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寒冬到來的標誌是資本逃離,實體經濟崛起的標誌是什麼?

從2019年開始就不斷傳出“樓市寒冬”“樓市拐點”的言論,撇開這些言論的真實性不談,不過說句實話,高房價的背後卻是抑制了其他行業的發展。藉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

樓市發展固然不錯,房價持續上漲確實壓制了人們的消費能力

有一份數據顯示,如今80後人均負債22萬,90後人均負債10萬元;其中負債中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房貸,雖然說銀行對於房貸開支有過明確規定,不超過家庭收入50%,但說句實話實際生活中因為各種原因不少購房者的實際房貸開支已經超過了這個比例。那麼這麼高比例的情況下,自然會引起其他消費減少,而居民消費慾望降低的結果就是其他行業發展遇到困境。幾點觀察:

樓市寒冬到來的標誌是資本逃離,實體經濟崛起的標誌是什麼?

樓市

第一、房價持續上漲的這幾年其上漲速度遠遠高於人們的收入增長速度,負債成為常態,負債不斷增多違約風險也不斷增加。雖然說我在文章中經常提到合理負債是現代人必備的一項技能,但是持續增長的負債確實會帶來某種危機。2008年美國之所以會引發次貸危機,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人們的收入增長難以匹配支持,哪怕一丁點的風險就會引發大規模的債務違約,這就是長期不斷增加負債的結果。雖然說我國居民的負債率比美國低得多,但是這樣的風險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第二、收入無法跟得上消費的情況下,類似於信用卡這類的消費貸款就成為人們需求的主力(大家可以理解為槓桿消費)。因為大家都明白一個道理,只有消費才能拉動各行各業的發展,尤其是在如今經濟壓力比較大情況下。大家沒有錢消費怎麼辦?鼓勵辦理信用類貸款,引導大家槓桿消費就成為各個金融機構的“使命”。這也是之前我有一篇文章中提到,為何如今人們的負債越來越高的原因。

樓市寒冬到來的標誌是資本逃離,實體經濟崛起的標誌是什麼?

信用卡消費已經成為常態

毫無疑問房價這麼高跟資本的過度追逐有關係,當資本走向實體行業後人們收入增長或可期

從幾年前引導資本進入實體企業,推動我國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型已經成為國策,中國製造2025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的,可以說過去很長時間依賴的房地產拉動經濟增長到依靠製造業拉動國民經濟增長已經成為既定國策。為何要這樣?因為只有實體制造業才能真正創造財富,增加多數人們的收入水平。幾點觀察:

第一、製造類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和工資是其他虛擬經濟無法比擬的。就拿如今工資收入水平最高的金融和互聯網類企業來說,其能夠帶動的直接就業是很有限的,跟類似於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動輒可以解決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就業來說,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而且製造類企業是目前為止公認的最“守規矩”的企業,起碼多數的大型企業都會按照法律規定為員工繳納五險一金。

樓市寒冬到來的標誌是資本逃離,實體經濟崛起的標誌是什麼?

中國製造2025

第二、當湧入房產的資本轉移到實體制造業後,引導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那麼提高就業人員的收入水平也就是時間問題。要明白的一個問題是,我國是一個工業大國未來的路子是向工業強國發展,從事工業生產的居民佔據了我國就業市場的絕大多數。提高了這部分人的收入問題,那麼消費問題就不是問題了。畢竟對於如今的80後和90後來說,消費是他們習以為常的事情,而且敢於大額消費也是他們的特點。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綜上,對於“樓市寒冬來了,卻是其他經濟春天來了”這句話究竟對不對不敢說,起碼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樓市寒冬來了,資本不再追漲,那麼隨著時間推移人們收入水平得到提升,消費力自然會恢復,那麼各行各業才真的有“春天”。各位覺得呢?原創不易,喜歡記得點贊、轉評、關注,更多優質內容繼續貢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