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終結者:黑暗命運》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公路電影。

因為大部分鏡頭,都表現的是人物發生在路上的追蹤與反追蹤、追殺與反追殺。

當然,到了《終結者:黑暗命運》裡,之前的路上的打鬥已經不過癮了,因此,升格到空中與水中。這樣,海陸空的三個層次的打鬥層面都涉及到了,正如《速度與激情》發展下去,也是從陸上升格到空中與水中。好萊塢電影為了追求視覺驚奇,已經殫精竭慮到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了。

這構成了《終結者》系列的標配式結構。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這是《終結者》系列可見的外在部分,但《終結者》系列裡,還有一個更為關鍵的緊迫性的任務,就是在追殺過程中,還要忙裡偷閒地把筆墨放在刻畫人物上,這種刻畫的最關鍵的地方,就是要表現來自於未來的“保護者”與現在時空中“被保護者”之間實現情感的互動與互通。

可以說,外在的打鬥是電影表象上提供的可視效果,但在內層上,還要表現人物的心理對決過程中從對立到接受的轉換與嬗變。

這就要求電影在有限的時間長度裡,必須讓人物完成心靈的契合。

這實際上是一件非常有難度的工作,但《終結者》系列恰恰在電光石火的外在視覺衝擊過程背後,完成了對人物心理的舒緩有致的勾勒與描摹。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之前的1、2集相比,影片中展示時代的技術在不斷進步,比如來自未來的追蹤者對目標物的尋訪,反映了人類的科學技術的進步。

第1集中,未來殺手還必須通過電話薄來查明目標,第2集中,已經可以通過警察的電腦系統,查詢到目標物也就是小男孩的存在了。

而在《終結者:黑暗命運》裡,殺手是通過大數據來尋找目的物的。可見,當年的《終結者》系列並沒有超越現實,設想出一個真正接近於今天的未來。

尤其要注意的是,《終結者》系列中,還映射著對世界政局的影像化再現。比如,1984年拍攝的第1集,正是冷戰時代,電影裡對未來是悲觀的,正如《星球大戰》裡的悲觀一樣,這種悲觀表現在:一是對核戰爭的預期,二是對人工智能的憂慮,這兩個來自於人類內部爭鬥與人類的科技進展的預測,籠罩與覆蓋了《終結者》系列的整個大背景。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在1991年拍攝的第2集中,帶有更為明顯的冷戰思維。影片裡交待,當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識後,開始向人類發起攻擊,並向俄國發射導彈。

小男孩有一點不解,問:為何打俄國?他們不是摯友嗎?

言下之意,就是毀滅人類的人工智能“天網”與俄國是一丘之貉,電影裡按照冷戰思維口徑,給予了《終結者》系列裡終極兩大人類的威脅即核彈與反叛的人工智能,確定了是類屬於敵人的陣營的。

然後終結者給予了答案:“天網知道俄方的反擊可消滅它的敵人。”

在第2集的思維裡,天網是通過激怒俄羅斯而挑起了人類的核戰爭,因為天網是寄生在美國的電腦上的,所以,天網攻擊俄方,可以此引發俄國的核武器攻擊,打擊它自身寄生的美國。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而到了相隔第2集28年的《終結者:黑暗命運》中,冷戰意識已經不存在了,但是,電影裡出現了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之爭,在電影裡特意現實性地展示了偷越美國、墨西哥邊境的驚心動魄場面,可見,《終結者》系列始終關注著世界性的當然更是美國的焦點性問題,並融入到電影的情節交鋒線上,所以,美國電影裡始終在不斷與不停地輸出它的主旨意識,體現出它的一種焦慮性存在,以迎合觀眾的心理感應。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卡梅隆對錶現人物的心理互動,有著相當的經驗。比如在《泰坦尼克號》中,在沉船之前的有限的時間段裡,表現了兩個素昧平生的一對男女迅即地捲入到情天恨海的情感激流之中,演出了一幕感天泣地的愛情悲情曲,不能不說卡梅隆對情感戲深諳要詣。

在《終結者》系列第1集中,未來戰士與反叛者首領的母親莎拉在短時間內迅即建立情感,直到情定瞬間,珠胎暗結,這種迅猛發生的情感流程,幾乎與《泰坦尼克號》的情感生髮有著一樣的狹窄的空間與時間,但《終結者1》卻表現得恰到好處,給人以很強的說服力。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第一集劇照

尤其是在表現莎拉與未來戰士情感突破性進展的段落時,電影拿捏得非常精緻,從中比較一下,可以看出卡梅隆都走的是一樣的路數,那就是他都突出了女性的主動性。

在《泰坦尼克號》裡,露絲在讓傑克繪畫自己的裸身形象時,是她主動提出要求,並且說:要按自己的要求來繪畫,鏡頭裡的傑克目光閃爍不定,但也帶著童稚的天真無邪,是露絲的主動獻身才使兩人的情感火山一樣爆發。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第一集劇照

而在《終結者1》裡,電影裡對未來戰士與反抗軍首領母親之間的愛情也十分講究程式化的遞進。開始的時候,當未來戰士把莎拉帶上車,意圖逃避殺手追殺的時候,莎拉是抗拒的,甚至咬得未來戰士手臂流血。他講述了他派回來的原因,兩個人的關係處於和緩的進展中,這時警察把兩個人抓入警局,而殺手追殺而至,警察無能為力,未來戰士帶著她四處躲避,這個情節說明警察已經無法保護她的安全,而他也通過他的英勇行為證明他是一個合格的保護者,初步贏得了她的信賴。兩個人躲在橋下談起未來的社會,未來戰士提及莎拉的兒子給他的一張照片,兩個人因為有著一個共同的相識而心靈層面有了契合的跨越。當黎明到來,她已經伏身在他的懷裡,同命運、共患難且有一個共同的精神人物夾在他們之間,融洽了他們的關係。當他們進入一間賓館之後,愛情也就很自然地生髮了。而這份愛情的起源,是由她主導的,在影片裡,我們看到,莎拉主動問及他有沒有意中人,也道及自己一直顫抖不已,其實在暗示自己渴求保護,但未來戰士一直如同榆木腦袋,無所表示,莎拉走進他身邊,直接一吻示愛,然後兩個人如同烈火焚身,步入愛河。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第一集劇照

《終結者1》裡兩個人的愛情伏線基本走的是從開始的疑忌到後來的信任再到愛意萌生,電影收放自如,開闔有致,既有惡劣的環境促成了他們的情感萌生,同時,更在於他們擁有著一樣的對反抗軍領袖也就是莎拉的兒子的共同愛意,很自然地使他們達到了色授魂與的靈與肉的雙重交融,完成了電影的愛情線索步入巔峰狀態。

這樣的速配式的愛情表現,可以說與《泰坦尼克號》中的同樣的愛情路程如出一轍。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第二集劇照

在《終結者2》裡,則重點表現了終結者與小男孩之間的情感互動。小男孩相對而言,精神世界是簡單的,只要這個世界上有誰對他好一點,他就能夠立刻奉獻出他的真心。所以,當終結者聲稱是來自於未來保護他的時候,他立刻對這個保護者產生了極大的好感。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第二集劇照

而同時小男孩也用自己的影響力,對機器人終結者的精神設置產生了影響,開始的時候,終結者不苟言笑,小男孩讓他從學習笑容開始,增添人類的情感維度,而小男孩對他的最大的改變,就是吩咐他不要濫殺無辜,之後,終結者一直恪守著這一更為人性的戒律,在他氣勢洶洶大開殺戒的時候,並沒有傷到無關人員的要害處,可見,人與機器在他們的相互影響中用自己的價值觀干預了對方的既有準則,也體現出《終結者》系列一貫不甘示弱的對人性的內心精神的刻畫。

在《終結者:黑暗命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精神的相互影響放置在丹妮與格雷絲之間。丹妮作為一個墨西哥的平凡女孩,是在猝不及防之中被神諭式的預言,宣告她具有被保護的價值,而這個決定保護她的人,正是未來的她自己,而穿越時空執行這個命令的人,就是格雷絲。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最初的時候,就連丹妮本身,也無法想象自己會擔負著未來的拯救世界的使命,但是她在一路逃亡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決斷能力與那種甘願犧牲自己的精神氣質,卻使從未來曾經見過丹妮身為領袖的精神氣韻的格雷絲感佩不已,完成了兩個人在精神上的匹合。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相對於第一集裡的愛情的磨合,第二集裡的兒童的善意影響,再到《終結者:黑暗命運》裡的兩個女性的精神激勵,卡梅隆參與制作的這三部電影裡,可以說涉及到人的一生中必須碰到的三個維度,闡述了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蝴蝶效應”,這就是男女愛情迸發(第一集主題)、兒童親情渴望(第二集主題)、與事業友情互補(《終結者6:黑暗命運》主題),因此,看起來具有系列劇特徵的這三部影片,更像是卡梅隆對人生的一次獨特的影像解讀,背後隱含著他對人生的必然要觸碰到的三種情感的生髮、碰撞與交融過程的形象化演繹。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從這個意義上講,從《終結者》系列第1、2集到《終結者:黑暗命運》裡,貫穿著卡梅隆各有側重的對人間情愫的深度思考,《終結者:黑暗命運》看似採用了這一系列的慣用元素,但本片所探討的人間互助式友情的演繹卻是卡梅隆對這一題材的獨到發現,因此,我們可以說《終結者:黑暗命運》體現出了它自己的標新立異的價值挖掘與開掘。這才是卡梅隆撇開3-4集,打造《終結者:黑暗命運》的原因。

《終結者:黑暗命運》與前2集濃縮了卡梅隆對人生三種情感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