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博會高光時刻的背後:這家藥企默默在華耕耘37年

在華耕耘37年、今年首次亮相進博會的百時美施貴寶,不僅是中國現代醫藥行業的見證者,更是深度參與者。

11月5日,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拉開帷幕,這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盛會不僅傳遞著中國在全球貿易中擴大開放的信號,也已經成為眾多跨國企業開拓市場、展示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的今天,跨國藥企愈發願意展示跟這個廣闊市場的聯繫和承諾。

進博會高光時刻的背後:這家藥企默默在華耕耘37年

已經在華耕耘37年、今年首次亮相進博會的百時美施貴寶對這個市場的風雲變遷更是深得其味,因為它不僅是中國現代醫藥行業的見證者,更是深度參與者。

“掛鉤”中國:深度貼合時代和行業發展脈搏

1982年10月27日第9版的《紐約時報》上刊登了一則新聞:《中國批准了與施貴寶的合作》。來自美國的藥企施貴寶在上海與中方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資公司,並開始在上海建立生產基地,成為改革開放後第一家中美合資藥企。

時任施貴寶國際總裁的Michael Percopo感嘆:自己“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就對華合作進行談判,期間至少十次飛往中國”,終於得償所願。這名前美國陸軍上尉對《紐約時報》表示:“我們認為中國患者對施貴寶公司的產品會有巨大的需求。”

37年之後,事實證明Percopo當年所做的努力沒有白費。百時美施貴寶(1989年百時美與施貴寶合併而成的新公司)在中國的事業得到了長遠的發展。這家跨國藥企將自己的業務與中國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做了深度綁定和掛鉤,紮根中國、服務中國沒有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如今,百時美施貴寶已經在中國上市了近40種藥品,中國已經是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全球重要的研發、生產、營銷和創新中心之一。

作為一家全球性生物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是諸多關鍵疾病領域的公認領導者,在中國近40年中以先行者的姿態極大地改變了抗感染、心血管、腫瘤、肝炎等許多疾病領域的治療現狀。隨著中國藥審、醫保準入等政策的改革,百時美施貴寶將把更多革命性新藥引入中國市場。

在醫藥市場之外,百時美施貴寶還針對縮小健康差距、貧困患者用藥資助、可持續發展和支持社區建設幾大領域做了持續的工作。對這家多次上榜“全球最佳企業公民”百強榜的企業而言, 積極投身中國各項社會責任項目,在重大公共事件中奉獻自己的力量,向弱勢群體和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是一以貫之的理念。

自2002年開始,百時美施貴寶基金會在亞洲開展了以“傳遞希望”為主題的抗擊肝炎系列慈善項目。在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形勢嚴峻。迄今為止,百時美施貴寶基金會各項目已經惠及中國28個省市900多萬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捐贈數額已經接近1000萬美元,用以資助各類組織開展針對特定人群的項目。

百時美施貴寶洲際市場負責人柏奕思(Ester Banque)直言:“作為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中美合資製藥企業,百時美施貴寶立足上海,紮根中國。我們與中國政府有著共同的使命:幫助中國患者戰勝嚴重疾病。”

進博會高光時刻的背後:這家藥企默默在華耕耘37年

△百時美施貴寶洲際市場負責人柏奕思(Ester Banque)

張弛有度 技術創新無止境

在漫長的社會經濟發展史中,有過輝煌的公司如恆河沙數,但無數的公司難逃“興勃亡忽”的命運,真正偉大的公司,其歷史更像是一部轉型史。作為一家成立超過120年,從曾經以礦物鹽瀉藥、抗菌牙膏作為當家產品,到引領腫瘤免疫治療,銳意創新,戰略轉型是百時美施貴寶能在歷史長河中生存下來的關鍵。

2007年,百時美施貴寶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戰略調整,向新一代生物製藥企業轉型。百時美施貴寶逐步剝離了營養品、醫療影像、糖尿病等業務部門,開始將資源更多地集中在“具有變革意義的”疾病部門:腫瘤、免疫腫瘤和心血管等疾病領域。今天回過頭看百時美施貴寶的轉型,可謂是相當成功。

2017年,百時美施貴寶向當時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交了創新藥物納武利尤單抗(歐狄沃®)的上市申請。這款曾經在美國創造了不到一週最快審批記錄的創新藥物沒有讓中國患者等待太久。2018年6月,歐狄沃®成為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的免疫腫瘤治療藥物,揭開了中國腫瘤治療的新篇章。

敏銳的選擇肺癌作為其首個申請適應證,而不是美國首批的黑色素瘤,也顯示出百時美施貴寶對中國本土市場的深刻認知。目前百時美施貴寶依然是中國開展免疫腫瘤臨床研究最多的公司,其在中國約30項已經或正在開展的免疫腫瘤臨床研究,覆蓋的都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等高發癌種。

2019年初,百時美施貴寶和新基達成了今年醫藥行業迄今為止最大的併購協議:前者以740億美元的總價收購新基,由此百時美施貴寶可獲得新基在腫瘤、免疫、炎症領域的多個重磅管線資產。

這一交易的最終完成也將在未來對中國市場帶來影響。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經理Marek Vasicek表示:“作為首個將免疫腫瘤藥物帶入中國的企業,百時美施貴寶未來將在中國繼續引入更多適應證,同時,在免疫科學領域,我們也正在中國開展一系列的臨床試驗,涵蓋銀屑病等一系列免疫性疾病的治療。隨著百時美施貴寶與新基的交易進入最後階段,一旦交易順利完成,我們將在中國引入更多創新產品,幫助中國患者戰勝嚴重疾病。”

進博會高光時刻的背後:這家藥企默默在華耕耘37年

△百時美施貴寶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總經理Marek Vasicek

攜手合作 助推“健康中國”

為助推“健康中國”發展戰略,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積極倡導價值醫療的理念。

自2017年起,在百時美施貴寶支持下,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IQVIA等機構連續發佈 《中國腫瘤患者服務升級報告》和《推動中國腫瘤價值醫療持續發展行業報告》兩份研究報告,提出11個持續完善價值醫療實踐的建議方向,並聯合政、醫、學、產等社會各界共同探討在新形勢下,價值醫療理念如何真正落地,實現患者獲益最大化。根據中國知網的數據,將近三分之一有關價值醫療的論文是近三年撰寫發表,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衛生學者開始關注和重視這一話題。

秉著成為“健康中國”之路上值得信賴的夥伴的信念,除了對價值醫療模式的探索,百時美施貴寶還與中國的合作伙伴開展了越來越多的合作。

2010年11月,百時美施貴寶與先聲藥業開展合作,共同開發腫瘤化合物。此後8年時間裡,又與先聲藥業三度合作共同開發心血管類和自體免疫類藥物。

根據Pharma Projects的報告,截至2018年,中國對全球醫藥研發的貢獻上升到4%-8%,跨入第二梯隊。這無疑與過去三年中國在創新藥生態系統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本土醫藥創新產業活力被激發有關。

也許正是看到了中國在未來生物醫藥研發領域的巨大潛力,在早期研發方面,百時美施貴寶早早與清華大學等研究機構達成了戰略合作。從2012年開始,百時美施貴寶與清華大學正式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聚焦免疫疾病和癌症領域,培養源於中國的生物製藥創新,促進高潛力科研項目向具有臨床價值藥物的加速轉化。2017年2月,百時美施貴寶還作為清華大學免疫創新中心(ICIT)的首家戰略合作方參與創新藥研發。

在中國,基礎研究對新藥研發和生物醫藥產業化的影響雖然較少有量化的統計研究。但美國的研究已經揭示,從2010年至2016年,FDA批准的210個新藥中,每一個成果(新藥)都可以將原創性初始研究資源歸結到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工作。類似百時美施貴寶與清華大學的戰略合作,或將在未來催生中國版的“藥物加速夥伴關係”合作計劃(AMP Partners)。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剛剛打開對外開放大門不久。1982年的《紐約時報》將施貴寶入華與雅芳和可口可樂當時與中國的合作並列,認為這是中國打開對外資開放大門的標誌性事件。

2019年中國再次舉辦進博會,進一步釋放出中國繼續擴大對外開放的明確信號。百時美施貴寶同樣沒有錯過這樣一個標誌性事件。

1.https://www.nytimes.com/1982/10/27/business/peking-approves-deal-with-squibb.html

2.Bert Rosenbloom, Marketing Channels , 百時美施貴寶 ,2011,第609頁

特約作者葉縵依|撰稿

八點健聞微信訂閱號:HealthInsigh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