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強鎮帶村”?肇慶廣寧螺崗鎮這樣幹

如何實現“強鎮帶村”?肇慶廣寧螺崗鎮這樣幹

清晨,面積超過300畝的廣寧螺崗鎮百香果種植基地上,果農忙碌地為百香果修剪枝葉;下午,位於黃泥坑村鄉村小溪忘憂樂園遊人如織,遊客或漫步於綠島間,或在親水平臺嬉戲;晚上,螺崗鎮勝利之花廣場上,大爺大媽們伴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

“硬落實”加上“軟環境”,“好風景”加上“好民風”,廣寧螺崗鎮生氣盎然,“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去年以來,廣寧縣充分發揮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示範鎮書記項目“強鎮帶村”作用,結合螺崗鎮實際,圍繞“破解五大難題、打造一山一水一鎮一業”,全力把螺崗建成綠色生態山水竹鄉農旅小鎮。

如何实现“强镇带村”?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
如何实现“强镇带村”?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

村民自願讓地

黨建引領化“阻力”為“推力”

螺崗鎮龍田裡村的勝利之花廣場繁花似錦,從前的小水塘被村民改造成流水潺潺的村間小景,併為其命名“故鄉水“,廣場附近鄉村旅遊驛站、汽車客運站及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

如今,該村已成為螺崗鎮鄉村旅遊的重要展示窗口。很難想象,一年前這裡還是60多間破爛不堪的豬欄牛舍、柴房農舍,四處泥濘。更難想象的是,龍田裡村62戶村民無償讓出豬欄牛舍、閒置空地近6000平方米,這樣才成就了眼前的各個設施。

起初,村民對該項目還保持懷疑態度,這時候村長張飄芳發揮黨員帶頭作用,拿著項目效果圖對村民說:“現在縣裡要把我們村搞得那麼漂亮,力度是史無前例的。我們為什麼不支持?”他率先無條件讓出3間、約90平方米的草房。此後,村民們漸漸跟隨著村長的腳步,紛紛為村裡建設讓地。

龍田裡村是螺崗鎮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解放思想、提高基層黨組織戰鬥力是做好開局工作的第一關鍵。“螺崗鎮鎮委書記羅火玲告訴記者,鎮裡的幹部多次走訪調研,與村支書幹部、黨員代表、群眾交談,談通談透,動員全鎮上下把思想行動目標統一到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決心改變螺崗落後現狀。

在鎮黨委和各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群眾積極支持參與,主動組織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螺崗墟鎮、城中村及周邊村莊破危舊泥磚房、廢棄豬牛欄、廢棄糞廁等共1952間共31500多平方米,為書記項目工程建設提供用地23500平方米;清拆違章建築物61間,亂掛廣告牌子132個。

該鎮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接地氣,廣泛徵求黨員群眾意見,把群眾“想什麼、盼什麼、建什麼”融入鄉村振興工作裡。“路要怎麼修、項目怎麼推、獎補怎麼定,事無大小都得聽聽群眾怎麼說。” 羅火玲說。

目前,螺崗鎮正全力推進創建省級人居環境整治示範鎮,六個村(居)委會共91個自然村95%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村莊環境達到乾淨整潔標準,60%自然村已啟動巷道硬底化、雨汙分流、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其中高坪村、文村、車坪村、黃泥坑村、牛頭崀村等28個自然村完成了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如何实现“强镇带村”?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如何实现“强镇带村”?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好風景”掀起村民迴流潮

剛過去的國慶黃金週,不少來自縣城或珠三角的遊客來到螺崗鎮體驗特色鄉村旅遊,該鎮遊客量首次破萬。“幾十年來,我還是頭一回看到村子裡來了那麼多人!”村民林定彩激動地說。

林定彩是黃泥坑村人,該村利用環鎮而行的小溪,打造鄉村小溪忘憂樂園,現在已成為廣寧縣火爆的“網紅打卡點”。該項目佔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總造價約80萬元。建設內容包括長190米休閒觀光綠道、3個濱水觀景平臺、親水設施、文體設施、綠化設施和河道整治等項目。

林定彩回憶道,以前村子裡比較髒亂、蚊蟲滋生,小溪是一條汙水橫流的“臭水溝”,“環境最糟糕的時候,村民們吃完晚飯後都不願意出門散步,只好待在家裡。” 林定彩說。

黃泥坑村村民向鎮裡表達了想建設美麗鄉村的願望。相關部門馬上行動,如今工程項目建設連片惠及黃泥坑村及周邊文村、學塘下、造坑口、水劣洞、水圳坑、合逕共7個自然村,受益人口1183人,村級便民服務水平、文體活動水平和河道治理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

先進帶動後進,黃泥坑村的成功實踐,在鎮裡起到了輻射示範作用。如水劣洞村村民看到鄰村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後,也主動籌集了15萬資金,加上鎮裡補助的30萬資金,該村現正利用這筆資金如火如荼地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曾經,螺崗鎮是廣寧縣基礎設施最差、鎮容鎮貌最落後的鄉鎮。如今為破解基礎設施短板難題,該鎮摸清底子,對標對點,針對缺什麼、補什麼,從無到有,從有到好,一批民生工程紛紛落地。如為整治群眾反映最多的街道“三線”搭掛問題,該鎮通過廣寧縣首創的“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方式,聯繫到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將強弱電分離,統一規範安裝,重新架設和下地線路1.2千米,保障了村民的用電安全。

目前,該鎮已完成長2.5千米道路街道路面修復和瀝青攤鋪提升,鋪裝人行道2500平方米;完成提升十字街道兩旁265間房屋外立面改造;建成標準化旅遊公廁4個、標準化垃圾屋11個,標準化垃圾桶購置80多個。

綜合治理與景觀建設相結合是該鎮的創新舉措。該鎮打通螺崗河上下游“最後一公里”,實施“一河兩岸整治、打造“Y”字型水系濱河綠道景觀帶”工程,建成長1.5千米濱河綠道,增添便民休閒設施和綠化亮化設施。為破解汙水直入河流問題,建成運行長1.3千米管道、裝備設備齊全的螺崗鎮汙水處理廠,日處理汙水達200立方,鎮區及周邊村莊汙水實現統一收集和集中處理。

“住得是好環境,喝得是山泉水,吃得是放心菜,今年從縣城迴流鎮上的村民特別多。” 羅火玲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鎮裡的鄉村旅遊發展迅猛,同時帶動了生態露營體驗、農家樂等新業態。

如何实现“强镇带村”?肇庆广宁螺岗镇这样干

擦亮“一花一果一狸”特色農業品牌

打造“多產業+”發展模式

三年前,廣東衛視《老廣的味道》欄目組一行十人來到螺崗鎮深山竹狸專業合作社,與這裡的養殖能手李廣升一起攝製竹狸美食特輯。以寫實、唯美的拍攝手法展現竹狸的繁殖、馴化、飼養以及製作成美味菜餚的全過程。隨著節目的熱播,李廣升成為了鎮裡的“明星”,而全鎮的竹狸產業也跟著“火”了起來。

趁熱打鐵,該鎮建立“黨建+扶貧+合作社+農戶”模式,培育成立了螺崗深山竹狸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竹狸養殖基地2個,全鎮養殖竹狸7000多隻,帶動有勞動力貧困戶17戶、農戶32戶參與。竹狸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有著較高的藥用價值,已成為該鎮具有經濟效益的養殖產業之一。今年,預計全鎮年出欄竹狸5000多隻,按每隻平均重量4斤、市場銷售價格每斤100-120元計算,年總產值可達200萬元。

當前,螺崗鎮落實“一心五區”產業功能佈局,做強做大“一花一果一狸”特色品牌農業,對接脫貧攻堅工作,全力打造“多產業+”發展。

“一心”指的是,以螺崗社區為中心,全力發展深山竹狸養殖,建立1000畝翔威生態農業觀光園示範帶動竹狸美食、百香果、農副產品等加快發展。

“五區”指的是,以高坪、東方紅、群力、螺源和大塘村為區,發揮廣寧縣萬眾公司高坪村5000畝白花油茶基地示範作用,帶動百香果、砂仁等產業加快發展。全鎮種植油茶15000畝,百香果300畝,砂仁200畝,皇帝柑、韭菜、花椒等壯大發展,持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預計今年全鎮油茶鮮果年產量2700多萬斤,總產值4000多萬元;百香果產量60多萬斤,按目前市場銷售價格每斤6元計算,年總產值可達360萬元。

此外,螺崗鎮是一個生態資源豐富、風景秀麗怡人、特色產業優勢明顯的鄉鎮,東有東方紅鍋篤灣,此處泉清水甜,川流不息,石奇雋秀,是休閒避暑好去處;西有螺崗鎮森林公園,風景優美,茂林修竹,有天然大氧吧之稱;南有磨刀坑天蟾石,形象逼真、玲瓏剔透、栩栩如生。按照“生態旅遊+”產業規劃佈局,該鎮將加強與第三方合作,加快推進綠色生態自然風光休閒旅遊產業發展。

螺崗鎮是西江地區第一個縣級紅色蘇維埃政權誕生地,有著蘇維埃政府遺址(鎮安府)和螺崗革命烈士紀念碑等紅色文化資源。羅火玲介紹,螺崗鎮將融合書記項目多節點景觀帶規劃,大力培育發展“紅色文化+、傳統文化+、生態旅遊+”產業,並制定多產業技術培訓計劃,加強各產業人才培養,營造全民創業就業良好氛圍。

【記者】施亮

【通訊員】區志滔 凌傑

【作者】 施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