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在家裡越來越受到寵愛,可以說是毫無壓力和困難可言,我的一位朋友,為了改變這種嬌縱的現狀,決定從孩子的飲食做起,從白米飯換成了粗糧,從魚肉換成了青菜,孩子每天吃這些東西,吃到最後面如菜色,免疫力下降不少,還生了一場大病,到醫院檢查以後,才知道,就是因為突然改變飲食,讓孩子成了營養不良,鬧得轟轟烈烈的吃苦教育,最後只能慘淡收場。

不要以為吃苦教育,就是簡單的改變孩子的成長環境,讓他們過得艱難一點,更核心的內容在於讓孩子不嬌慣,不輕易放棄,如果家長隨便實行吃苦教育,很可能會害了孩子,所創造的苦環境,對孩子來說,也沒有任何的好處。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為什麼不能進行吃苦教育?

1、時代已經發生了改變,吃苦教育可能只是故步自封

在很多家長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並不好,所以不得不早早懂事,幫著家裡分擔壓力,但是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已經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經濟發展迅速,人人安居樂業,孩子並沒有受到什麼委屈,也不需要放棄什麼也能夠生活的很好。

如果家長,僅僅為了讓孩子感受自己當年的那種感覺,讓他早點懂事,可能會適得其反,因為孩子的體質和思想已經發生了變化,吃苦教育帶來的不是憶苦思甜,而是心裡的不解與疑惑,根本達不到父母想要的目的。這個時候的吃苦教育,只是家長被自身的經歷所限制,找不到別的方法,才會只盯著吃苦教育。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2、吃苦教育會影響現在孩子的正常生活

教育講究的是因人制宜,現在的孩子與以前的孩子不管是體質還是觀念,都已經不同了。家長還想把吃苦教育,套用在孩子身上的話,只會對孩子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讓孩子吃苦,只是為了讓孩子得到鍛鍊,一味的去創造艱苦的環境,不僅讓孩子得不到鍛鍊,反而會在心裡產生無盡的孤獨和恐懼。

孩子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窩窩頭,粗糧飯等等東西,根本無法為孩子的成長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如果家長非要這麼胡鬧,孩子不僅生長髮育受到了限制,身體狀況也令人擔心。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是被寵著長大的,磕了碰了全家人都會跟著著急,突然被扔到美名其曰吃苦鍛鍊的艱苦環境中,怎麼可能受得了?除了對孩子的身體摧殘以外,根本一點作用都沒有。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要知道孩子小的時候,正是依賴父母,心裡充滿了安全感的時候,認為家就是最安全的地方。而吃苦教育,則相當於狠狠的擊碎了他的依賴,打破了他對於家的印象。原來父母也會故意對自己不好,在父母眼裡是考驗的事情,在孩子眼裡,與丟棄無異,而安全感一旦消失,就很難再次建立,孩子的內心會對家長關閉大門,漸漸對父母沒有那麼依賴,甚至產生懷疑,與父母疏遠,開始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要知道,對於孩子來說,越是親近的人,打擊就會越大。

其實,說到底,家長進行吃苦教育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鍛鍊孩子,讓孩子在以後遇到困難的時候沒有那麼容易被打敗,內心更加堅定,身體素質更加強健,認識到以前的不容易,能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家長可以試試下面這幾種方法,也可以達到原本的目的。

1、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我一位朋友的孩子簡直就像是一個小大人,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特別懂禮貌,一起聊天的時候,還會發表自己的見解,從來沒有見過他因為什麼小事情發脾氣,撒潑,我們都覺得不可思議,經過詢問之後才知道,原來這位朋友,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鼓勵他自己一個人做事情,當然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比如和媽媽一起買東西,讓孩子參與講價,既能夠鍛鍊孩子的交流溝通能力,還能夠讓孩子對金錢有所認知,明白錢的重要性。在家裡的時候,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可以幫忙,但是這不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當孩子感受到自主獨立的自由以後,不由自主就會發生改變了。與其逼迫孩子去吃苦,倒不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感受生活,這樣得到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2、家長做出表率

對於孩子來說,自己的家長就是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師,也許家長自己還沒有什麼感覺,但是生活中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孩子看在眼裡,不知不覺中,孩子就會去模仿,所以與其想著去改變孩子,不如想想自己有沒有做過什麼不得體的事情,讓孩子看到了,在孩子面前露了怯。

家長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帶頭作用,在家裡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幹活,給自己分擔壓力的同時,也給孩子一種參與感。在外面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一些公益類的活動,不一定要做出什麼成績,關鍵是讓孩子去感受。不僅能夠增加親子之間的關係,還能夠增加孩子對於社會的責任感,無形中孩子也得到了成長,與本身的目的不謀而合。要知道,這種一起參與的感覺,比僅僅自己對著孩子說大道理,孩子會更加喜歡前者。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3、吃苦不是驟然的改變,而是點滴的積累

其實吃苦教育,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情況去運用,還是很有效果的,只不過現在的家長,因為心態的因素,恨不得讓孩子在一夜之間就能夠得到改變,而鑽進了牛角尖,把吃苦教育變成了九九八十一難,哪個孩子能夠承受的住呢?

所以適當的進行鍛鍊與考驗,對孩子是有益無害的,比如當孩子因為冬天寒冷不想上學的時候,當孩子覺得家長勞累,主動端過來一杯水的時候,當孩子明明已經遇到了困難,但還是咬牙堅持的時候,當孩子一次沒有考好,還哭著鼓勵自己要繼續努力的時候,這些小細節雖然聽起來都是小事情,算不上是什麼吃苦,但是對於孩子來說,正是這些小細節,促使著他們的內心發生變化,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發生變化,這些情景算不上是吃苦教育,只能夠說是改變。

讓孩子吃苦是為了孩子好?不,讓孩子被動吃苦不如主動獨立

孩子是祖國的希望,也是家庭的寶貝,家長對孩子寄予了厚望,所以才會誤認為吃苦教育,是一種對孩子好的教育,本來這份心思是沒有錯的,只是運用的方法有點太過了,對於尚處於成長階段的孩子來說,太過於艱難,難以實現。

吃苦教育的重點,並不在於過程,不在於孩子有多麼難多麼苦的經歷,重點應該在於結果,讓孩子受到教育,成為更加堅毅的人,在未來自己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時候,也不會因為害怕而退縮,家長恰恰是本末倒置,而做出了一些傷害孩子的事情。孩子不需要為了吃苦而吃苦,而是要找到吃苦背後的意義,所以適時的吃苦,稍微的進行鍛鍊。

雖然希望孩子能夠堅強,能夠早一點長大,但是他畢竟還小,還沒有完全定型,他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家長不能過分嚴苛,孩子的教育是一門學問,是需要謹慎的,不能聽風就是雨,隨便把孩子當成是試驗品,哪怕是想改變教育思想,也要慢慢來,千萬不能想著一蹴而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