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鳳翔泥塑第五代傳人,作泥貨40多年,我為傳承中國藝術而驕傲


#自拍我的故事# 大家好,我叫胡永露,今年已經60多歲了,我是陝西寶雞鳳翔縣六營村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鳳翔泥塑的傳承人之一,也是我們泥塑家族的第五代傳人。

我們家這個六營村面積不大,人口不到2000人,卻非常有名,因為我們村傳承了一種民間藝術,叫鳳翔泥塑,我們當地人稱為“泥貨”。就在我們這裡曾經出土過春秋戰國及漢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見我們這裡的泥塑工藝歷史之悠久。如今我們的泥塑被國家列為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我們六營村和周邊多個村大約有三百多戶農家都在生產泥塑,那時的泥塑銷售也是我們的主要收入之一。在這些作泥塑藝術的人裡邊,我的父親胡深是鳳翔泥塑遺產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我們家就在村最東頭,站在門口就能看到“泥塑世家”四個大字。我父親10歲時就隨我的爺爺胡克勤學習製作鳳翔泥塑,從藝至今已有70餘年。我們家族的泥塑手藝都是世代相傳,所以縣文化館就給我們家了泥塑世家的稱號,在村上別人家是沒有這個稱號的。

我們自己家就是一個泥塑工作坊,二樓是我的主要工作室。鳳翔泥塑也被稱為“泥玩”,是我國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形式。它主要以泥土為主要原料,手工捏製成型,或素或彩,題材多樣。而我就是負責用泥制胚的工作。

我是家族的第五代傳承人,小時候不會捏泥,就跟著父親作一些小活,之後初中畢業我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泥塑的製作。我的父親非常嚴格,學泥塑首先要有很好的藝術底子,父親會教我畫畫,那個時候如果我沒有畫好,比如動物的眼睛沒有畫圓,父親就會坐到炕上一字一句的教我,所以在以後的製作中我都非常注意一些細節。


因為有個父親的教導,後來我的泥塑手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有時候會代表家族去一些大中小院校做泥塑展覽,也被學校邀請過去做過一些講課,包括跟很多學校都有一些實習的合作。

很多人覺得作泥塑很簡單,我們這裡經常也不乏有各種美院的學生上門來求學,但很多人堅持不了一個月就走了。作泥塑需要能沉下來心,一切要從0開始,很多年輕人覺得我已經會畫畫了,為什麼不直接教我怎麼捏泥呢,他們受不了從0開始的基礎枯燥學習,後來很多就離開了。想真正的學好泥塑的手藝每個8到10年是很難成精的。

鳳翔泥塑的工藝流程相對來說不復雜,但是從製作到最終完成需要的時間比較長,有時候需要好幾個月,流程包括制模、紙筋、入泥、脫胎、掛粉、勾線、彩繪和塗漆到最終完成成品。


泥塑的產品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類:玩具、掛片、圓雕和大件擺飾。受中國文化的形象,鳳翔泥塑的造型多以歷史神話傳說戲曲人物為主,還有十二生肖這些我們國家比較經典的元素,其他題材還有戲劇臉譜、吉祥圖案、民間傳說、歷史故事、鄉俗生活等

泥塑製作的第一個過程是選土,我們這裡的土比較特殊,我們都稱為觀音土,很純沒有任何雜質還帶有油性,選土完成以後讓它自然曬乾,然後和水用一定比例混合,之後進行打壓增加黏性,這一部稱為砸泥。在我們家後院正在砸泥的就是我弟弟。

回了增加泥土的黏性,過去條件不好的時候我們會在泥土中加入小米粥,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會加入一定量的白乳膠。我的弟弟比較靦腆,不太喜歡拍照,之前很多遊客好奇來後院看他砸泥,他都會害羞的把錘子教給遊客,提遊客來擺拍拍照。


泥作好以後就要制胚,泥塑的造型多以神話人物為主,將砸好的泥擀成泥餅後,即可入模,然後按模將泥貼出來形狀,併除掉模子以外的多餘泥餅部分,泥塑都是作成一半,最後拼接成一個整體的形狀。

這是我的愛人劉麥俠,是一個很樸實的人,她也是個美術大師,主要負責泥塑的最後一步,給作好的胚體來勾線和上色。在平時不忙的時候,她也會作一個家務活。

坐虎是泥塑裡最經典的一個造型,也是大家最喜歡的形象,這是一些已經作好的泥塑成品,已經被國外買家訂購。泥塑的價格根據每家的手藝不等。

我們村上個世紀作泥塑的人非常多,但在商業環境下,很多產品以銷定產,許多傳統產品近於滅絕,也讓這個行業的發展受到限制。父親就一直教導我們要製作精品,我們世家從制胚到作出來的東西沒有任何廢品,廢品率幾乎為0。如今,我們家族的泥塑已經傳承到7代,我的兒子已經基本可以獨立製作泥塑,我們也會一直傳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