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解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轉移

5G、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不斷髮展,中國半導體行業將繼續保持較高增速。無論是中美貿易戰,還是日韓貿易戰,半導體產業都是雙方對抗的重點,半導體行業發展至今,已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包括PC、手機、通信、汽車、航天、軍工等,我國第一大進口產品就是集成電路,中外差距尚大。

芯片解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轉移

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經歷了三次產業轉移。

第一次由美國轉移到日本,成就了東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

1970s,美國將裝配產業轉移到日本,日本從裝配開始全面學習美國的半導體技術,並將半導體技術創新性地與家電產業進行對接,成就了索尼、東芝等系統廠商。 80 年代電子產業從家電時代進入PC時代,催生了對 DRAM 的需求,日本憑藉在家電時代的技術積累和出色的生產管理能力, 實現 DRAM 的大規模量產,並實現反超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繁榮持續了將近 20 年(1970-1990 年)。

第二次轉移是由美國、日本轉移到臺灣、韓國。

20世紀90年代隨著PC產業不斷升級,對DRAM存儲技術要求也不斷提升,而當時經濟乏力的日本難以繼續對技術升級和晶圓廠建設的投入,韓國藉此時機加大資金對DRAM的研發技術及產量規模持續投入,確立了在PC行業的半導體龍頭地位。 而臺灣則是把握住了美國、日本半導體的產業由IDM模式拆分為IC設計公司和晶圓代工廠的時機,重點發展Foundry產業,在代工廠環節一枝獨秀,此次轉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臺積電、日月光等大型半導體廠商。

當前正處於第三次轉移階段。

中國憑藉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龐大的消費市場,智能手機產業的興起,承接了第三次產業轉移。 從前兩次產業轉移來看,每次轉移都伴隨著新終端的 興起、本國的政策扶持和強大的財力支持,當前中國已經成為智能手機的第一大市場和第一大生產國,5G網絡領先部署,以及由5G帶來的物聯網的快速發展,都將產生巨大的半導體產品需求; 近幾年國家的產業政策力度很大,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 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及撬動的鉅額資金,將有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的發展。

芯片解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轉移

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是影響國產品牌發展的最大因素。為提高技術實力,趕超國外先進水平,芯片解密技術研究是解決當前困境的切入點。致芯科技抓住機遇,努力提高技術實力,協助本土芯片研發企業做好國產芯片產業,提升國際競爭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