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故宮”想重建,缺這些

木材和工匠。

沖繩著名的世界遺產首裡城毀於深夜大火,牽動人心。4日,日本沖繩和北方領土事務擔當大臣衛藤晟一視察了現場後說:“首裡城凝聚了沖繩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如今的景象令人深感痛心。國家將肩負起重建首裡城的責任。”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重建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難。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首裡城10月31日凌晨起火現場圖

重建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朱瓦(屋頂所用的紅色瓦片),一級建築師中本清表示,要找到所需的木材將非常艱難。為了承載沉重的屋頂,需要長10米多、直徑在1.5米以上的原木,同時木材要能適應沖繩的溼氣,雖然日本有的山林裡有這樣的木材,但是沒能獲得當地的砍伐許可,就沒能在上次重建時採伐。上次是從臺灣進口的,但是現在各地環保意識都很強烈,這次能否再買到暫未可知,因此感到非常擔心。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首裡城10月31日凌晨起火現場圖(圖源:NHK)

日本《每日新聞》稱,工匠人數不足也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首裡城重建需要大量朱瓦。但是現實中可以製作朱瓦的工匠卻越來越少。1992年重建首裡城正殿時,曾經使用了5.5萬塊朱瓦,現在不僅工匠越來越少,現有工匠還有老齡化的問題。此外,和1992年時相比,目前沖繩縣的泥瓦匠人數已減少到不足過去的半數。《日刊工業新聞》報道稱,漆器工匠也存在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30年前,沖繩縣曾經有350名漆器工匠,但是現在僅剩50人左右,其中會高級金飾等技藝的高級工匠不僅人數少,還都是高齡者。除了資金外,培養重建需要的工匠是當務之急。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天災人禍,首裡城曾四度被燒燬

一場大火將日本沖繩縣的首裡城化為灰燼,在世界引發一片唏噓。首裡城可謂多災多難,歷史上曾四次遭到火災的侵擾。二戰中被美軍炸燬,1992年才進行了大規模修復。

叔侄大戰中首次被毀

首裡城是古琉球王國的都城。現今所指的首裡城,通常是指位於現沖繩首府那霸的古首裡城建築群。根據考古資料,目前可以推斷的首裡城最早的建城時間是不晚於14世紀末。其時沖繩正處於中山、南山、北山三個王國分治的“三山時代”。而首里正是中山國的都城。之後,在1429年,中山國王尚巴志掃平南山、北山兩國,統一沖繩,建立古琉球王國。首裡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王國的首府,這一地位一直延續到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將琉球改為沖繩縣為止。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失火前的首裡城(資料圖)

首裡城的第一次劫難發生在1453年,也就是其成為琉球王國都城的23年後。這一年,琉球王國第四任國王尚金福去世。而這時離琉球首任國王尚巴志去世僅僅14年。14年間連續換了三個國王,對政局的影響可想而知。而尚金福的去世更是直接引發了他的弟弟布里和他的兒子志魯的王位之爭,雙方各自麾兵大打出手,首裡也就在這場叔侄大戰的戰火中首次被焚燬。諷刺的是,這場以無數人命和首裡城為代價的戰事中,最終誰也沒有取得勝利,布里和志魯都在戰爭中受了致命傷。最終由布里的弟弟泰久繼位,成為琉球的第五任國王。

三次重建後迎來200年安寧

泰久繼位後,重建了首裡城,此後首裡城較為安穩地度過了百年歲月,直到1660年的一場大火,將它再度焚燒殆盡。之後,人們花了11年時間來重建它。但是四十多年後,1709年的又一場火災,將第二次重建不久的首裡城再次重創。

重建一座城的代價對於琉球這個地處海外一隅、貧瘠荒涼的島國來說實在是太大了,更何況是四十多年內兩次重建。此時琉球已被日本的薩摩藩實際控制,在薩摩藩支援了近2萬根木材後,首裡才勉強完成了第三次重建。

之後的首裡再次迎來了二百餘年的安寧,直到1945年太平洋戰爭的炮火,讓首裡迎來了它的第四次,也是最徹底的一次毀滅。

琉球“故宫”想重建,缺这些

失火前的首裡城(資料圖)

二戰中化為瓦礫

1945年3月下旬,為拿下進攻日本本土的前進基地,美軍集結近20萬人的地面部隊和1000多艘戰艦、2000多架飛機,對沖繩發動了猛烈的攻擊。3月29日,以戰列艦“密西西比”號為首的炮擊艦隊首次炮擊了首裡,摧毀了首裡城的部分建築。

為守住沖繩,日軍糾集10萬餘人,組成第32軍,由牛島滿中將指揮,拼死頑抗。牛島滿鑑於以往日軍反登陸作戰於灘頭集結重兵,常被美軍海空優勢火力消滅的教訓,制訂了誘敵深入的作戰方案。計劃將美軍引誘至海空軍支援不便的內陸地區再行殲滅。他選定的決戰戰場正是首裡與那霸之間,而其防禦主陣地就設在首裡,為方便指揮,牛島將自己的司令部也設在了首裡城的地下。

這一戰術成功地阻滯了美軍的進攻,原定一個月拿下衝繩的20萬美軍在沖繩從4月1日苦戰至5月中旬,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後,才逼近了首裡城。根據俘虜供詞,美軍相信,牛島將在首裡與美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但是牛島再次虛晃一槍,於5月22日批准了向沖繩南部撤退,以期延長沖繩戰役時間的作戰方案。隨後日軍開始著手準備撤退。而對此渾然不知的美軍仍然在準備著進攻首裡。此前首裡由於遠離海岸和一線戰場,並未受到多大破壞,但它的劫難終究還是到來了。

5月25日,為削弱日軍防禦陣地,美國海軍組織力量,仍然以戰列艦“密西西比”號為首,集中火力開始對首裡進行大規模的炮擊。“密西西比”號上的12門356毫米口徑重炮對準首裡城整整轟擊了三天三夜,一直持續到28日才結束。首裡城在鋪天蓋地的炮火中化為一片廢墟。5月29日,美軍對首裡發起總攻,於5月

30日完全佔領首裡城,但日軍主力已於5月27日撤走,5000名無法移動的重傷員則在首裡的地下坑道中全部自殺,美軍看到的是一片無盡的瓦礫堆。

美軍下士尤金·斯萊奇在其1981年出版的回憶錄《與老兵同在:佩裡琉島和沖繩》中這樣寫道:“雖然在美軍無休止的炮擊中,首裡城已經化作了一堆瓦礫,但還是可以看出來首裡城的周圍曾是一片風光明媚的土地。城的本體被毀滅得如此慘痛,以至於完全無法想象它原來是什麼樣子。只能勉強分辨出來古老的石頭建築,以及臺階、庭院和圍繞它的壕溝的痕跡。我在瓦礫間漫步,隨處可見損毀的石造物和焦黑的殘木。它們從前必定非常美麗,美到我無法想象。”

古琉球王國留下的珍貴文物也在這次炮擊中嚴重損毀。一些可以移動的文物在戰前雖然已被轉移到地下,但在美軍攻入首裡後,也被美軍找到,並作為戰利品搬運回國。7月2日,在經歷了三個多月苦戰後,美軍終於宣佈佔領沖繩。一個月後,日本戰敗投降。此時首裡的廢墟上,尚有餘煙嫋嫋。首裡的第四次毀滅終於落幕。

戰後,首裡城的遺址被用作琉球大學的校址。1958年,沖繩

政府決定重建首裡城,但戰後的滿目凋敝、百廢待興,使得重建工程只能一點點進行。重建計劃參照首裡第三次重建後,第四次毀滅前的原樣進行。先是重建了守禮門,這個首裡城之前的迎賓門。之後,又於1972年重建了首裡城的正門歡會門及周邊建築。直到1979年,戰爭結束三十多年後,整個首裡城的重建才真正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而直到1992年,首裡城的主體重建工作才正式開始。在經歷了27年的漫長工程後,首裡城正殿等主要建築於今年年初才基本完成。但僅僅不到一年,就全部毀於一旦。而這次火災後,究竟還會不會重建,如何重建,都仍然是個未知數。

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孫秀萍 宋海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