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前不久,《走近科學》停播,引起了很多80、90後的不捨。

這檔節目1998年開播,跨過21年的漫長歲月,可以說很長壽了。

說起長壽的節目,還有另一檔家喻戶曉的全民綜藝。

播出了13年,整整拍了19季。

現在的綜藝,即使有流量明星助陣,也難逃“火不過三季”的魔咒,還有什麼節目能播19季!

它不僅播出時間久,收視率還特別高。

2015年第12季,全國網收視率高達1.45,位列同時段全國上星衛視之首。

到了今天,它的播放量也能輕鬆破10億。

另外,它還是熱搜上的常客。即使你沒看過,你也一定聽說過這句火遍全網的:



真香。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沒錯,桃蛋媽說的就是《變形計》。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節目裡,叛逆的城市孩子去深山淨化心靈,然後痛改前非。



懂事的農村孩子在城市得到關愛,繼續奮發圖強。

節目裡的主人公們成功變形,屏幕前的我們淚流滿面。

但桃蛋媽今天要說的是——

這檔節目,不僅假,而且毒。

它才是最該叫停的節目。

01

按劇本演出來的真人秀





家裡有不聽話的孩子,送去遙遠的神秘大山中,過幾天苦日子,就能改邪歸正。



《變形計》十九季以來,都是這一個套路。



城市裡逃課、打罵父母、去夜店的孩子,經過農村、大山、沙漠等的淨化,體驗了一把人間疾苦,然後無一例外地變好了。

沒有什麼神秘。


三個字,作假戲。



桃蛋媽知道,綜藝上的真人秀,都會設計劇情,有臺本。

但《變形計》顯然不滿足於此。



它不僅要設計,而且要介入——不僅設計任務,還設計了主人公們的反應。



如何讓主人公們有節目設定的反應呢?



很簡單,威逼利誘、軟硬兼施。

《變形計》第七季的主人公施寧傑,被稱為“史上最難改變”。輟學、抽菸、泡夜店,來到農村的第一天就要罷錄。

節目組為了讓他參加學校的運動會,進行利誘。

什麼獎品能打動叛逆少年?

你一定想不到,是煙。

跑出名次獎兩包煙,跑第一名獎三包。

節目裡有一個施寧傑向母親死纏爛打要錢的鏡頭,其實是節目組暗中激將:

你覺得你是個男人,你就要一千塊錢看看,展現一下你的能力。

施寧傑拒絕給“農村爸爸”洗頭,節目組軟的不行來硬的,直接威脅:



你不洗,這輩子就回不去了,你就在重山的包圍當中等死吧!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為了讓孩子好好配合節目效果,不惜利誘。



為了讓孩子表現歇斯底里,又用威脅、恐嚇、激將法來刺激。



被改造的孩子,前期表現得越囂張跋扈,後期浪子回頭就更有戲劇性。



所以城市孩子闖禍的部分是節目裡最刺激的高光時刻。

節目中被稱為“史上最帥”李宏毅,曾在直播中直言,導演組要求他們使勁折騰,打壞了東西也不用賠。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城市主人公一言不合就摔行李箱,被他們摔過的行李箱加起來能環繞北京三環一圈。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兩個城市主人公之間打打架,是家常便飯。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在節目快結束的時候,他們又彷彿一夜長大,變得又懂事又聽話。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主創蔣良在接受採訪時,透露:



並不是他本人有什麼樣的變化,只不過前面只表現壞的一面,後面只表現好的一面。

其實前面也有好的一面,後面也有壞的一面,電視選擇播出而已。



在農村孩子這裡,節目組給農村女孩王紅林安排了一場母女見面的“戲份”。



王紅林父母離異,她從出生後就沒見過媽媽幾次。因為種種原因,媽媽是家裡一根敏感的神經,沒人願意提起。



王紅林和同學在公園遊玩時,發現親生媽媽迎面走來,一下慌了。母女倆上演了一出追逐、哭鬧、拒絕,最後抱在一起互相原諒的親情大戲。

王紅林說,在這個過程中,節目組一直在勸她原諒母親,不然就不讓她回去。



問題少年的撒潑是假的,改邪歸正是假的,農村孩子的生活圓滿是假的,整個秀都是假的。



只有電視機前,我們的淚水是真的。



節目組愚弄了主人公們,也愚弄了作為觀眾的我們。



只有收視率是唯一的標準。



02

變形之後的城市孩子,

成了網紅、明星





節目的結尾,叛逆少年們痛哭流涕,誓要痛改前非。

出了節目,他們會蛻變成什麼樣?

原來怎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

第八季的主人公廖洪毅,因為泡夜店、愛抽菸、花錢大手大腳而被送到山區變形一個月。



一個月裡,他老老實實地挑水、生火、做飯、鋤地、丟糞……正兒八經地體驗了全套農村生活,節目末尾保證以後再也不去夜店了。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結果,回到家後第一個晚上,廖洪毅就去了夜店。



最難改造的主人公施寧傑,在農村過了一陣苦日子,對變形的最大感受是自己“投胎投得還不錯”。



之後,他去了北京讀音樂學校,一年後中途退學。



為了讓他改掉懶散的毛病,媽媽送他去南京軍區當兵。不到一年半,又提前退伍。



第11季的主人公韓安冉,整容成癮,16歲就留下了“活到老,整到老”的金句。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在節目快結束的時候,韓安冉取出了下巴的假體,發誓再也不去整容。

出了節目,她依然整容不斷,大大小小至少整了34次。

節目裡的蛻變,是演給觀眾看的。

節目外的“蛻變”,才是他們想要的。

幾乎每一個參加“變形計”的城市主人公,都會獲得至少100萬的微博粉絲。

他們也藉著節目的熱度,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網紅、明星。



真香鼻祖王境澤,坐擁210萬微博粉絲,上節目,拍廣告,玩快手,忙得不亦樂乎。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史上最帥李宏毅,靠著變形計直接出道了。微博粉絲1100多萬,微博認證為“演員”,主演過網劇《惡魔少爺別吻我》。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整容不停的韓安冉,開了網店,開始做帶貨的時尚博主。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有人總結了城市主人公“變形計”的基本流程:



扔行李——打架——打導演——逃跑——突然懂事——後悔自己做的事情,突然變形結束——城市主人公成為網絡紅人加大V——代發廣告,價格不菲。

看起來,城市主人公是變形計的受益者。

家境富裕的混世魔王,搖身一變成了網紅、明星,成為百萬人的偶像,還能賺錢,這不也是一種圓滿嗎?

桃蛋媽不覺得。

這些主人公,本來就是缺少父母正確引導的“問題孩子”,懶散、暴躁,一無所長。



突然間,名氣、金錢全都湧向了自己,聚光燈下的他們光鮮亮麗,身上的問題也都暫時地原地遁形了。



年輕的他們,享受著靠流量吸粉、賺錢的快感,察覺不到危機,沒有奮鬥的動力,不知實力為何物。



但,問題依然是問題,靠著流量的他們又能走多遠呢?



《變形計》中被認為是變形最成功的少年易虎臣,曾經名氣高於一些二三線小明星。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後來,曠課、打架,沒參加中考。輟學後,開網店、拍微電影相繼失敗。借粉絲的錢不還,21歲就成了“老賴”。



賣著三無面膜的韓安冉,微博評論在兩位數的王境澤,在網劇中流連的李宏毅,說不定也只是曇花一現。



變形計究竟改變了什麼呢?





03

農村孩子,城市孩子的背景板。





《變形計》,變的是兩個人,卻從來不是真正的雙線故事。

節目製作人謝滌葵曾經說過:



《變形計》是我們在偏遠山區挖到的一劑良藥,專門治療讓很多家長失去信心的城市獨生子女病。



也就是說,城市的孩子才是變形的主角,農村的孩子不過是陪襯,是這劑良藥的藥引子。



他們的家庭,各有各的貧苦、匱乏。但是他們的個性整齊劃一:老實、勤奮,沉默,懂事。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節目組給他們的設定也單一乏味:

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吃從來沒吃過的東西,愛讀書,被學校的同學照顧。

每一個來到城市的孩子,都像一隻珍稀動物,永遠是城市裡被圍觀的對象,被關懷的目標。

那些熱切的目光,更像是打在農村孩子身上一束束灼熱的光,夾雜著憐憫與歧視,將農村孩子的自尊燙得千瘡百孔。



在大眾面前貼上了“貧窮”的標籤,很難在私下裡撕下來。



在知乎上有一個參加《變形計》的農村孩子,說出了變形之後的現狀。

現在的他是一名人民教師,儘管他刻意迴避,但是身邊的同事還是知道他的往事,知道他的貧困,於是對他刻意關照,這種特殊的關照常常讓他渾身不自在。



我本可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到陽光。

節目組也許不會想到,把生活極度貧困,從小嚐盡了生活艱辛的孩子,送到城市去體驗了一遍虛假的親情,享受了物質豐裕的生活,對孩子的心理有怎樣的衝擊。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在價值觀尚未形成的年齡,他們可能永遠都會困惑,為什麼自己一輩子艱苦努力的付出,都比不上別人一出生就擁有的。



這種無助和挫敗,有極大的可能會衍生出對原生家庭無盡的厭惡甚至憎恨。



孩子的不幸福感,在父母那裡會乘以N倍。



孩子的所見所渴望是他們如何努力也實現不了的,孩子又是一個一無所有的家庭唯一的希望和精神支柱。



摧毀了一個孩子,也就摧毀了一個原本安穩的家庭。



有位山村支教老師一直抵制《變形計》這個節目:



做這麼多年鄉村支教,不斷努力培養農村孩子積極向上的心態和習慣,這類節目每一次播出,都把我們的努力幾乎化為烏有。



用農村孩子付出的這一切,換城市紈絝子弟未必記得的一堂思想品德教育課,值得麼?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04

該變形的,不是孩子





本質上,這檔節目跟楊永信的電擊療法、豫章書院的修身教育沒有什麼區別。



孩子不聽話,就送去教育,直到他聽話。



恕桃蛋媽直言,這種教育,只能起到反作用。



該變形的從來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還記得這些城市主人公有著怎樣的家庭嗎?

最難改造的施寧傑,家境富裕、單親,自稱“一生坎坷”。



15歲時,他第一次去夜總會,是爸爸帶他去的。



主要是因為我幫我爸分析很多事情,比如哪個女人比較舒服這些。我爸爸只有這方面跟我不會吵架。



從幼兒園就開始寄宿,在有限的回家時間裡,爸媽總在吵架,最終離婚。



爸爸脾氣暴躁,有一次生起氣來抄起一把刀說要砍死他。父子倆只有在夜總會才能相處融洽。

媽媽經營酒店,工作繁忙,半年都沒時間陪他兩三次。



夜店王子高澤文,在六年級以前品學兼優,家裡的獎狀貼滿了一牆。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然後,突然間就不聽話了,學壞了。父親就開始打他、罵他。



直到在節目中,聲淚俱下地敘述起他六年級時父母離婚的場景,大家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桃蛋媽曾經採訪過高考諮詢師李老師,她從自己深入接觸的100多個家庭中,總結出一個道理:



教育問題,歸根結底是家長的問題。

桃蛋媽跟美術教育機構的資深培訓師朱老師深入交談過,她多年的從業感受也跟李老師如出一轍:



被家長送來的很多“問題孩子”,幾乎都是家長或家庭教育錯誤引導的結果。

從有些孩子粗糙的筆觸、灰暗的用色中,就可以看出他們的焦躁不安。



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也許就變成逃課、輟學、打父母、泡夜店的問題孩子,成為下一個被改造的對象。

而父母,始終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弔詭的是,一方面,有教育初心並在教育行業裡深耕多年的業內人士,不斷地奔走疾呼,希望大家意識到“問題孩子”的根本原因所在。

另一方面,收視率居高不下的流量節目,用13年19季的時間,坐擁著最好的資源,最大的受眾群體,卻在向大眾灌輸一個觀點:



問題孩子,就是孩子的問題。



秉持著這種價值觀,一季又一季,一個孩子又一個孩子,如法炮製衝突、噱頭、典型。



《變形計》的天平,重的一頭是收視率,輕的一頭永遠是價值觀。



整整19季的時間,它什麼也沒有改變,也什麼都不想改。



但是,桃蛋媽想說——



農村孩子的貧窮苦難,不是為了提供一個感化院。


城市孩子的心理教育,也不應該是粗放,速成的。



《變形計》,其實一直搞錯了該變形的對象,最該變形的,並非他人,而是它自己。



燈光熄滅,吹拉彈唱放下樂器,人們悄悄朝門口走去。



留下年輕的靈魂,在原地徘徊不前。



這場吃人血饅頭養成的收視率盛宴,何時結束?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PS:桃蛋媽建了幾個媽媽群,群裡有高考升學路徑規劃師,還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兒童教育與發展心理學碩士/臨床醫學博士,以後還會邀請更多教育專業人士進群。

在這些媽媽群,你可以在微信的碎片化時間,收穫許多重要有用的信息。在這個群裡,你可以跟其他家長共同探討教育育兒,你還可以直接給桃蛋媽提供選題。想進“桃蛋媽和高考規劃師/兒童心理諮詢師&醫生”群的爸爸媽媽,

加桃蛋媽微信(nwchengzhang001)拉你進群~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牛娃成長記 | 桃蛋媽

關注並星標我

與20萬家長共同育兒成長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靠逼孩子發瘋爆火13年,這節目為何至今還不叫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