我還不到六十歲。按現在的說法,屬於中年,還有點活力,可以找點事做。

我思索,自己最需要的是想多知道一點父親韜奮的事。於是自己定位,先要調查研究,輯錄一本《韜奮著譯系年目錄》。沿著父親的足跡,跑舊書店、圖書館,討教一位位老同志,等等,做成一張張卡片整理成冊。1984年7月,交由學林出版社出版了。輯錄的副產品是編了一本紀念集《憶韜奮》,有40多萬字。198

5年11月,也是學林出版社出版。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兩本書出版,我的思想有了努力的目標。一步步走,先把手頭的資料一張張剪貼起來。一個人操作,剪貼功夫倒是整齊到位,只是進展太慢。

貴人來了。1985年10月,韜奮誕辰90週年前夕,我國新聞出版界、文化教育界的老前輩十二人倡議成立中國韜奮基金會。得到鄧穎超鄧媽媽的首肯。第一次理事會就決定要編輯出版《韜奮全集》。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從此,我不再是一個人操作,而是有組織作後盾。一個團體,有集體,有分工。剪貼資料除了我,韜奮紀念館的青年同志都參加了。還分別從幾個出版社邀請了多位資深編審,負責書稿編輯。努力了十年,1995年10月,上海人民出版社趕在韜奮誕辰100週年前夕出版了。

團隊活動結束了,幾位辛苦了十年的老編審,以高尚的精神,不計名利報酬,發揮專業優質工作水平,完成了這項文化積累的任務。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書出版了,在我心中卻留下一絲遺憾。問題出在我思想有障礙。事先統一在“全集”上,結果“全集”不全,真對不起不明真相的讀者。原因是對有些文章有不同看法。沒有人出面擔當,是收還是不收。我爭取了,沒有成功。最後是權力起了作用,不收。

為了未收進的原作不至散失,我想在《年譜》裡留下伏筆,便於有大家有興趣去查找。

順勢而上,以全集作基礎,有條件編一本《韜奮年譜》。這任務最後落在我肩上。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怎麼辦?從來沒有編過年譜類的書,更沒有獨立接受過這樣的重任。一位善良的知交找我談話。娓娓道來,給我鼓勁:行的,一個人,挑得起的,相信自己。好吧,上吧。這一上,1995—2005,又是一個十年。十年中有喜有悲。喜的是不斷從閱讀中得到《全集》外的信息。為了便於辨別,我在每條新條目前標一個〇。悲的是

1997年相依70多年的媽媽走了,剩我一個人,上海的家沒有了。那段近乎崩潰的年月是編年譜,讀韜奮的文章度過的。文章使我振作,給我希望。時隔不長,1999年,我的二哥又意外地走了。手足之情怎麼不悲痛?!同樣,是未完工的年譜編寫,是韜奮文章的精神幫助我平復心中的悲痛。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鄒韜奮兒子鄒家華題寫的書名

五年過去,聽說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策劃編一套系列年譜文庫,我這套書也有同志提名推薦納入。打聽推薦人,原來是曾經的同事,只是研究的對象不一樣。文藝出版社也支持,提前中斷版權,給我有了自主權。書稿交給出版社後,加緊工作,趕在韜奮誕辰120週年紀念前出版。比起初版,新版增加了新內容。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作者收到樣書後的題詞

歲月流逝,我也在編書過程中,從中年進入老年,甚至高齡。這篇前言是出版社提議的,勾起我的回憶,謝謝他們。不提議,不思考,不寫成文字,會淡忘的。

鄒嘉驪

2015年9月30日

《邹韬奋年谱长编(上下)》:犀利之笔铸丰碑

鄒韜奮先生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以筆為劍,戰而不屈”的精神,感召著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