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小資金到底要不要上槓杆?

炒股小資金到底要不要上槓杆?


最近很想上槓杆,希望大佬們同時回答我如下問題

1、名人對槓桿的看法?

2、應不應該上槓杆?

3、如何上槓杆?(年輕剛上班沒幾年,銀行借不來錢)

4、目前本金30萬,長期年化收益能做到30%以上,但是中間有較大波動。適不適合上槓杆?

吾知講乜

奉勸慎用槓桿。也許有成功利用過槓桿的人,但更多的會是失敗者,如果能常常利用槓桿成功,那現在馬雲的資產早已不是中國第一了(但你聽說中國有人因為炒股上了福布斯了嗎?)。如果有能力,自然用不上槓杆,如果沒能力,槓桿會加大你的傷害。

兄弟,有30萬慢慢的一步步走也可以實現財務自由的,別想著大步前進扯著蛋了。你可以笑我現在膽小如鼠,雖然我像你這個資金的時候,膽量還是挺大的,這十多年的投資生涯裡沒使用槓桿,估計這十多年下來平均倉位不超過6成倉,但也足以實現財務自由。今年收益不足10%,但依然整天樂呵呵的像傻子一樣。

熊貓不回撤

槓桿弊大於利。如果三十萬是你的全部心血。再賺三十萬並不會對你的人生帶來多大的改變。而一旦失去這三十萬,會讓你有失去一切的感覺。

為什麼要用對你很重要的三十萬去博對你並不那麼重要的三十萬。當然,如果家裡有豬就當我沒說。

飛花逐月

高處有個東西,你夠不到,爬梯子上去夠到了,梯子就是槓桿。爬高當然有風險,但人和動物的最基本區別不就是會使用工具麼?

所以說,用不用梯子,用多高的梯子,完全取決於你的進化程度。小馬過河,旁人無權置喙。說槓槓沒風險或者教條地妖魔化槓槓都是不可取的。

資水

金融就是槓桿的遊戲,當然應該上槓杆。但投資水平有四個等級,看對,做對,滿倉做對,槓桿做對,是不能跳的,每兩個等級之間都差著一位徐翔,這些年特別深刻地理解這點。

以你30萬的資金,再怎麼說年化30%,都做是高估了自己,你應該還是看對,最多是部分做對階段,離槓桿做對還有很長距離。但我認為已經可以嘗試操練各種槓桿工具了,為以後做準備。

jako

其實我被能保證長期年化30%嚇怕了。

魔雞

一直在玩支付寶猜漲跌,早盤收市如果大漲大跌我會押200,小漲小跌會根據本期已累積的盈利情況押50或100,橫盤方向不明押20,這樣下來每期我都贏。槓桿也是同理,使用槓桿利大與弊,關鍵要會用。

上多大槓桿要評估風報比和最大回撤,如果是無風險收益,我會有多少槓桿上多少,像樓主30萬本金,預期收益30%,如果最大回撤低於10%,建議上兩倍槓桿,最大風險發生是本金回撤20%,完全可以接受。

另外,年輕就是本錢,人生能有幾回博,槓桿有利於小資金快速做大,資金坐大了則會求穩。

觀道

我非名人,對你的問題,我做倒敘回答。

30萬本金 30%年化收益 有大波動。如何減少回撤才是你目前應該關注的關鍵問題。否則槓桿你上了就是暴漲暴跌,即使你運氣好翻三倍 某天槓桿也會讓你直接清零。

如果你解決了回撤問題 你就不會糾纏於上不上槓杆了 因為穩定收益率會讓你非常舒服。自然槓桿會找你。

否則你找槓桿只會讓你睡不著吃不香漲狂喜跌就沮喪抑鬱,甚至傷身。

jetren

我覺得必須要上槓杆,對樓主你的30萬本金來說,10年10倍是沒意思的。

10年之後300萬,20年之後3000萬,考慮到通貨膨脹,意義不大。你必須要儘快完成原始積累。

各行各業都能上槓杆,為什麼股市就不能上槓槓?至於失敗,各行各業都能容忍失敗的風險,為什麼股市就不能容忍失敗的風險呢?

我以前有個員工,結婚之後,和他老公借了100多萬出去開超市。。我在銀行辦業務時候也見到過抵押父母房子出去開超市的年輕人。。。浙南有好幾個縣市都流行出去開超市,連雲南貴州都很多浙江人開的小超市,有成功也有失敗的。

我有一個校友,他股市就是上槓槓的,七八年取得了50幾倍的收益,完成積累之後才卸下槓槓的,他在集思錄也發過一個帖子,因為超出了太多人的認知,自然受到了太多質疑。

螞蟻也是肉

樓主現在二十多歲,本金30萬,長期年化收益能做到30%,二十年後人到中年,本金變成五六千萬了,60歲退休時本金變成十多個億了,沒必要槓桿賭命去。

超弦資本

最近想上槓杆了,應該是賺錢了或者是看別人賺錢了,或者是說聽說別人槓桿賺大錢了,最後就是自己錢的本金少,想快點賺錢的心理心態。

問題1,名人完全沒必要用什麼槓桿,本金夠多了,只有機會確定性,或者是能套利的時候才會考慮點槓桿,是一點槓桿,而不是大槓桿。

問題2,通常來說,普通人還是不能用槓桿,因為對槓桿的把控很難,別看一時爽,但你能持續的保持不踩雷麼,很難,當然了對於確定性的情況,上槓杆的風險也不大,而不會的,就算是買國債風險也大,核心是上了槓桿,你虧了的承受得起,而且對自己有巨大的把握,而不是想當然的。

問題3,上槓杆的方式方法很多啊,最好的就是房產的3倍多槓桿了,低波動的,利息也低,但首付和持續還貸是個問題,還有就是現金購買資產類的,上槓杆也有期貨,期權等情況,融資利息比較貴,對於信用卡套現而已,很容易忘虛脫了。

問題4,本金30w,收益30%,但波動大,其實對於槓桿而言,波動大就是風險,當然還得具體情況而定,30%收益還是很高的,通常資產性收益年化平均為10-15%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你的2-3倍的槓桿,波動50-30%那就虧完了,普通人很難掌控,建議你適度的把收益率降低點,通過增加時間和本金來積累財富更加的穩定。

zaqscxzse

有位投資大師說過天上掉錢的時候要用大盆去接,而不是用湯勺。

長期年化收益能做到30%以上肯定應該上槓杆,盈利的情況下通過槓桿放大收益是很好的策略。

我大部分的收益都來源於2015年牛市的高收益,而能獲得高收益是因為從2013年就開始上了高槓杆的倉位,但因為是持有股指期貨,並沒有享受到2013年小盤股暴漲的盛宴,一直熬了一年多,到2014年下半年整體牛市才來臨。

是不是上槓杆要看處於什麼位置,目前的點位又到了適合上槓杆的時間段。

在低位通過槓桿增加持倉,高位獲利了結,以一年為時間段看待行情,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當以十年為一個時間段來看待行情,一切都是確定的。

現在能辭職職業投資也是因為上槓杆,如果不上槓杆我的資金量應該只有現在的20%-30%。

最後總結一下上面說的兩個要點,一,天上掉錢的時候要用大盆去接,而不是用湯勺,二,當以十年為一個時間段來看待行情,一切都是確定的。

leichaoqun12

這個絕對沒有標準答案,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個哈姆雷特。

是否上槓杆絕對屬於見仁見智的問題,關鍵要去考慮到幾個關鍵要素:

第一,你的策略回撤如何?波動多大?不同的策略穩健性不同,波動程度不同,最終導致爆倉的前提條件不同。

第二,你的策略歷史回撤和未來回撤的相關性?過去回撤小不代表未來回撤小,那麼最悲觀假設的情況如何?

第三,你的客觀風險承受能力如何?非理財性收入佔比,年齡,家庭收入結構等;

第四,你的主觀風險承受能力如何?虧損多大幅度可能睡不著,股市跌到低點心情如何是否影響生活,投資標的的研究程度如何。

第五,你對財富的慾望多大?槓桿資金成本高低?目前投資機會的大小(五年一遇,十年一遇還是一輩子難遇?)什麼時候卸掉槓桿(提前一定要想清楚)?

第六,需要強調的是:無論賺多少錢,只要一次爆倉意味著歸零,所以慢有慢的好處;另外加槓桿會上癮,進得去出得來嗎?

槓桿是把雙刃劍,僅僅是放大波動而已;如果你的投資能力足夠強,你根本不需要槓桿;如果你的投資能力不夠強,給你槓桿又有何用,只會加速破產。

天道忌巧

金融投資市場是大多數人易犯錯誤的市場,新手死在追漲上,老手死在抄底上,高手死在槓桿上。

人性的弱點,貪嗔痴疑慢,五毒害人不淺。無法壓制,也無法克服,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儘量避免少犯這個錯誤。市場進入衰退期,這個時候,就算是高手,在這階段不虧都不錯了。

人性弱點在這個階段會無限放大,從你貪婪的那一刻開始就種下的惡果。接著你就會害怕,被傷的遍體鱗傷,導致你懷疑你的模式,是否對?你的資金曲線圖,也開始大大幅度波動。從而變得懷疑人生?懷疑自己。進入一個惡性循環,最後誤入歧途!

根據市場階段不同,對應的策略自然不同,能在不同階段,形成一個好的系統的交易員,必然是在市場已經經過千錘百煉!自己的系統已經優化過無數次。模式已經也已經錘鍊上萬次,爐火純青!在應變中自然優於其他交易者。

而初入市場的交易中,在經歷幾次週期後,以為把握了市場運動規律,便開始放手交易,在應變中,以上五毒伴隨,交易變形,大起大落。熟不知市場是一直在變化,但其本質沒變。所以會發生打破認知的時候,讓你變得無所適從。當市場給出進場信號時,自己卻還在懷疑自己,不敢進場。這種錯誤是何等的低級。

假如你上了槓桿,你的貪嗔痴疑慢,五毒將迅速放大,你被消滅,只是 遲早的事。

阿彌陀佛!

打新交朋友

槓桿或不槓桿 這個和分散還是集中,左側還是右側等等都是一樣的問題,以前也困惑過我,實際上答案在於對自我的認知和符合度。和自己性格和能力相匹配的就是對的。

另一個層面就是看你原來交易的品種和方法有關係。某種品類和方法固有的風險是由本身決定的,個人的能力是沒法規避的。

人不輕狂枉少年,對於一般的人我都是建議慎用槓桿,但萬一你是萬中無一的天才少年呢,還是一切要結合自己。

kongl

上槓杆很簡單的理解,就是放大器。你真牛逼你的牛逼被放大了,你假牛逼,你很快就掛了。

某球老大也說過,人無槓桿不富,馬無夜班不肥。

為什麼大師們不支持上槓杆,因為牛逼的人確實少,何必讓你誤入歧途(他們自己都是上的槓桿,多數用了別人錢的)

我覺得投資就是滾雪球的過程,先從小滾大,積累認知和自信,當你有了n年連續的盈利,當你有了自己做交易背後邏輯的洞察,當你有了那份不需要問別人是否該上槓杆的自信,這時候上槓杆永遠不會算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