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交流:把黨的建設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

【經驗交流】

把黨的建設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全過程

——關於加強國有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的調查與思考

文/湖南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課題組

经验交流:把党的建设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湖南國資公司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推進大會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湖南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自2015年4月成立以來,旗幟鮮明地把黨的建設貫穿於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堅持融合互動、一體推進,積極探索獨具特色的國企黨建模式,逐步形成與發展戰略相一致、與發展模式相匹配、與管理方式相協調的黨建工作格局,為發揮國企改革抓手和平臺作用提供了堅強保障。

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成果豐碩,合出了顯著的效益

堅持把引領生產經營正確方向作為黨建工作的基本面和生命線,合出了顯著的政治效益。一是學習教育上深學篤用黨的理論。創新“專題+黨課”模式,組建內部宣講團,開展“書記講黨課”競賽,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進工作。二是發展方向上認真貫徹黨的意志。堅持生產經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在定方向、定戰略、定佈局上全面貫徹落實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三是治理結構上充分體現黨的領導。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嚴格落實黨委會研究前置程序,2018年召開公司黨委會33次,對37個重大事項進行研究。改善所屬企業班子結構,精簡領導職數11人,精簡率達46.4%。重點實施“三個一批”人才工程,釋放激活“鯰魚效應”,樹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在省國資委系統率先啟動“五化”支部達標創建,新設、改設一批基層黨組織,創建5戶企業黨建名片。四是在內控管理上嚴守黨的紀律。健全立體監督體系,對黨組織建設等六個方面進行重點監督,對6戶所屬企業開展巡察,查擺問題128項,創收節支972萬元,收回應收賬款730萬元。對新任職的20多名企業負責人、36名新任職領導幹部開展任前談話,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堅持把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作為黨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合出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一是打贏扭虧增盈的翻身戰。聚資源、調結構、降成本、控風險,抓兩頭帶中間,不斷優化資產質量,利潤增速創歷史最高,淨資產收益率進入省屬企業前列。四年間,利潤總額從虧損近1億元到盈利5602萬元,職工月工資從4170元增至6129元,上交稅費從1347萬元增至9428萬元。2019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2.73億元,同比增幅47.93%;實現利潤總額4071萬元,同比增幅96.19%。二是打響資產管理的持久戰。堅持業績導向、考核導向和用人導向,通過主業歸核、戰略管控,砍掉無效低效業務,挖掘有效益、有前景業務,把接收的42戶企業重組整合為17戶,集中力量辦大事,著力打造資產經營管理、現代物業、貿易、國標檢測和倉儲物流“3+2”產業板塊,一大批老國企迎來“二次創業”的發展機遇。三是打好深化改革的攻堅戰。始終把改革成效作為檢驗黨組織戰鬥力的重要標準,穩妥推進公司制改革、“三供一業”分離、“殭屍企業”處置、三項制度改革、混改及員工持股試點等一系列基礎性、關鍵性改革。4年共清理空殼機構70多戶,完成14戶企業公司制改革、3034戶水電分離,按期簽訂2080戶物業移交協議,強力推進26戶“殭屍企業”處置(佔省屬企業處置總任務64戶的40.6%),已分流安置人員321人,工商註銷或管理提升17戶,稅務註銷5戶, 4戶正破除障礙推進出清。

堅持把維護髮展大局和諧穩定作為黨建工作的切入口和突破口,合出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一是抓好安全生產保平安。以安全生產標準化為總抓手,多個層面構建安全“防護網”,鼓勵國富資產公司探索建立管理部專管、物業點督管、租賃戶直管的三級聯防責任制,清理整治了一大批安全隱患,提升了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公司安全生產工作連續三年被省國資委評為先進單位。二是調處矛盾糾紛求穩定。跟進所屬企業3.11億元逾期債務與73宗法律糾紛處理,成功收回新輕聯公司近 70% 國有股權,幫扶解決一批群眾最關切的問題,全省重點掛牌信訪單位萬代公司和連續多年上訪“釘子戶”長元公司成功息訪,未發生一起赴省進京非正常上訪,連續三年被評為全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三是厚植企業文化促和諧。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和領導權,研究出臺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在湖南日報、新湖南、紅星雲等媒體發佈新聞百餘篇,“紅色引擎”黨建經驗被湖南衛視、湖南都市推介。組織開展文明創建、工會群團活動,構建“公、誠、勤、簡、謙”的企業價值觀,明確“創新、擔當、奮鬥”的企業精神,塑造公司團隊勠力同心、拼搏奮進的共同價值導向。

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深度不夠,存在著突出的短板

工作責任“淡化”問題。一是思想跟不上。一些企業存在思想誤區,認為黨建是軟任務,實際效果“看不見、摸不著”,導致黨建“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越到底層認識則越淡化。二是責任落不下。有的企業主責意識不強,抓黨建消極應付、被動去做,“一崗雙責”未落地生根,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效果不佳,“上熱下冷”的問題還未有效解決。三是學習抓不緊。黨員思想教育缺乏針對性,黨建工作載體不多、內容不夠豐富。個別黨員學習目標不明確,理論研討不深入,工學矛盾未化解,學習成為“額外負擔”,不能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

核心作用“弱化”問題。一是黨內政治生活流於形式。一些企業“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形式單調、內容枯燥。個別企業反映,基層黨支部未及時換屆,支部生活會、民主生活會和談心談話效果不佳,批評和自我批評不敢動真,主題教育與企業脫貧解困結合度不夠。二是黨建滲透業務程度不深。個別改制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工作各行其道,導致生產經營方向不對、定位不準和目標不明,一旦遇到問題企業本身無法解決,只能上交矛盾。三是抓黨建方式方法不新。抓黨建的重心還停留在填短板、補漏項階段,“規定動作”多,創新創意少,抓黨建還缺乏系統性、規範性和精準性,還沒有挖掘出系統內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的組織和個人“典型”,還未形成黨建特色,還沒有叫得響的名片。

體制機制“虛化”問題。一是機制理順不夠順暢。少數企業黨建考核獎懲、黨員教育管理與實際契合度不高,抓基層黨建缺乏手段,特別是紀檢監察與審計監督結合不緊密,專項提醒多,融入制度少。二是基礎工作不夠紮實。個別企業黨員檔案不完善,黨員積分管理不經常,談心談話不充分,民主評議黨員臺賬有缺失。多數企業退休黨員居住分散,開展黨支部活動難以集中。長元公司有300多名退休黨員,移交前10年都未建立黨支部。三是聯繫群眾不夠緊密。個別黨務人員聯繫群眾浮在面上,不主動聽民意、惠民智,抓不住群眾痛點和難點問題,特別在改革推進中不善於做思想政治工作,導致一些矛盾糾紛未及時化解,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沒有效解決。

專業力量“邊緣化”問題。一是缺乏人才。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抓的複合型人才普遍缺乏,觀念不新、技能不強、方法不多,抓不住黨建重點與生產經營難點,後備人才儲備與企業發展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二是缺乏精力。有些黨務幹部“身兼多職”,精力“一重一輕”,抓黨建工作的專業化素質薄弱,特別是個別企業脫困任務艱鉅,抓黨建容易“顧此失彼”。三是缺乏經驗。部分黨務工作者黨務“工齡”低,專業知識不足,實戰經驗缺乏,以黨建工作促生產經營的具體辦法和措施不夠多,職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工作熱情還沒有完全調動起來。

黨建與生產經營融合潛力無限,擁有提升的空間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發展壯大國有企業,關鍵在黨的建設。國有企業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領導,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虛工實做”,紮實推進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把黨組織的獨特優勢轉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新形勢下,我們從調研情況出發,結合湖南國資公司實際,探索提出黨建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構想。

工作標準:戰略高定位、決策高效率、發展高質量、隊伍高素質、文化高品質。

基本內涵:戰略高定位是指,在企業發展戰略方向上充分體現黨的意志,把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同企業戰略發展規劃統一起來,將黨組織建設內嵌入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明確企業黨組織在企業戰略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做到“根”“魂”穩固;決策高效率是指,將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寫入企業章程,明確企業黨組織的法定地位,落實黨委會前置討論程序,將黨的領導融入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實現決策程序科學高效;發展高質量是指,在企業改革發展中落實黨建“四同步”“四對接”,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充分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隊伍高素質是指,堅持黨管幹部原則,將黨對領導幹部的選拔任用和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培養一支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有力支持企業發展;文化高品質是指,黨建工作與企業文化建設交融互動,與企業價值理念、精神內核、行為規範有機結合,推動企業形成高品質的奮鬥目標和價值追求,凝心聚力,為企業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和氛圍。

實施路徑:我們提出黨建和生產經營深度融合六維模型架構,作為實現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在思想政治上深度融合,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正確發展方向。一是抓好思想建設。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黨組織一項經常性、基礎性工作,同中長期目標任務結合起來,同生產經營管理、人力資源開發、企業精神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結合起來,把解決思想問題同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引領職工群眾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二是深化教育管理。重視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團結凝聚職工群眾的主體作用,找準著力點,推進黨建工作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手段創新,引導黨員幹部發揮好帶頭作用、骨幹作用、橋樑作用。三是強化理論武裝。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南重要講話,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和批示精神,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推動黨的理論創新成果進企業、進班組、進一線、進頭腦,解決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

在治理體系上深度融合,加快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國有企業制度。一是理順領導體制。堅持兩個“一以貫之”,把黨組織的機構設置、職責分工、工作任務納入企業管理體制和工作規範,確保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明確黨組織的權責邊界,落實黨委班子分工負責制,嚴格執行黨建聯繫制度,抓好對分管業務和黨建工作的責任落實。二是優化決策機制。把黨建寫入公司章程,完善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嚴格落實黨委會前置研究程序,明確企業黨組織參與決策的內容和程序,決策前黨委書記、董事長與總經理應充分溝通、形成共識;決策時進入董事會、經理層的黨委成員按黨組織的意圖發表意見,決策後黨組織要抓好各項決策的督促落實。三是完善監督體系。加強對企業主要負責人和關鍵崗位的監督,重點抓好企業投資、財務管理、產品銷售、物資採購、工程建設、選人用人等權力運作重要環節的監督,帶頭在產品質量、安全環保、維護穩定等方面履行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積極協調化解各種利益矛盾。

在決策部署上深度融合,以企業生產經營成果檢驗黨組織工作和戰鬥力。一是樹立工作導向。強化國企幹部的身份認知,黨組織班子成員要學會從經濟角度抓黨建,董事會和經理層成員要主動從政治角度抓經濟。以解決黨建強基固本和企業生產經營發展的問題為工作導向,堅持“三同步”,強化“四對接”,實現黨建與生產經營目標共擔、責任共負。二是把握工作重點。按照“融入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緊扣國有資產整合者、國企改革推動者、國有資本經營者的戰略定位,把“殭屍企業”出清、歷史遺留問題處理、資產處置盤活等生產經營工作的難點作為基層黨組織工作的重點,充分發揮組織工作、思想工作和群團工作優勢。三是完善考核體系。科學構建企業考核評價體系,把考核經濟賬與考核黨建賬結合起來,把黨建指標從定性變成定量,從單一變成系統。在考核黨委書記時,要考核生產經營指標;在考核總經理時,要考核黨建責任落實情況;在考核其他班子成員時,要綜合考核“一崗雙責”落實情況。認真用好考核“指揮棒”,與幹部績效考核、提拔任用掛鉤。

在組織建設上深度融合,更好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一是織密組織網絡。抓好“清理退出”、“兼併重組”企業黨員組織關係接轉、黨組織隸屬關係調整,確保企業發展到哪裡、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裡。建立黨支部工作督查督導常態機制,下決心整頓一批軟弱渙散黨組織。規範黨務部門設置,配強黨建工作力量,保障黨建工作經費,落實同職級、同待遇政策。二是夯實基層基礎。以黨支部“五化”建設為抓手,建好用活黨建陣地,在推改革謀發展中檢驗戰鬥力,明確規定生產經營不達標的不能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把優秀黨員選拔到支部書記崗位,把支部書記崗位歷練作為培養選拔企業領導人員的重要平臺和必經環節。三是嚴肅政治生活。落實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和黨內監督條例,嚴格執行“三會一課”等各項制度,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思想武器,讓支部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積極推進黨內基層民主建設,積極推進黨務公開,落實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

在人才培養上深度融合,培養一支高素質的企業領導班子和人才隊伍。一是配強領導班子。堅持黨管幹部、黨管人才原則,緊扣“對黨忠誠、勇於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要求,堅持“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實施“三個一批”人才工程,完善提名醞釀、民主推薦、組織考察、黨委決策的方式和流程,擇優配強領導班子。樹立業績考核導向,科學制定薪酬管理與績效考核辦法,使黨建考評由“軟指標”變成“硬約束”。二是聚集優秀人才。以市場化為導向,拓寬選人用人視野,推動“人才強企”戰略,啟動“百人計劃”暢通“上、下”通道。重點關注技術能手、青年專家等優秀人才,把黨員培養成骨幹,把骨幹培養成黨員,把黨員骨幹培養成中層管理人員。劃定容錯界限,鼓勵大膽探索,樹立“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為幹事者撐腰、讓實幹者實惠”的良好導向。三是建強專業隊伍。加強黨務人員的教育培訓、實踐鍛鍊和輪崗交流,選拔業務骨幹充實黨務隊伍,選拔業務副職擔任黨組織書記,選拔黨務副職擔任企業行政負責人。將黨務人員業績考核納入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業績考核體系,確保同層級同考核、同待遇同獎懲。

在企業文化上深度融合,營造風清氣順勁足的發展氛圍。一是確立價值取向。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大力倡導“公、誠、勤、簡、謙”的企業價值觀,“創新、擔當、奮鬥”的企業精神,“市場導向、穩健經營、包容創新、成就價值”的經營理念,讓幹部職工看到自身價值和企業未來,塑造共同價值導向。二是堅持典型示範。引導黨員爭先進、當先鋒,建立黨組織和黨員的工作職權、工作責任、工作清單,圍繞穩增長、調結構、推改革、優監管、強黨建、塑文化的總體目標,開展創建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黨員立項攻關、黨員承諾踐諾等活動,真正讓黨組織和黨員在改革發展中唱主角。三是推動精細管理。健全崗位責任制和考核辦法,確保每個崗位“管理求細有標準、管理求嚴有考核、管理求實有獎懲”。組織開展一系列技能競賽活動,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堅持和深化標準作業、文明生產,規範職工行為,發掘職工潛力,夯實精細化管理的基礎。出臺企業文化建設總體規劃,自覺把企業文化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全過程。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解決黨員工作生活困難,增強黨員榮譽感和歸屬感。

(課題組組長:金傑湖南省委黨校中青二班學員,湖南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

本文來源 :《國企·黨建》2019年10月號刊登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