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經常在日本海巡邏、監聽的俄羅斯伊爾–38大型反潛機。

大型固定翼反潛機現代大國海軍不可缺少的主要裝備,擔任航空搜潛/反潛、海上巡邏任務,不僅可以直接作戰,在和平時期執行海上巡邏和搜救任務,同時也可以測試敵方的防空網的反應程度,更可以偵聽其電子通訊信號。圖片上的日本航空自衛隊拍攝到俄軍伊爾–38反潛機從遠東機場起飛,北海道→日本海的大片區域都是它的活動範圍,多次對北海道進行反覆偵察,和圖–95“熊式轟炸機”交替進入到日本防空識別圈,並且時常做出要進入日本領空的動作,這讓日本三澤基地和千歲基地的“空自”F–15J戰鬥機頻繁期間加以應對...航程遠、空中滯留時間長、電子戰裝備先進...突出了大型反潛機在和平時期的用途。

大型反潛機分為岸上和水上兩種起降方式,美英法以岸上起飛或者航母起飛為主(S–3艦載反潛機),俄羅斯除了有大型陸上基地起飛的反潛機外,在水上反潛機方面也比較先進,另外日本也比較重視大型水上反潛機的研製(US–2水上反潛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美軍P–3C反潛機發射“響尾蛇”格鬥導彈。

大型反潛機由於機身很大,可以安裝磁異探測器(就是機尾那根長杆)、聲吶浮標、紅外/激光探測器、合成孔徑搜索雷達...等大型先進搜潛裝備,可以對水面和潛航的潛艇進行探測,並且通過:反潛魚雷、深水炸彈、水雷、反艦導彈對目標實施攻擊,甚至攜帶近程空-空格鬥導彈進行自衛。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在全球大型反潛機型號當中美軍佔有較大優勢,圖片上的P–3C“獵戶座”和P–8A“海神”反潛機可以稱得上世界上數量最多、性能最先進的反潛機。

P–3系列反潛機是目前世界上生產數量和裝備國家最多的大型反潛機,它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1957年開始研製的,目的是為美國海軍提供一型岸基遠程反潛巡邏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P–3系列反潛機是利用民航的L188客機的機體改造而成,民航客機改成大型軍用飛機平臺的好處就是:可以利用現有的成熟技術,不必再花費鉅額資金研製新飛機平臺,可以在同一生產線上製造,技術穩定並且售價合理。

第一架P–3生產型是在1961年下線交付使用的,最後一架是1990年交付,共有三個主要型號:P–3A、P–3B、P–3C,由於製造年代久遠使用頻繁目前只有P–3C還在服役,美國海軍的P–3C已經陸續退役了,目前還有120架左右,而在高峰期美國海軍曾經有230架服役,P–3C產量是很大的洛·馬公司生產了600多架、日本川崎重工許可證生產了101,這也使得日本“海自”成為了美國之外第二大的遠程反潛力量。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從“專守防衛”的戰略角度來說,日本孤懸在大海上很容易被潛艇封鎖!就會被窒息而死,二戰時期日本吃過被潛艇和水雷封鎖的苦頭,所以“海自”必須維持較強的反潛能力才行。

P–3C採用了懸臂式下單翼加盒型梁結構,上反角為6°,機身和機尾部為鋁合金製造,早期型的P–3使用了四臺T56–A–14渦槳發動機,發動機艙佈置機翼上,使用前三點起落架,機翼內有四個油箱,可攜帶3.4萬升的燃油,機組為10人。

在電子設備方面P–3C一應俱全,除了具備很強大的反潛能力外,還具備了全天候的偵察定位能力,甚至在“海灣戰爭”期間憑藉先進的監聽裝置跟蹤“飛毛腿”導彈發射車!P–3C的武器使用種類很多,可以使用MK46、MK50輕型反潛魚雷,多種反潛深水炸彈和水雷,魚叉反艦導彈...都可以安裝在機腹內的彈倉當中或者機翼掛架上 P–3C機翼上有十個掛架,它甚至可以發射“響尾蛇”導彈。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著名的“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被凌空“剖腹”的是挪威海軍的P–3B反潛機...由於P–3系列反潛機體積大、航程遠、性能強,它服役之後美國為了應對日益強大蘇聯核潛艇部隊的威脅,開始向盟國大力推銷P–3,有超過20個美國的盟國擁有過P–3系列反潛機,部署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前進基地,實時監控蘇聯核潛艇動態,並且利用具備強大的電子戰功能經常性的沿蘇聯海岸線飛行,竊取蘇聯的軍用電子信號,而蘇聯為了應對這種襲擾行為也派出戰鬥機跟蹤攔截,進行“貓捉老鼠遊戲”...所以,出現“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P–3C雖然強大,但機體使用時間太長了已經嚴重老化,美國海軍在21世紀海上力量展望中提出要研製多任務飛機MMA計劃,也就是替代P–3C的P–8A“海神”海上反潛訓邏機。

P–8A大型反潛機是由波音737客機的機體改造的,利用民用客機平臺來生產反潛機顯然是美軍願意看到的,因為這可以將項目風險降低最低,成熟的技術可以迅速的形成戰鬥力,也省去了研製新平臺的鉅額資金投入。2005年3月多任務飛機MMA被正是命名為P–8A“海神”。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P–8A反潛機使用波音737的CFM56–7B27A渦扇發動機,該發動機是目前世界上安全性能最好的航空發動機之一 ,在可靠性和維護成本上也有較大優勢,它可以為P–8A提供900公里/小時的最高航速,並且巡航速度也超過了820公里/小時,這要比P–3C的608公里/小時的巡航速度快了很多,大大的提高了海區的搜潛效率。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正在發射“魚叉”反艦導彈的P–8A,這麼龐大的飛機發射進行對艦攻擊實在是讓人驚訝!

P–8A的主要機載設備是AN/APY–10機載雷達、先進的紅外光電觀察設備和加拿大生產的先進一體化磁異探測系統。其中AN/APY–10雷達不僅可以掃描海上/陸地目標,也可以探測空中目標,並且可以探測前方的風切變,可對離岸小目標進行跟蹤和定位,對於探測潛望鏡深度的潛艇更是得心應手。P–8A可以使用美軍目前所有的機載反潛武器,包括最先進的MK54型輕型反潛魚雷。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圖片上是正在給P–3C反潛機安裝聲吶浮標。

聲吶浮標是反潛機的主要裝備,需要多說幾句,因為大部分的搜潛/反潛工作都由它來完成,聲吶浮標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種,主動式就是自己發射探測聲波去搜索潛艇,被動式的不發出聲波只是接收潛艇所發出的噪音。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聲吶浮標在水下的狀態就是這樣的,有反潛機(包括反潛直升機)將它投擲

由降落傘減速墜落到海面之後降落傘自行解脫,同時浮伐開始自動充氣以利於漂浮在海面上浮伐充氣完成後聲吶浮標會立在海面上然後將內部的探測裝置釋放出來自動發射探測波或者接收海底噪音如果發現有潛艇活動就將探測到的信息通過天線傳輸給正在盤旋的反潛機上。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P–8A反潛巡邏機內部操縱檯和駕駛室。

聲吶浮標由於體積小、能量低探測距離較近,通常在10平方公里左右的範圍並且還是一次性使用的裝備,所以一架反潛機要攜帶較多的數量。

美軍非常重視聲吶浮標的研製,目前有:AN/SSQ–36B、AN/SSQ–53、AN/SSQ–62、AN/SSQ–101、AN/SSQ–125這五個型號,其中AN/SSQ–53數量最多,美軍儲備了32萬枚左右,其次是AN/SSQ–62約有6萬枚左右...那麼美軍為何要儲備這麼些聲吶浮標呢?首先,就是這玩意兒是一次性的,大型反潛機和反潛直升機都必須攜帶30~40枚不等,第二就是聲吶浮標作用距離近,再加上大型反潛機的巡邏範圍有6~10萬平方公里左右!攜帶數量太少不夠用。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那麼聲吶浮標裡面是什麼樣子的?圖片裡就是美軍使用最廣泛的AN/SSQ–53聲吶浮標的內部結構,總體來看設備數量比較簡單。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最核心的水聲探測設備的電路板組成,看起來比較粗糙,不過也難怪,一次性的裝備不需要使用太好的材料和過於精密化的設計。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電路板和芯片、濾波器、電容、電阻、電感、二極管/三極管...都好似2000年初的技術水平。聲吶浮標從單個數量來說比較便宜,被動浮標的售價在300美元左右、主動浮標在1000美元,但由於是重要的反潛裝備,生產和儲備總量大,所以總採購金額就上去了。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印度海軍的蘇製圖–142ME大型反潛機,它是由著名的圖–95“熊式”轟炸機為平臺改裝而成,印度空軍一共購置了8架,由於航程太遠從理論上來說圖–142ME也是“戰略轟炸機”。

由於是戰略轟炸機的根底兒,航程遠、載彈量多是蘇製圖–142ME大型反潛機的最大特點,它使用四臺庫圖佐夫NK–12MV渦槳發動機配8葉反轉AV–60N螺旋槳(實際上是一個發動機艙內裝了兩臺發動機),最高飛行速度925公里/小時、航程12000公里、升限13000米。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從圖片上來看它還具備了空中加油能力...戰略轟炸機改裝的就是牛!

圖–142ME是集海上偵察、反潛、電子戰/情報收集為一體的大型武器平臺,根據俄羅斯方面公佈的性能,它可以攜帶240枚MGAB–03型炸彈、66枚RGB–75聲吶浮標、44枚RGB–15聲吶浮標、10枚RGB–55A聲吶浮標和3枚魚雷;機翼下方可以掛載8枚KH–35E反艦導彈...而印度海軍打算在8架圖–142ME上面掛載“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凸顯了它具備可攜帶武器多樣性的能力,可以執行多種任務。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由於圖–142ME機身龐大,攜帶燃油多俄羅斯海軍經常讓它換日本列島飛行,從日本海南下穿越對馬海峽,進入到東海後折返,一路下來既可以測試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反應,又可獲取美日基地的雷達/電子信號,所以它每飛過來一次都搞得日本人很緊張。

而印度目前擁有伊爾–78加油機可以對圖–142ME進行空中加油,也使得印度海軍的反潛能力涵蓋了印度洋。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頭上頂一張麻將桌的這架飛機就是俄羅斯最新型的伊爾–38N型大型反潛機。

伊爾–38N大型反潛機是目前俄羅斯最新型的反潛機,它也是使用伊爾–18客機平臺而改造的,和P–3系列一樣也是懸臂式下單翼、單垂尾和平尾佈局和前三點起落架。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伊爾–18是1955年研製出來的四發渦槳中短程民航客機,各種型號量產了700多架,座位從80~110人不等,除了在蘇聯民航使用外,早年間也在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使用,我國早年間也購進過伊爾–18客機,而使用伊爾–18為平臺的伊爾–20電子偵察機(相當於EP–3C)和伊爾–38反潛機機身被加長了4米,可以獲得更大的空間和設備安裝量。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伊爾–38N的機頭下方有一個WET EYE大型雷達天線,對驅逐艦大小的目標探測距離超過320公里,機頭上面那張“麻將桌”是NV9型電子支援測量系統的天線,它採用被動測量的探測體制,無線電傳感器環繞安裝在四邊(上面圖片裡可以看到),能夠對水面戰艦和潛艇發出的無線電信號進行偵察、預警、探測、測距,也具備給反艦導彈裝訂目標指示功能,同時它還擁有比較完善的高分辨率紅外熱成像儀攝像/跟蹤系統、磁異探測系統、數字式高速計算機,可以對收集到的電子信號進行分析。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伊爾–38所使用的聲吶浮標,其中紅色的是RGB–1A型,總體性能相當於美軍的AN/SQQ–53聲吶浮標、黃綠色的是RGB–2型,使用方式是伊爾–38先投放RGB–1A型大致確定潛艇的方位,根據反饋的信號再做出是否投擲RGB–2型被動浮標...如果水下信信號清晰明確,將RGB–2投下最最後的確認。

伊爾–38有兩個內置彈倉,可以攜帶聲吶浮標和機載武器8噸,總體來說伊爾–38N的性能與美軍的P–3C相當,它目前除了在俄羅斯海軍服役之外,也在印度海軍服役。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圖片中這就醜飛機就是英國研製的“獵迷”大型反潛機,它算是歐洲國家研製的最先進的反潛機。

“獵迷”大型反潛機也是以民航客機為基礎改造而成,它使用的是“彗星”噴氣式客機為基礎上世界上第一型渦噴發動機型的反潛機。由於是渦噴發動機“獵迷”的最大飛行速度達到了928公里/小時、最佳巡航速度880公里/小時、航程9200公里,比P–8A“海神”反潛機還要快一些也遠一些,並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它的最大載彈量為6噸,可以攜帶反艦導彈、空–空導彈、反潛魚雷和深水炸彈。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獵迷”大型反潛機安裝了當時最先進的反潛裝備,冷戰期間它通常部署在英國北部機場,實時的監控從巴倫支海→北海南下蘇聯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艇,海灣戰爭期間“獵迷”被部署在沙特基地,使用先進的雷達和電子戰裝備對伊拉克軍隊進行監控和監聽,並且使用“幼畜”反艦導彈擊穿了四艘伊拉克軍隊的高速巡邏艇和十幾艘其它高速艇,這麼龐大的機身在地空飛行還能有效的打擊小目標,證明了“獵迷”的性能優越!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獵迷”使用的羅爾斯·羅伊斯公司的RB168MK250型“斯貝”渦噴發動機,該發動機與我軍“飛豹戰鬥機”早期型號使用的“斯貝”發動機基本一致,使用渦噴或者渦扇發動機是大型反潛機發展方向,因為飛行速度很快,可以在任務區內快速的多次往返,更有利於提高海區的搜索頻率。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獵迷”可以掛載“響尾蛇L”(AIM–9L)格鬥導彈,可以提高自身的安全。

可惜的是,隨著大英帝國的江河日下,加之蘇聯解體後威脅降低了,皇家海軍為了節省資金更換艦隊的航母、大型驅逐艦...以適應21世紀的戰爭需要,在軍費開資拮据的情況下將還有十多年機體壽命的“獵迷”全部退役!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由於封存也需要花費大量的英鎊,2011年英國國防部下令除了一兩架當中教學和博物館陳列外,剩下將所有的“獵迷”都進行了破壞性拆解!“獵迷”被拆解後歐洲再也沒有自己的大型反潛機了,這也表明歐洲國家的海上控制力嚴重下降!已經侷限在歐洲和地中海了,幾百年前的海上霸權徹底的消亡。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日本US–2大型水上飛機,翻開地圖,日本是孤懸在大海上的國家,二戰之後由於軍事上受美國管制,成為了美軍太平洋艦隊的“偏師”,為了應對蘇聯核潛艇的威脅在美國的授意下大力的發展岸基遠程反潛兵力,但二戰後日本軍工體系被拆解,只能是引進美國的大型反潛機,國產方面受二戰期間美軍“卡特琳娜”水下飛機的影響,相繼研製出來US–1和US–2水上飛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雖然說US–2算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水上飛機之一,但是它並不太適合反潛,因為水上飛機採用了船型底,沒法安裝聲吶浮標一類的水聲對抗裝備或者光電裝備,只能在機鼻上安裝一個直徑不大探測雷達,搜潛/反潛性能不佳,所以水上飛機只適合遠程偵察、海上救護...這類工作。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日本“海上自衛隊”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大型反潛機是P–1大型反潛機。

日本目前P–3C反潛機還有100架左右,雖然還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遠程反潛力量,但是隨著機體的老化和周邊國家的潛艇越來越先進的影響,日本開始尋求更先進的大型反潛機,由於想自己提高航空製造工程方面的能力,日本沒有像往常那樣購買美國的P–8A,而是由川崎重工自行研製了P–1大型反潛機,2008年第一架P–1下線,安裝了四臺川崎重工自行研製的F7–10渦扇發動機,使得P–1的航程達到了8000公里,完全可以環日本列島巡邏,甚至可以飛抵南海海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P–1大型反潛機(右)和P–8“海神”機體的大小比較,背後是US–2大型水上飛機。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這個角度看起來P–1要比P–8大了一些,這意味著P–1將來會有更大的升級改進餘地。

P–1大型反潛機集成了日本目前最先進的航空製造技術,比如說:光纖傳輸系統,傳輸的信息容量大、信號穩定抗干擾能力強,不宜被竊聽,並且對P–1的可超控性和飛行穩定性都有很大的好處,更主要的是P–1使用了智能化指揮系統,可以對發現的目標進行一體化處理,再通過軍用數據鏈實現了與其他裝備的信息共享,使之成為了網絡中心戰的一個重要指揮、控制節點!

雖然P–1很先進,但是主要的裝備子系統仍然是美國貨!日本自己的東西並不多,這也就限制了它的進一步發展,很可能最後裝備數量不多價格奇貴,這也是日本自行研製武器裝備的宿命。

一機多能,海洋控制多面手,大型反潛機

參加國慶70週年閱兵式的我軍“高新6號”大型反潛機,它的服役標誌著人民海軍的最薄弱環節環節被補齊了!

大型反潛機是大國海軍必不可少的裝備!21世紀的大型反潛機除了具備搜潛/反潛能力之外,還具備了空中指揮、電子偵聽、電子信號截獲分析和給遠程導彈進行中繼的能力(比如說:給遠程巡航導彈提供數據鏈修正和幫助),作戰任務被大大的拓展,同時大型反潛機不但可以使用反潛武器,還具備了打擊水面、陸地目標的能力。

21世紀的大型反潛機已經成為了多用途平臺,反潛雖然還是它的主要任務,但更多的是作為網絡中心戰的一個重要節點,可以協調海軍、空軍和陸軍的武器裝備,執行反潛、反艦(陸)...等海陸空作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