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兩岸四地青年“搭橋”的龍允生:應修正香港通識課本的偏激

忙碌的週一下午,90後青年領袖龍允生,匆匆趕回公司辦公室。他是年輕有為的保險公司經理,也是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副主席,同時也是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為兩岸四地青年“搭橋”,讓他們實地走訪,客觀感受,是龍允生正致力的青年交流活動。對於持續幾個月的示威活動,暴力行徑,他也有話想對這些走上街頭的年青人說。

“暴力打砸踩痛了香港人的底線”這不是表達意見的正常方式

“香港是法治社會,是市民能多元表達意見的自由之都,那是一直以來最令港人自豪的核心價值。不斷升級的暴力行為,真的踩痛了香港人的底線,這根本不是表達意見的正常方式。”龍允生直言自己的心痛之處。“大家又不是在踢球,為什麼要分黃色和藍色的對立面呢?為什麼一言不合就要用暴力呢?”他說起自己的太太是內地人,正在香港讀書。就因為她說普通話,就會遭別人罵,這不是香港應該有的樣子。在他的心目中,香港是包容的,是開放的,香港人更是禮貌友善的。

为两岸四地青年“搭桥”的龙允生:应修正香港通识课本的偏激

龍允生積極籌組兩岸四地交流活動,受訪者供圖

亂象背後的冷思考:修正通識課本的偏激

讓學生更多機會走出來看外面的世界

世界是什麼樣的,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和腳步去感悟。90後的龍允生,從十幾歲就開始參加青年交流活動。“我最開始並不想去,是父親鼓勵我一定要多交流才有屬於自己的認識和思考。”龍允生在交流活動中,認識了很多好朋友,他和一位廣東的夥伴成為了筆友,一直通信。這也激發了他從零開始學習普通話。

23歲開始,龍允生就積極籌組兩岸四地的大型交流活動,致力為青年交流作出貢獻。他推動了不少香港及內地的扶貧助學工作,例如他在2013年加入韶關市青年聯合會後,便一直推動香港各界青年在韶關市的慈善活動,亦有在各省市推動香港學生義教專案。從策劃組織粵港實習計劃、菁英義教團、夢想交流營等項目,到收穫“2018大灣區青年領袖”“第二屆世界十佳廣府青年”等稱號,他也目睹了不少青年因為實地交流,終於領悟到了什麼是家國情懷。

为两岸四地青年“搭桥”的龙允生:应修正香港通识课本的偏激

龍允生積極籌組兩岸四地交流活動,受訪者供圖

“我覺得香港基礎教育的通識課,設立初衷是沒有問題的,想讓青年人自己去思辨。但是,通識課的教材卻背離了客觀與平衡,這就帶‘歪’了正在形成世界觀的學生代。”龍允生認為,社會的亂象後面,應該有對教育的冷思考。修正通識課本的偏激,讓香港的學生補上國家歷史的課程,同時讓他們有更多機會,更多窗口走出來,看看內地,看看一帶一路的變化,應該會讓他們找到更多上進的能量。

真誠告誡:把握機遇 香港青年可以做到共融共贏

走上街頭的暴徒只是少數,更多的香港年青人心中也有夢想和希望。龍允生認為,香港青年作為大灣區建設的受益人與主動力,應該更加主動融入大灣區的建設。

为两岸四地青年“搭桥”的龙允生:应修正香港通识课本的偏激

龍允生積極籌組兩岸四地交流活動,受訪者供圖

除了通過實習外,更應該把握機會前往大灣區城市工作,建議當局可為香港青年推出便利措施,讓香港的人才可以把握機遇,在大灣區各地區發展及工作,讓夢想可以實現。

紅星新聞香港前方報道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