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為不止為對抗蘋果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為不止為對抗蘋果

11月1日,谷歌宣佈正式收購知名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

谷歌21億美元收購可穿戴設備品牌Fitbit

據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對外發布的聲明顯示,其以每股7.35美元(總價約21億美元)現金的價格收購了可穿戴設備廠商Fitbit。由於市場監管機構還需要對此項交易進行審核,所以預計併購要等到明年才能最終完成。

Fitbit成立於2007年,是可穿戴市場最早一批的開拓者,其目標是“使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更健康”。

2009年,Fitbit對外發布了第一代Fitbit Tracker產品,並在美國掀起了一股運動健身的熱潮。2015年,Fitbit開始謀劃上市。據Fitbit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 Fitbit 2014年在健康運動追蹤產品市場裡的市場份額高達 68%,當年的收入增長更是高達 175%。

2015年6月19日,Fitbit正式登陸紐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上市的可穿戴設備公司。高光時刻,Fitbit估值一度高達62億美元。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蘋果Apple Watch在全球範圍內發佈,以及小米、華為等在可穿戴市場的發力,Fitbit在穿戴市場遭遇了重擊。據IDC公佈的2019年Q1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場報告顯示,小米手環系列以530萬臺的出貨量登頂全球腕上可穿戴設備市場第一,蘋果則以460萬臺的出貨量位居第二位,華為以390萬的出貨量排名第三。Fitbit的出貨量為290萬臺,市場份額僅為5.9%。

雖然中間Fitbit也有過調整,只不過效果甚微。在蘋果、華為、小米等巨頭的衝擊之下,它始終未能扭轉局面。

進入2019年,Fitbit的日子更是難過。據Fitbit 2019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調整後虧損高達3600萬美元,智能手錶業務營收同比大跌27%。

如今,Fitbit能以21億美金的價格出售,也算是一個不錯的結局。

谷歌收購Fitbit為哪般?

對收購Fitbit一事,谷歌設備和服務高級副總裁 Rick Osterloh的說法是,購買 Fitbit 是“一個向 Wear OS 進行更多投資並向市場推出 Google 製造的可穿戴設備的機會。”。

Rick Osterloh的表態暴露了谷歌欲進軍可穿戴硬件設備的野心。2014年,谷歌首次對外公佈了基於可穿戴設備的Android Wear系統,並一直開放給第三方硬件廠商使用。經過多年的不斷升級和改善,Android Wear已進化為Wear OS,但這麼多年過去,谷歌還沒有自己的可穿戴硬件品牌。

收購Fitbit,或是谷歌推出自家可穿戴硬件設備的開始。

可穿戴智能硬件對谷歌來說還有另外一個價值,那就是成為其“環境計算”的重要模塊。

近年來,谷歌一直在推進“環境計算”體系。環境計算(ambient computing)指的是,利用各種智能設備,對用戶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場景進行全面覆蓋,提供從資訊到購物,從娛樂到工作的多層次、多方位服務,從而讓谷歌“無處不在”。

迄今為止,谷歌通過推出 Pixel 手機、筆記本電腦 Chromebook/Pixelbook、Nest 家居設備、無線耳塞 Pixel Buds、智能音箱 Google Home 等多款硬件產品,已經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對用戶生活、工作場景的覆蓋,讓他們在各種場景下,都能使用谷歌的瀏覽器,享受到從搜索到地圖、從Gmail到照片的多種服務。但是在可穿戴設備這一塊,谷歌仍然存在短板,尤其是在銷量巨大、極受消費者喜愛的智能腕錶方面,谷歌至今仍然未能佔據一席之地。而對Fitbit的收購,將直接補足谷歌在可穿戴設備上的硬件缺口,真正完成環境計算的“拼圖”。

不止為對抗蘋果

自谷歌宣佈完成對Fitbit的收購後,不少評論稱其主要是為了對在可穿戴市場的強勢蘋果。不過璽哥認為,谷歌收購Fitbit的目標不止是為了對抗蘋果。谷歌通過收購Fitbit進軍智能手錶、手環市場會更容易,但那只是收購的一部分。

當前,可穿戴設備早已獲得市場的認可,且蘋果、三星、華為、小米、vivo、oppo等大廠在可穿戴領域都早就做了規劃佈局。

以目前可穿戴設備領域市場排名第一的小米為例,在其最新公佈的AIOT戰略中,雷軍一直在努力將可穿戴設備打造為IOT時代的“中心入口”。以小米今年發佈的小米手環4為例,它擁有更強勁的配置,更豐富強大的功能,從植入小愛到加入支付寶掃碼支付功能,從NFC到多信息提醒,雷軍在努力提升手環的使用頻率,豐富手環的使用場景。手環可以不再是手機的附屬設備,它有了更大的價值,逐漸成為用戶“中心”。

另一大巨頭華為,則構建了著名的“1+8+N”的IoT大戰略。在這個戰略中,華為將以統一標準的底層鏈接技術,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並通過可穿戴設備等途徑,對用戶的生活、工作場景進行全面覆蓋。可見,華為小米和這兩大廠商早就對可穿戴市場“虎視眈眈”,在他們的IoT大戰略中,都把可穿戴設備視作IoT體系的智能中樞,並對其投入巨量資源進行研發。

而且,隨著5G和新材料、新技術的發展,可穿戴在未來的形態將更加多樣化、輕量化、無感話。相比今天的尚不夠“輕量、無感”的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更具未來感,也更具發展潛力。

話說,雖然谷歌擁有Wear OS,但它想要在可穿戴市場站住腳跟並不容易。畢竟,蘋果、華為、小米誰都不是好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