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臊子面博大精深,到底是叫sào子面還是shào子面?

陝西臊子面

陝西臊子面博大精深,到底是叫sào子面還是shào子面?

說起麵食,那可在陝西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身為陝西人的我,每天不吃完麵就覺得渾身不自在,哪兒哪兒就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啥!在這裡,小編重點給大家講下頗受歡迎的臊(sào)子面,由於方言等原因有人也叫哨(shào)子面,或者嫂子面!

陝西臊子面博大精深,到底是叫sào子面還是shào子面?

在陝西尤其關中地區,臊子面是漢族特色風味小吃類,面以薄、筋、光、汪、酸、辣、香等特色立名,入口滑爽柔韌,捎帶筋道,臊子面的特點是麵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紅油浮面,湯味酸辣,筋韌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陝西關中地區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遇到紅白事、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活動慶典等重要場合都有他的身影。

歷史典故


關於臊子面有這樣一個典故,在這裡先不去糾其是否誤傳:相傳周文王年幼的時候父母早亡,一直靠哥哥嫂嫂撫養成人。有一次,周文王率軍出征中途遇到瓢潑大雨,風寒入骨,外邪內侵,服過數味藥都不見起色,臥床好多天不起。嫂子得知後親自下櫥,為文王純手工擀制了一碗熱氣騰騰的麵條,文王吃得大汗淋漓,寒氣祛除,進而精神煥發。之後,周文王為紀念了嫂嫂遂取名“嫂子面”。臊子面故而又名“嫂子面”,由於方言等原因也有叫shào子面的,“哨子面”當時可能就是由此諧音進化而來的。

臊子面

臊(sào)子面是陝西省有名的傳統麵食類、常見西府小吃,以寶雞的岐山臊子面最為正宗。在陝西關中平原及甘肅隴東等地方流行。臊子面歷史悠久,其中含有配菜比如豆腐,雞蛋等,做法簡單。臊子就是肉丁的意思。對於陝西人來說,臊子面的配色尤為重要,黃色的雞蛋皮、黑色的木耳、紅色的胡蘿蔔、綠色的蒜苗、白色的豆腐等材料,既好看又好吃。

陝西臊子面博大精深,到底是叫sào子面還是shào子面?

吃貨攻略

起臊子面,每個地市不同,就會形成各具特色的陝西臊子面,臊子面最為重要的是湯,湯是臊子面的靈魂。以下部分內容摘自吃貨老妖的博文內容(感謝老妖提供素材),對此內容看過並且瞭解了你才算是真正的陝西人,有機會你咥下就懂咧: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在我心中一直是陝西第一面,天下第一面。做工講究、用料多樣、口味豐富,“酸辣香,煎稀旺、薄筋光”的九字訣不是任何一種麵食所能比擬的。岐山臊子面製作和麵要加鹼、擀薄、壓實,用大刀鍘細,或切或犁。肉臊子做成酸辣口,素臊子講究“紅、黑、黃、綠、白”五色,少不了木耳、黃

花、豆腐、土豆、紅蘿蔔、豆角等時令菜,飄菜用蛋皮、韭菜、蒜苗。吃法上可以大碗或是一口香,即使是大碗吃,也是湯多面少c一口香吃的時候可以顯示大胃王的能力,一口氣吃個十幾二十碗都是很正常的。

【扶風一口香】

扶風的一口香和岐山面的做法大體相同,但還是有區別的,扶風一口香是不帶辣的,再就是面上的漂的菜也不太相同,口味上岐山面較濃烈一些,而扶風的面略清爽一些,同樣,到西安一定要吃上個十碗二十碗一口香.

【南七臊子餄餎面】

把一疙瘩活好的蕎麵放進餄餎床子的小窩窩裡,再用力一壓,象麵條狀的餄餎就從這模具中擠壓到鍋裡,熟後撈起,澆上骨湯,配上羊血,蔥花,香菜,肉素臊子,再拌上油潑辣子,油旺旺的羊血餄餎就好了,吃上一碗,麻辣鹹香。

【大荔爐齒面】

麵條柔韌光潤,臊子香辣味濃的特色。因其形似爐齒而得名,原料有面粉、豬五花肉、筍瓜、油炸豆腐等21種配菜,臊子香辣味濃。

【辣子面】

近二年在西府地區流行一種新的臊子面吃法——辣子面。面是手擀麵,切的不是很細,燒好的酸湯最後上面放滿滿一層油辣子是關鍵,面下好後,澆上辣子酸湯,底菜僅見油豆腐絲,無肉,飄菜為韭菜、蔥花、蛋皮,面少湯多,三兩口即吃完一碗麵,麵筋滑,辣香、醋香出頭,辣爽。

【武功旗花面】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陝西省武功地區漢族傳統麵食。因它碗上飄的五顏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雞蛋花、蔥花、帶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樣的平行四邊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是一種當地群眾非常喜歡的麵食,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

【禮泉烙面】

高湯直接澆到切好的烙面上,加上肉沫、韭菜、油辣子,湯多面少,香辣、筋道。

【小丘刀剺面】

刀剺的面要比切的細,蔥姜爆香加豆腐丁、紅蘿蔔丁、木耳、調料再加水製成鹹湯,澆在下好的面上,湯多面少,麵條筋滑,口味鹹香家常,吃麵不喝湯。

【韓城大刀面】

面用槓子壓薄,大刀鍘細,傳統吃法有湯有幹,臊子卻只有豆腐、粉條,簿筋光的面,拌上油潑辣子,來瓣蒜,就是最舒服的家常美食。

【乾縣澆湯麵】

乾縣的掛麵都是一口香的吃法,乾陵以北的是辣湯吃法,乾陵以南是清湯的吃法。

【戶縣擺湯麵】

擺湯麵是陝西十大名面之一,麵筋滑,湯酸香,吃時形似過橋,陝西面食中的經典之作 。

【麟遊血條面】

取新鮮豬血或羊血,加鹽後反覆攪拌,另選精細麥麵粉,用過濾好的血漿和麵,或人擀或機壓成薄面片,用大油擦遍,切細,上籠蒸熟,晾乾保存,類似於現在的方便麵。吃時,用五香調料、蔥花、蒜苗、雞蛋餅、木耳、黃花、薑汁、油潑辣子、臊子油等做湯(最好用肉湯)。

【耀縣鹹湯面】

不吃鹹湯面不算到耀縣,鹹湯面也是我每次回耀縣必修之功課,再加一塊錢豆腐。耀縣的每一家鹹湯面幾乎都吃過,面拉的細,筋道滑爽、調料辣子香,很合哥的口味。

營養價值


臊子面含有豐富的香甜、滑潤澱粉、糖、蛋白質、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脾厚腸的功效,還有硫胺素、核黃素,纖維,維生素A,和三種氨基酸等。帶湯帶水易於消化吸收,有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平衡營養吸收等功效。臊子面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能提供足夠的能量,而且在煮的過程中會吸收大量的水,100克臊子面煮熟後會變成400克左右,因此能產生較強的飽腹感。此外,臊子面能夠刺激人的思維活動,人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需要一種碳水化合物佔50%的食品,麵條就是人的大腦所需要的食品。硬質小麥含有B族維生素,它們對腦細胞有刺激作用,所以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麵條是不錯的選擇。而早上應該吃些蛋白含量較高的食品,晚上吃麵則不利於消化吸收。

臊子面做法在這裡就不多說了,網上一搜一籮筐,根據自己的喜好,用不同的方式,挑戰自己與眾不同的味蕾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