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刀王陳當華:香港的將來要靠下一代去創造

“我很開心,全世界的名人都來香港買,買我的手工,不是買刀”。在香港油麻地廟街那間不到十平米的店鋪裡,88歲的“香港刀王”陳當華自得其樂。“陳華記利器專門店”內,各種名人合影擠擠密密、刀具擺放參差錯落,每一個都是他那隨時可能失傳的磨刀手藝的註腳。

陳當華出生在廣州十三行,13歲開始學磨刀,1961年帶著這門手藝到了香港。

那正是香港製衣業最繁榮的時期,街邊整棟整棟的製衣廠,裁縫師傅人手一把剪刀。陳當華開始隨街隨巷四出走動招攬生意,磨一把11寸的剪刀,收費9港元。

剪刀是裁縫師傅的吃飯工具,磨好一把剪刀很需要功夫,哪怕對方倒貼錢、他們也不會輕易把剪刀交給不熟悉的磨刀人。憑著過人的手藝,陳當華慢慢積累了口碑和客源。

香港声音⑦| 香港刀王陈当华:香港的将来要靠下一代去创造

1970年代以後,隨著香港服裝業北遷,本地裁縫越來越少,裁縫剪刀生意也越來越淡,陳當華的磨刀業務漸漸轉為廚師刀為主。沒想到這一變化給他帶來了更大的名聲,“香港刀王”的名號傳到了海外。今天,仍有來自美國、法國、加拿大、澳洲、俄羅斯的廚師們,專程到香港來找他磨刀。

有人帶著刀來、請他磨刀,也有人在店裡買刀、請他“開鋒”。陳當華每磨一次刀,要過九塊磨刀石,從粗到細,越往後石頭的密度越高,磨出來的刀不僅鋒利、且耐用。最讓人驚奇的是,他已經磨了70多年的刀,但手掌柔軟、手上一個繭都沒有。他說,自己磨刀並非靠手來發力,用的是氣功、全身發力。

可惜,陳當華至今未能給這一磨刀絕技找到接班人,自己的孩子不願意學、收的徒弟也走了,因為“這些是賺不到錢的”。陳當華也不太指望這門生意賺錢,他把磨刀的收入大部分捐給了慈善機構。

“這門手工要失傳了,以後都不會有了”,陳當華對此倒是坦然,香港是一個自由港,無論對產業還是個人,這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選擇過程,“我們這些老一輩已經退出江湖了,香港的未來要靠下一代去創造。”

南方週末香港特派記者 方迎忠 王小祥 剪輯:王小祥 文字:黃金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