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苗死亡問題較多?這才是原因,抓緊採取措施

近一段時間,多地反映麥苗死亡問題較多。涉農部門對此高度重視,立即組織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分析原因,提出對策,幫助群眾解疑答惑。


麥苗死亡問題較多?這才是原因,抓緊採取措施


麥苗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地塊秸稈還田質量差,沒有充分粉碎,加上拋灑不均勻,有的地方多,有的地方少,若麥苗的根紮在秸稈上,就不利於小麥的生長,造成根弱、苗細,麥苗死亡。

二、部分地塊土壤松塇,播後沒有鎮壓或鎮壓不實,種子不能與土壤緊密接觸,麥苗出土後,根系跑風漏氣,造成苗弱或麥苗死亡。

三、部分地塊播種過深(播前不鎮壓,容易造成播種過深),播深達到6-10cm,麥苗在出苗過程中,消耗過多養分,致使麥苗出土後苗弱,抗凍、抗病、抗蟲能力弱,致使麥苗死亡。

四、遭遇氣溫驟降,此時的麥苗生長旺盛,葉嫩多汁,抗凍能力差,造成凍害,目前表現為部分葉片乾枯、死亡。深播弱苗、土壤松塇、鎮壓不實的地塊死亡較重。

五、部分地塊出現旱情,土壤墒情較差,影響麥苗生長,造成苗黃、苗弱,甚至死亡。

六、上茬玉米生長期間,部分地塊除草劑噴施過晚或重噴或噴施藥量過大、濃度過高,造成除草劑殘留,產生藥害,致使根系發黑、腐爛,心葉彎曲,發生死亡。

七、紅蜘蛛危害致使麥苗葉片發白、失綠,麥苗生長受到影響。


麥苗死亡問題較多?這才是原因,抓緊採取措施


應對措施

一是對於發生旱情和秸稈還田質量差或土壤松塇鎮壓不實的地塊,要抓緊澆水,將土壤充分沉實,恢復小麥生長,避免冬季遭受更嚴重的凍害,苗弱的地塊澆水前可使用尿素每畝10公斤,以促進麥苗生長、分櫱。

沒有水澆條件的地塊,要鎮壓,將土壤壓實,使麥苗根系與土壤密切接觸,增強小麥抗凍能力,要注意鎮壓效果。

二是對於發生除草劑藥害的要噴施蕓薹素內酯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恢復麥苗生長;對於紅蜘蛛可以噴施阿維菌素或噠蟎靈等殺蟎藥劑。


麥苗死亡問題較多?這才是原因,抓緊採取措施


小麥苗期葉片發黃常見誘因

小麥苗期是指從小麥出苗到起身拔節期這一段時間,期間經歷小麥出苗期、冬前分櫱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幾個生育階段。

生產上常出現由於耕作栽培、施肥、田間管理措施運用不當,造成田間幼苗發黃的情況,影響小麥正常生長,應注意避免。

整地質量不好

表現為田間幼苗長勢不均,弱苗根系發育不良、分櫱少、生長細弱,往往伴隨有葉緣乾枯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前茬秸稈還田時留茬長、粉碎度不良,影響整地質量。

應對措施:整地前對前茬作物秸稈進行粉碎處理,粉碎長度不超過5釐米,秸稈多的地方要及時散開,深翻後掩埋,然後旋耕整地、耙實土壤,結合整地施入適量氮肥,避免秸稈腐熟過程中與麥苗爭氮。

缺乏適度鎮壓

前茬秸稈還田以後耕作層土壤過於蓬鬆,保墒防凍能力差,而且影響小麥幼苗紮根,易形成“吊腳苗”“懸空苗”,降低麥苗抗旱、抗寒能力,加劇黃弱苗發生。

注意在小麥播種後及時鎮壓,根據田間土壤狀況等因素確定鎮壓時間和強度。

田間積水

小麥播種後如遇連續陰雨天氣田間長時間積水,導致麥苗根系生長不良,影響養分的吸收和運輸,在田間表現為低窪處苗少、黃葉多,通常呈點片狀分佈。

注意清溝理墒,保證澇能排、漬能降。土壤溼度適宜時順麥行中耕鬆土,增強土壤透氣性,提高地溫,促進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強,提高根系吸收能力。

結合中耕鬆土施入一定量的氮肥,促進緩苗。


麥苗死亡問題較多?這才是原因,抓緊採取措施


地下害蟲危害

玉米、大豆等旱茬小麥田地下害蟲常發生較重,主要有蠐螬、金針蟲、螻蛄3種,在入冬前或開春氣溫回升後發生,秋季危害造成小麥缺苗斷壟,春季危害導致枯心苗,使植株提前枯死。

入冬後天氣轉冷,地下害蟲危害減輕。防治地下害蟲,播種前可採用藥劑拌種、土壤處理方法,出苗後可藥劑灌根或撒施毒土等,適用藥有辛硫磷等。

苗期病害

導致小麥苗期葉片發黃的病害較多,最常見的是全蝕病、紋枯病等。

全蝕病

為典型的根部病害,幼苗期受害,初生根和根基部變黑褐色,存活病苗上部葉色變淺,基部葉片黃化,植株矮小,病株易自根基部處拔斷。

紋枯病

在小麥幼苗期主要危害地下莖,阻礙養分和水分的運輸造成小麥葉片發黃,隨後逐漸向上發展。

防控小麥苗期病害,關鍵是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常用藥有25克/升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8%苯醚·咯菌腈懸浮種衣劑、12.5%硅噻菌胺懸浮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