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文章已獲“一條”(ID:yitiaotv)授權,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建築師古澤大輔,10年前在東京市中心買了一塊地皮,經過8年的精心設計,把47平的正方形土地變成了一棟半露天的4層住宅。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5個陽臺,5個樓梯,隨時可拆除的牆壁,誇張的設計驚呆家人。他用自己的家做實驗,把新樓故意做舊,在小面積住宅中創造無窮變化。

“建築不能只具備功能性,超越功能的部分才更讓人感動。”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半露天的家」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10年前買地皮,8年時間設計

我叫古澤大輔,是一名建築師。建築師是個服務第三方的職業,很少有機會可以住在自己的作品中。擁有自己的房子,親自驗證自己的設計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10年前我就買下了這塊正方形的地,雖然只有小小47平米,在設計上有很多侷限性,但是在我眼裡,這些限制都是讓人興奮的挑戰,我毫不猶豫就買了下來。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左圖為初版設計,右圖為最終設計

不過設計卻花了整整8年時間,直到今年4月份我們才搬了進來。施工時間和花費也超出了預期。

我也很想快點住進來,但畢竟是自己的家,一考慮起細枝末節來就沒完沒了,設計圖都做了好幾稿。建築現在的樣子已經和我一開始的設想完全不一樣了。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我們是四口之家,之前一直都是租房住的,這是第一個完全屬於我們的家。

施工前我就把草稿、CG圖什麼的都給家人看了,但是他們好像沒怎麼看明白,結果搬家那天大家都驚呆了。特別是我女兒,竟然帶著哭腔對我說:“我其實更想住在普通的家裡……”

其實他們只是被特殊的外形嚇到了而已,住了就知道這個家的方方面面都按家人的生活習慣量身打造,所以他們很快就適應了新家,都很喜歡這個家。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5個陽臺,5個樓梯

這裡是離車站很近的一塊商業用地,我不想把建築弄得很“老實”,所以我在陽臺上放了很多植物,希望路過的行人能被這片城市綠洲治癒,結果常常有人以為我們是花店。

建築設計通常是指內部空間,但我一直覺得外部的設計也同樣重要,住宅更是如此。因此我想用建築創造出內與外的聯繫,把窩在家的人拉進自然環境中,使個體的家與整體的城市相連。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雖然我們家的實用面積只有90平米,但我還是奢侈地把一半空間都騰給了戶外,大大小小陽臺加起來足足有5個。

另一個特色則是室內外的5個樓梯。我用了鐵、木材和混凝土,3種不同的材質來打造每一層的樓梯,既好玩又可以創造出上下走動時的多樣化體驗。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1樓室外的混凝土樓梯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1樓室內的木製樓梯

從1樓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佔地的一半都在室外,而室內外的2個樓梯,將家人和客人的路線裡外分開。我們平時從1樓的玄關進出,由室內的樓梯上樓。

不過1樓主要是收納室和浴室,是比較私密的空間,所以客人來訪時直接從室外的樓梯走到2樓,由陽臺進入寬敞的客廳。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2樓客廳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2樓陽臺

2樓是我們生活的主要空間,客廳和廚房都在這一層,這裡也是一家人在一起時間最長的地方。

天氣好的時候我們會在室外吃早飯,因此我把2樓的陽臺儘可能地做大,於是這一層並沒有通往樓上的室外樓梯,取而代之的是左右兩側互通的陽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通往3樓的鐵製樓梯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3樓陽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3樓和室

3樓是個榻榻米房間,我沒有給它框死功能。現在這裡是我小兒子最喜歡的地方,他整天都在這裡玩電車模型。偶爾想集中精神的時候我就會在這一層的陽臺看書。

這一層也有室內外2個樓梯,從陽臺的樓梯走到頂樓,不論往上還是往下看都是一個打通了各個樓層的正方形開口。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4樓則是我們的臥室,右邊是夫婦二人與兒子的房間,左邊是女兒的房間。

我覺得看不到房間裡面對孩子的教育不好,所以2個房間中並沒有隔板或門,睡覺時拉上窗簾來遮擋住視線就足夠了。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一個可以隨時改造的家

日本住宅大部分都是木質結構,鋼筋混凝土的多層建築是我的個人喜好。

混凝土既是液體又是固體,即使強硬卻仍需鋼筋輔佐,這種兩面性和建築本身很相像:一面注重功能性,一面又不能過於追求功能。

乍一眼會覺得我們家結構很複雜,但其實所有部分都很靈活,打破了建築的固有模式,充滿著實驗性。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十字結構的橫樑

我不喜歡把房間圍起來的感覺,所以建築的4根承重柱立在建築中心,四周則是輕盈的玻璃和木製的牆壁。

如果以後我想改造房子,想把陽臺的空間和室內的位置對調,就只要把牆敲掉重造就可以了。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通常住宅的地板和橫樑都是一體的,但我故意把橫樑單獨拎出來,放在兩層樓的中間。這樣我們平時都不用拉窗簾,橫樑就可以恰到好處地遮擋住室內,同時又保證了開闊的視野。

橫樑還兼備別的功能,靠近窗戶的橫樑就變身為置物架,而靠近樓梯的則變成了轉角平臺,與地板高低相錯,在這個樓梯和橫樑創造出的小“隔間”裡看書特別能靜下心來。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為了在混凝土中營造出家的溫暖氛圍,我特地選擇了有木紋的板材來壓制混凝土,把新家打造成了一棟“老樓”。每次客人聽說我們剛搬進來不久都很驚訝。

建築的內部空間非常小,距離周圍的建築也很近,所以我用好幾層不同的材料疊加成內牆,利用視覺上產生的錯覺,把隔壁建築的外牆也變成我們的牆壁,減少了狹窄空間帶來的逼仄感。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1樓外觀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3樓空間

每一層樓的層高也不盡相同,1樓和3樓只有1.9m高,很少有住宅會把整個室內的層高做得這麼低。我通過把這兩層樓與高層高的2樓和4樓交錯排列,來豐富上下走動時的體驗。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仰視室外挑高空間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挑高空間相接處

家裡面積很小,為了顯得寬敞我做了2個挑高空間,一個在室內,一個在室外,把各個樓層貫穿為一體。2個挑高的空間以角相接,室內外幾乎是對稱的結構。

我還在混凝土無縫連接處鑲嵌了十字型的鐵片,使兩側一體化,防止地震時兩角相撞。這在技術上非常難,這次也算是個挑戰。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打通的2樓與3樓空間

我很注重家庭之間的聯繫,因此整個房子內部都沒有門,全部打通,伸個腦袋就能看到彼此。可能有人會覺得樓梯間隙很危險,但我們其實都已經習慣了,只有兒子的朋友們來玩時,我們會在間隙處拴上網,以防他們跌落。

住在這裡,即使有時大家各自在不同樓層,也能聽到彼此的聲音直接聊天,是一種非常立體化的生活。

他把47㎡的家改成4層小樓,一半空間懸在室外,搬家時驚呆家人

家庭成員都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用著各個空間,家雖然小,但整體空間很豐富。就連原先抱怨5個陽臺太浪費空間的妻子,現在也覺得這樣的設計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我想能讓住的人喜歡,就證明了這個“實驗體”非常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