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營銷雲:4000億市場中的引領者?

隨著國內移動互聯網在C端創新空間不斷縮小,這塊價值窪地終於被掘金者發現,不論是BAT巨頭、創業者還是資本,都呈現出由C端向B端傾斜的趨勢。

互聯網巨頭:主動擁抱。BAT三家公司不約而同都在2018年完成了to B方向的架構調整,共同點是將雲計算作為重點。以騰訊為例,去年9月沒騰訊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以騰訊云為根基,整合了醫療、出行、教育等產業平臺,集中了騰訊在安全、AI、LBS等領域的技術力量,將重點聚焦在企業、政府的業務上。

創業者:蜂擁而至。據IT桔子統計數據,2018年,全國範圍內已有創業公司超過10萬家,而to B企業級服務領域創業公司佔比大幅提升,已經達39.43%。

資本:紛紛進場。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國內總融資次數是6494次,企業服務投融資次數1330次,佔比20.48%,高於其後硬件領域投資的12.63%、醫療健康領域的10.56%和金融領域的8.19%,排名第一。

眼下,人們對to B市場的熱情還在增加,在廣告營銷這個垂直領域中尤為如此。今年4月,市場研究機構eMarketer發佈《2019中國數字廣告支出》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數字化廣告支出佔比已高達69.5%,達到近800億美元,相較2018年增長為22%。同時,TV廣告支出僅增長0.5%,戶外廣告的增幅為4%,平面廣告甚至相較去年有所下降。數字化正在推動中國媒體廣告支出的整體增長。

增長紅利席捲而來,加之AI、大數據、雲計算的賦能,這一垂直領域也成為眼下創業氛圍最活躍、風險投資機構最重視的賽道之一。

以往粗放的廣告投放模式正在走向精耕細作。廣告主更加精打細算,而數據是他們的“賬本”。

在這樣的趨勢中,智能營銷雲平臺作為最貼近場景的工具和平臺,近年正悄然崛起。

智能營銷雲先行者 | 珍島搶佔4000億市場

BAT之下,B端商機在哪?B端公司該如何成長?B端市場如何做?

我們以智能營銷雲平臺企業——珍島集團為例,嘗試尋找答案。

作為國內知名的企業SaaS智能營銷雲平臺,總部位於上海的珍島集團敏銳地抓住了to B機遇,並正在成為營銷雲行業中重要的發力者。

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

珍島成立於2009年,員工規模超過千人,在蘇州、杭州、深圳、廣州、香港等地都擁有自己的辦公室。早在2017年3月,珍島就曾被摩根士丹利看好並獲得投資。

珍島內部對市場潛力有著自己的計算: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的中小微企業數量接近1億;如果按20%的數字營銷服務滲透率計算,便有2000萬家;保守估計,平均每家在數字營銷上的支出為2萬元,所以這將造就出一個規模至少達4000億的市場。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珍島以 “Marketingforce”(營銷力賦能)為核心理念,為中小企業提供數字營銷全網生態工作臺——T雲。目前,珍島已經構建了完整的數字營銷工具集供客戶使用,覆蓋了企業從營銷前、營銷中到營銷後的各個業務環節。

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
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

目前,珍島平臺的註冊企業數超過了8萬家,用戶續約率達到72%。

珍島做對了什麼?

以珍島所處的營銷雲行業為例,業內不乏各類服務商涉足“營銷服務”,但出現的問題是,傳統的營銷服務商不願覆蓋中小企業、新興的垂直營銷服務商服務了中小企業但無法覆蓋全網營銷資源的尷尬局面。

創新、顛覆

珍島明確設定自身使命:為全球中小微企業進行營銷力賦能,將平臺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Marketingforce平臺。

Marketingforce不是一句口號,它解決了傳統企業營銷服務過程無法解決的核心問題。

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

除了為中小微企業打開全球、全網、生態資源共享的營銷雲平臺通路之外,在垂直場景細分領域,Marketingforce同樣發揮著核心的支撐作用。

例如,珍島平臺上,外貿型企業的數量與日俱增,珍島經過大量深入接觸,發現它們有一個尚未被其它營銷雲平臺解決的痛點——外貿企業希望能對海外各類媒體信息進行一站式瞭解,還希望能統計具體行業的實時貿易數據,以對國外市場進行判斷,進而實現精準的海外網絡營銷。

基於外貿企業數字營銷的這一特定需求,珍島於2019年初推出“海外智能營銷雲平臺—— T雲(一帶一路版)”,將外貿企業的海外營銷從原來的“人工時代”推向“智能營銷時代”。

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智能营销云:4000亿市场中的引领者?

行業巨頭往往過於重視技術,而營銷更需要關注“人”。

營銷雲平臺需要人的經驗+機器的技術的雙輪驅動,這一點珍島也可圈可點。

珍島集團的創始人趙旭隆擁有多年互聯網營銷經驗,一直致力於互聯網營銷的創新和實踐。早在2013年趙旭隆就提出了“營銷自動化”的理念,在六年前業內一片混沌的情況下,有這樣的前瞻視野並進行提前佈局,讓珍島集團通過“時間差”在數字營銷上的發展領先了其他競爭者。

除了趙旭隆,珍島團隊普遍擁有著豐富的實戰經驗和從業經驗。例如擔任珍島集團首席科學家的董啟文就是華東師範大學數據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授,產學研間的無縫銜接,保證了實驗室中的前沿技術能夠快速轉化為實際成果,輸入並影響業界的發展。

珍島還獲得過“中國互聯網百強企業”、“國家示範院士專家工作站”、、“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單位”、“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資質”等多個榮譽,並且擁有與智能營銷雲平臺相關的發明專利19項,軟著195項。同時珍島與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華師大等知名院校達成戰略伙伴關係,分別成立了雲計算、大數據、智能營銷等不同領域的產學研合作平臺。這些成績都從側面印證了珍島的技術實力。

底層邏輯劇變 | TO B or NOT to B不僅僅是個問題

其實,不論是BAT還是業內新秀,蜂擁而至並不意味著都能分一杯羹,to B生意有著天然的門檻。或者說,與to C相比,to B的底層邏輯可謂天壤之別。

to B和 to C比,有兩大特徵:一是決策流程複雜、二是交付流程複雜。

正因為這兩個“複雜”,to B生意註定不會像to C那樣變成BAT巨頭三分天下格局,也因此蘊含著大量商業機會。

首先,決策流程複雜程度難以估量。

眾所周知,to B是面向企業,to C是面向個人。企業的採購決策往往不是由一個人決定,而是由流程來決定的。這其中需要經過不同人的決策,不同利益相互衝突帶來了複雜性。

以智能營銷雲平臺為例,營銷是影響B端企業命脈的決策。B端企業或許此前就有一套類似的內部系統,而進行更換無異於“切開血管、更換心臟”,是一次頗具風險的嘗試。

用戶更換產品的動力=(新產品價值-舊產品價值)-轉換成本,而對於大多數to B產品而言,企業用戶的轉換成本高得可能無法估量,足以覆蓋新舊產品本身的價值差額。

正因為這兩個複雜性,B端生意註定無法像to C生意那樣具有強大的網絡效應。換而言之,“用戶越多價值越大、價值越大用戶越多”的循環邏輯,在B端生意中,某種程度上被打破或弱化,諸如微信、抖音那般“用戶到達臨界點就會爆發,致使一家獨大”的現象,在企業服務行業中難以再上演。

把產品做精、把場景做透,to B 企業營銷服務市場未來無限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