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支持工業互聯網?

眾所周知,雖然美國GE提出了工業互聯網概念,並聯合AT&T、思科、IBM和英特爾發起了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

(IIC,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但迄今為止,美國政府沒有對工業互聯網表示支持,更談不上國家工業互聯網戰略。

不僅如此,代表美國工業互聯網流派的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在自己願景中,明確表示不推進標準制定,對於國內趨之若鶩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在正式文件中更是唯恐避之不及。這一點跟國內工業互聯網如火如荼發展形成了鮮明對比。

我們常說中美情況不同,但到底兩國之間的異同點並不明確。本文希望從戰略的角度,探討一下其中的緣由,以便我國真正高質量推進工業互聯網發展。

為什麼經濟學家提出工業互聯網?

國內對於舶來品大都不願意做實證研究,在經濟領域也罕見商業歷史學家,除了一些網絡紅人以演義的方式添油加醋講一講中國某個特定企業的故事,很難看到有學者以詳實的史料進行產業回顧,他們大都成為了發展過程中某個主旋律的擁躉。

這對已經成為全球製造大國的中國不利,因為我們進入一個需要自主創新的時代,如果對一些概念本質認識不清,依靠試錯方式的實踐,無法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對於美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由於各種原因,大家不願瞭解一個事實,工業互聯網作為GE創造出來的一個概念,本質上是為了應對2008年金融危機給大型企業集團帶來的增長壓力。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支持工業互聯網?

GE針對工業互聯網提出了“1%的力量”

2011年Marco Annunziata從Unicredit 離開,加入GE擔任首席經濟學家,他當時正在撰寫《金融危機的經濟學:經驗與新威脅》(The Economic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Lessons and New Threats),其目的就是為了尋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作為一個大型工業集團,GE的經營跟經濟週期關聯度高,換句話講,如果經濟整體有增長,那麼GE很容易體現出正相關性。因此,Annunziata認為GE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場所,他迫切需要找到新的技術革命週期。

據工業4.0研究院考證,Annunziata在2012年的演講和參與撰寫的白皮書中,提出了全球生產力增長乏力的問題,並提出了利用物聯網為基礎的工業互聯網來推進商業模式變革的思路,為了讓其新思路更有衝擊力,Annunziata把這種提法命名為“1%的力量”(The Power of 1%)。

因此,GE在2012年提出的工業互聯網概念,跟物聯網或工業物聯網是不同的,但2016年之後GE發生了巨大變化,原來一批反對工業互聯網提法的企業和專家重新掌控了話語權,在本文暫且不表。

如果美國大力推進標識解析……

國內工業互聯網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網絡、平臺和安全三大體系,對於網絡體系,則以標識解析為核心。但有趣的是,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不僅沒有任何意願做標準,更談不上要搞一個更具體的標識解析體系。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支持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提出的三大體系

為什麼中美兩國對標識解析形成了迥然不同的選擇?

美國是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其專業化分工非常成熟,在標準制定領域,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為完整的標準組織體系,包括大家比較熟悉的IEEE、ISO等,按照美國法律規定,這些組織是需要遵守美國本地法律的,這也是前一段時間IEEE和GitHub等發佈公告造成巨大影響的原因。

最近筆者參加了IEEE P2806談論,感受到美國企業代表據理力爭的情況。可想而知,如果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推進標準和標識解析,必然會影響到聯盟的運行效率,各大企業之間的紛爭會影響聯盟的團結。

即便如此,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成立不久,其創始成員思科單幹了一個霧計算聯盟(OpenFog Consortium),雖然2018年霧計算聯盟被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合併進入,但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大型企業利益紛爭之激烈。

中國人向來以和為貴,很少有企業會直接站出來對某種標準或體系表示反對,但這不意味著大家都是贊同的,它們通常的做法就是儘量拖延或不遵循,這也許可以解釋國內標識解析的發展趨勢。

誰來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

在美國,平臺跟反壟斷是關聯在一起的,很難想象政府會主動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不過,其他國家希望加速工業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藉助產業政策來推進,符合國情需要。

工業4.0研究院在2018年曾經舉辦了《德國的“上雲”計劃對中國的啟示》主題研討會,針對德國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相關事項進行了分析。雖然德國BMWi早在2010年就開始推動上雲計劃,但最終放棄了該想法。

美國政府為什麼不支持工業互聯網?

德國BMWi支持的上雲上平臺計劃

美國沒有類似的困惑,因為美國企業參與平臺建設的主動性非常高,各種平臺種類和數量都比較多,完全可以滿足美國產業發展需要。

如果美國政府幫助某個平臺發展,很有可能被告上法庭,這也是美國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即便是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也有可能被作為第二被告告上法庭,這就是為什麼既不可能由美國政府來大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也不可能由美國工業互聯網聯盟來推進的原因了。

國內把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政策支持的抓手,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的特點,但容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結果。

對於沒有被政策支持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目前的格局下,反而具有良性發展的機遇,畢竟為了滿足政策支持的需要,不少試點示範的平臺被迫做出一些違反行業規律的事情。

從消費互聯網平臺發展史來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平臺是被政策扶植起來的。

中國工業互聯網應該怎麼辦?

過去幾年時間,一直有行業人士來諮詢工業互聯網發展的趨勢問題。他們通常擔心兩件事情,一是工業互聯網是不是一個短期事情?過了一兩年時間這個事情做不下會不會反而冷下去。二是一些企業沒有進入政府扶植範圍,跟競爭對手相比具有劣勢。

筆者認為大可不必擔心。

在國家層面上,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開放的思路,形成了官方背景的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AII,Alliance of Industrial Internet)、獨立發展的開源工業互聯網聯盟(Openii Consortium)等多樣化的組織,同時還有工信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這對於我國推進工業互聯網來講,組織形式更為立體化和多元化,避免單一路徑的陷阱。

對於希望獲得政策支持的大型央企和國企,可以考慮跟各部委進行協同,深入參與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的相關工作;但對於擅長顛覆性創新面向未來的企業,擁抱開源工業互聯網是最佳的選擇,開源工業互聯網聯盟通過有機的發展

(organic growth),更容易保證經營上的韌性。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發酵和發展的時期,大中型企業更容易受到影響,這給小型企業顛覆性創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企業戰略選擇得當,有可能獲得類似2000年左右的機遇,為工業級的BAT成長提供了沃土。

總而言之,雖然中美兩國對第四次工業革命建立了共識,但在具體產業政策和行業實踐來看,還具有較大的差異。美國政府不支持工業互聯網的理由很充分,既然有了市場化的力量,政府只需要在必要的時候反壟斷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